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六章 51区3(1/2)

苦口婆心的说了半天,奥托.

哈恩终于想通了,答应继续负责研究。

雅尼克着实松了口气。

“这就对了,哈恩博士,我保证,等德意志足够强大,我将带领帝国带头捍卫世界和平,绝对不让战争的悲剧重演。

我的后代,还有你的后代,我们所有人的后代都会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不知道是谁带头鼓掌,实验室内响起了极为响亮的鼓掌声。

奥托.

哈恩也是激动的声音都有些微微发颤。

“多谢殿下,真希望那一天能早点到来。”

“会的,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那一天迟早会来的。”

待气氛稍稍平息下来后雅尼克问道。

“研究有什么困难吗?”

奥托.

哈恩回道。

“目前最大的难题是提取铀,我们现在用电磁法,每天只能提取到几毫克。”

“……”

雅尼克知道后世有气体扩散法,气体离心法,劳伦斯法,冠醚化学分离法,激光法等等多种提取方法,可真正形成工业规模的生产方法只有气体扩散法和气体离心法。

而他说的电磁法便是劳伦斯法。

这是种相当“笨”

的办法,得动用直径四五米,重达几千吨的巨型电磁铁,利用质谱仪的原理进行提取,每天只能提取到几毫克的铀235。

每天几毫克,猴年马月才能收集到15公斤。

雅尼克还特地算了一下,15公斤是15000000毫克,就算每天能提取十毫克,也得需要1500000天,差不多是4110年。

“……”

死了算了。

真是不得不佩服美国的财力物力,也不知道他们是造了多少台这样的巨型电磁铁,硬生生的用电磁法把第一颗核蛋“瘦子”

所需要的铀提取了出来。

可德国的国情根本不容许把有限的资源倾斜在这些地方。

而气体扩散法需要建造一个巨大的“锅炉”

,来加热铀矿,可是以目前的技术和工艺这办法比电磁法还慢。

至于气体离心法,那需要高速离心机,郁闷的是雅尼克不知道这种高速离心机是什么结构,勉强知道它的原理而已。

虽然早已把离心机的原理告诉了研制部门,可到现在也没有消息,看情况恐怕还得等一段时间。

如果弄不出离心机,那只能等爱因斯坦博士的反应堆了。

毕竟反应堆所需要的铀浓度只需要3%,远比93.

5%军用级容易得多。

然后慢慢等待燃烧生成所需要的钚239便可。

这时海森堡开口补充道。

“我们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分析,人手有些不够。”

雅尼克点点头。

“我会想办法的,先把这些数据分配到各个大学,分批分析计算,最后在汇总到这里。

不过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不能光指望离心机和电磁法了。

要是爱因斯坦博士的反应堆成功的话就放弃铀弹改为钚弹。”

虽然这样会增加计算量,不过等到搞出计算机,这些繁琐无比的计算问题就能轻而易举的解决。

“要仔细核对各种数据,千万别算错了。”

原时空的海森堡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充满争议并且像谜一样的形象。

当时德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核能军事项目的国家,海森堡作为德国核蛋计划的负责人,其在德国未能造出核蛋这一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一直饱受争议。

海森堡在研发核蛋时竟然将“铀235”

(最核心)的数据给算“错了”



依照他自己的算法,每颗原子弹需要的“铀235”

的重量高达几吨。

当时的德国根本没法找到那么多的铀235。

海森堡向军备部长斯佩尔报告说铀计划因为技术原因在短时间内难以产出任何实际的结果,在战争期间造出核蛋是不大可能的,随后他开始研究核反应堆。

在后世,也有说法,说什么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但又对小胡子的暴行非常仇恨。

他便“身在曹营心在汉”

采取实际行动来遏制德国核武器的发展。

其实想想都不可能是那么回事,该跑的都跑了,也就没人帮小胡子研究核蛋了,那海森堡还留下来干嘛。

留下来当然是真心想要搞出核蛋的。

毕竟要是德国靠核蛋赢得战争,那海森堡将成为帝国最伟大的科学家。

就是海森堡算错了而已!

不过现在项目负责人是奥托.

哈恩,应该不会出现那样的错误。

又讨论了一些其他问题,雅尼克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早知道这样当初多看点相关知识好了。

勉励了一番之后雅尼克离开这里,继续前往下一个实验室。

反正来都来了就转一转。

雷达、人工橡胶、步话机、夜视仪、无线电制导系统、尼龙、近炸引信、青霉素……这里的每一项研究都能影响到将来的战争进程。

“钱恩博士,有什么进展吗?”

负责青霉素项目的是钱恩。

至于青霉素的问世,大家也是耳熟能详。

有一天弗莱明将众多培养基未经清洗就摞在一起,放在试验台阳光照不到的位置,就去休假了。

等他回来之后发现其中一只培养皿里竟长出了一团青绿色的霉毛。

显然,这是某种天然霉菌落进去造成的。

正要将其清洗干净的弗莱明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把它拿到显微镜下去看看。

结果他激动的发现霉斑附近葡萄球菌死了!

他便立即动手大量培养这种青绿色的霉菌,将培养液过滤,滴到葡萄球菌中去。

结果,葡萄球菌在几小时之内全部死亡。

将滤液冲稀800倍,再滴到葡萄球菌中去,它居然仍能杀死葡萄球菌!

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

他的热情也随之凉了下来。

在他转向其它研究项目之前,他在192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介绍了自己的上述发现,但当时这篇论文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后来在牛津就读的钱恩调查研究弗莱明关于溶菌酶的发现时,偶尔发现了弗莱明对青霉素所进行的研究。

他与弗洛里一起开始对青霉素进行提纯实验;并同弗莱明一起分享了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不过这时空的佛莱明没有那么好的运气,雅尼克派了个特工,趁他出门休假之时一把火烧掉了他的实验室。

等到弗莱明回来的时候看到的是烧成灰烬的实验室。

而原时空因犹大人身份而躲到英国的钱恩也被早早的请到了51区,负责研究青霉素。

钱恩一脸激动的汇报道。

“殿下,我们找到了一种霉,它让青霉素的产量提高200多之倍,这简直就是医学上的奇迹!”

想必就是“产黄青霉素”

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