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一刀杀二人(1/2)
诸葛亮是真的要放文鸯,当然有他的原因。
第一个是史辛曾经说过,文鸯忠烈,杀之不祥,最好能招降;第二是诸葛亮需要在他身上做些文章。
两军第一次正式对垒。
虎牢关外的空地上旌旗蔽日,锣鼓喧天,骑兵斥候在己方传达着军令,扬起大片大片尘土。
两边精英尽出,各领五万大军列于阵前。
放走文鸯之前,诸葛亮凑到他耳边,低声说了三个字,“你等我!”
文鸯一呆,“你说什么?”
诸葛亮又说了一遍,同时递给他一个“你懂的”
暧昧眼神,让张宁放了他。
两军一共十万人,二十万只眼睛紧紧盯着文鸯从敌方军营慢慢回到己方阵营。
文鸯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如坐针毡,浑身没有一寸是自在的,委屈得想哭。
好不容易硬着头皮走回本阵,看一眼于吉和李儒,“仙长,军师,我……”
李儒止住了他,“次骞,无需多讲,两军对垒中胜败乃是常事。
嗯……刚才诸葛亮在你耳边说了什么?”
“这……”
文鸯有些迟疑。
他并不傻,诸葛亮那番话没头没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说出来很容易受到猜忌。
李儒原本就觉得诸葛亮放他放得太简单,文鸯这一下迟疑,把他的疑心再次勾起。
脸色沉了下来,“怎么,连我们也不能说吗?”
文鸯怎么说都是一直跟着司马懿的忠臣,自有一股傲气,李儒的眼神深深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心想:我对主公一片赤心,君子坦荡荡,有什么不能说的。
把头一昂,“诸葛亮对我说了“你等我”
三个字。”
李儒脸色一变,喝道:“他让你等什么?”
文鸯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反正他是这么说的。”
李儒的小眼睛射出阴鸷的寒光,与文鸯桀骜不驯的眼神一碰,怒火中烧。
“文鸯这厮,以为跟着主公时间长就目中无人。
上次在北邙山偷袭史辛就不听号令,最好不要被我抓住把柄,不然有你好看。”
顿了一下,笑眯眯道:“好,次骞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
文鸯走后,李儒向后使个眼神,队列中马上有人微微点头,跟着文鸯去了。
李儒从新把目光放回战场,正待说话,忽见诸葛亮神情悲戚,竟然“呜呜”
地哭了起来。
“天不佑我大汉,皇朝被窃贼控制多年,多灾多难!
先有董贼火烧洛阳,人神共愤;后有于吉司马懿师徒建造血阵,往日的皇城十里死尸,有如人间地狱。”
收起哭腔,语气转而激昂:“皇室暗弱,献帝失踪,幸好有我主公高举正义的旗帜,发誓要重振大汉声威。
得此人物,大汉之福也,人民之福也!
我主必定横扫宇内,还汉朝一个朗朗乾坤。”
双眉倒竖,厉声道:“于吉,皓首匹夫,入土老贼,自诩神仙,藏头露尾,行着鬼事。
数次谋逆皇室,其心可诛;李儒,卖主求荣,阴毒狠毒,原主公变成半人半鬼就站在你身后,竟无动于衷;你们以邪恶之态抗衡我们堂堂正义之师,乃是自取灭亡,终将灰飞烟灭!”
把目光投向远方,出言恐吓: “对方的士兵们听着:你们助纣为虐,做了人生最错误的选择。
一旦你们受伤,将会被于吉砍掉手脚头颅,扔到血阵里,成为他们升级的垫脚石;又或者变成半人半尸的尸兵,死后仍不得安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们对得起双亲吗?”
最后,诸葛亮开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我军既为正义之师,一直贯彻执行大汉子民一家亲的政策,无论你们以前做过什么,我们都既往不咎。
一旦加入我军,记军功一次,待遇从优!”
说完这句话,诸葛亮羽扇一挥。
在徐荣的示意下,本方士兵扯开了嗓子喊道:“速速投降,既往不咎,待遇从优!”
一连五次,声音响彻整个战场。
片刻之后,于吉方的士兵开始骚动,不少人窃窃私语。
这是一个难以辩驳的事情,尸兵的存在人尽皆知,于吉方的士兵基本都是被捉来的,战斗力是有,但是忠诚度和士气低得可怜。
经诸葛亮煽风点火,士气进一步瓦解。
李儒铁青着脸,但是一句还击的话也说不出来。
“李军师,你倒是说句话啊!”
于吉被诸葛亮一顿损,心头大怒。
但他对行军打仗本就不熟,口才也是平常,只好让李儒找回场子。
李儒善谋,但诸葛亮占据了大义,根本就无从反驳。
就算骂回去,也是些低级的人身攻击,贻笑大方,诸葛亮有一万个理由反击。
但既然于吉点名了,也不能当没听见,当下搜肠刮肚,好不容易组织起几句反讽的话,正待回骂,忽然见到对面走出了一条高大的人影。
关羽!
青湛湛的青龙偃月刀往前一指,大喝道:“李儒,出来受死!”
李儒瞳孔一缩,瞬间把于吉的话抛之脑后。
他与关羽素有宿怨,如今自己修为大涨,一直想找个机会一雪前耻。
但鉴于此前数次败于关羽刀下,始终有点踌躇。
还没等他下决定,本阵早有一人飞奔而出,口中大喊:“红脸贼莫嚣张,让我雷铜来会会你!”
李儒眉头一皱,雷铜?
找死吗?
正想喝止,却又停住。
何不让他去试试关羽的实力,这种人死了也就死了。
不过要试关羽的实力,一个雷铜不够,还得增加一人。
“吴兰何在?
关羽不是一人能力敌的,你上去帮忙。”
“遵命!”
雷铜和吴兰齐头并进,嗷嗷扑向关羽。
关羽见上来两个无名小卒,兴趣没了大半。
他性情倨傲,杀这种人实在污了自己双手。
忽听身后的张飞吼道:“二哥,军师说了,如果你杀这二人需要用第二刀,就回来治你的罪。”
关羽一听,这是军师怕我消极作战,故意说给我听的。
也对,临阵作战,哪轮到我使性子。
也罢也罢,合该这两人不走运。
关羽前番被诸葛亮提点,性子改了不少,当下凝神接战。
眼见两人只离自己三丈距离,他红脸更红,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者相距三尺。
忽然“嘿”
地一声,右臂挥动,青龙偃月刀平地而起,在空中划出一个大大的半圆,凌空劈出一刀。
后阵不少人“咦”
了一声,关羽这刀劈得有点太早了,就算青龙偃月刀够长,但到两人到达的时候,刀法已经用老。
只有颜良文丑二人发出一声感叹,关将军这一刀,够我们学十年的了。
雷铜和吴兰从刘焉跟到刘璋,又从刘璋跟着张鲁,最后归附司马懿,虽然修为不算高,也算是见多识广。
关羽盛名在外,有“关一刀”
之称,杀人不用第二刀。
虽然从未见过,但也小心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