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573章 如来心经和如来神掌(1/2)

侧头想了一阵,史辛突然嘿嘿一笑,豪气勃发:“大师刚才说过,我有超越时代的智慧。

那就权当我有相信和不相信的理由吧!

人无完人,学术亦然。

佛道儒三种学术始终有相同和相左的地方,我既然三科共修,自然能分辨出其中的利弊。

我再把有用的分解出来,滋养自身,那未尝不是一种境界。”

普慈不得不赞赏史辛的气度和智慧,况且他说的话中也大有道理,点头道:“史教主果然非常人也。

但这三科都凝聚了无数前人的智慧,单拿一科出来已足让世人花费一生去感悟,史教主真的有信心全部精通,并运用自己的理解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然也!”

史辛回答得信心满满,但随着普慈的默然,显示他并不信史辛有这本事。

史辛毕竟太年轻了,虽然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这种成就并非指向学术的。

就如普慈所说,再有智慧的人,终其一生也不能说精通佛道儒三科中的一科,又何来精通三科?

史辛决定换个方式说服普慈,指着某处道:“大师请看这里……”

普慈转过身来,循着史辛所指,看到地上落下的一片灰尘。

“史教主指的是?”

普慈有点不明所以。

“大师看到的是什么?”

“那是一片灰尘。”

普慈照实回答。

“不对,那里没有灰尘!

什么都没有!”

史辛很明显在打着佛偈,普慈皱眉想了想,浑浊的双眼突然发出异样的光彩,“不错,那里什么都没有!”

史辛一脸高深莫测,装模作样地发出慨叹:“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普慈的态度瞬间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又严肃又窘迫,“史教主教训得是,和尚拜服!”

随后又长叹一声,“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原来世界上真有如此能人,能把诸多学术融会贯通!

史教主可以说是汉朝第一人呐!”

史辛内心一虚,哎呀我去,无端端被一个老和尚如此推崇,还真有点承受不住。

表面上却波澜不惊,只半闭着眼睛,包含深意地点了点头,看得普慈又一顿猜测。

其实史辛刚才打的机锋,由唐朝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而来,那首著名的佛偈,正是创于慧能。

慧能属于唐朝人,禅宗第六代传人,而达摩正是禅宗的创始人。

那时距今可是隔了差不多四五百年的历史,佛教在中土已有深厚的基础。

禅宗的理论,大概可以用“见性成佛”

来形容,皆指人心,不拘修行,融合了佛教和道教老庄的天人之学而来。

在后世,这是佛教与中土传统学术的第一次融合,也是中国首创的佛法。

放到现在,当然显得惊世骇俗,就连精于佛法的普慈也惊为天人。

普慈不再小看史辛。

在史辛有目的的指引下,两人开始就禅宗相关的理论展开讨论,普慈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自是欣喜异常。

只是史辛也只知道个大概,有时说到细致的地方,往往还得普慈来提醒。

史辛虚心请教,佛法短时间内大大提升,也算是意外之喜。

他终于知道为何达摩选择在这 里修炼,大概就如普慈所说,这里充满“佛性”



在这里,许多佛理一点就透,脑袋异乎寻常的清明。

过了半个时辰,两人不约而同地收住了嘴。

在一阵短暂的沉默里,普慈细细消化史辛的话,而史辛则一方面秉承“言多必失”

的教训,一方面为今天的收获窃喜不已。

短短时间内,他的“佛学”

专业属性大幅度增长。

升上九等之后是150,后来随着升级上升了10点,这次又大涨50点,变成210。

不一会儿,普慈率先说话:“嗯……我两年前离开中途,回到故里天竺,史教主可知道我是为了什么事?”

史辛沉吟一番,“难道大师觉得中土的佛经匮乏,想回去查阅一些佛教经典?”

脑海里突然想到西天取经的典故,脱口而出。

“史教主说对了,不止如此,我这次回去更是因为在中土几十年里一直研究着一种内功心法。

但限于中土的收藏有限,因此需要回去查阅更为深奥的佛书。”

史辛心中一动,这个时候跟我说这事,难道有什么好处?

以普慈老和尚的修为,他晚年研究的内功心法自是非同小可。

按捺下内心的激动,史辛不动声色问:“那么大师的天竺一行,可有收获?”

“有收获,我终于把如来心经研究出来了。”

史辛深呼吸一口气,喃喃道:“如来心经?”

以“如来”

命名,这部心法能差到哪里去?

这就跟刘彻的天子心法,王莽的巨君心法一个道理。

听到史辛语气有异,普慈不以为忤,只微微笑道:“史教主也猜出了,既然我答应过汝父灵帝照顾于你,那么如来心经肯定也会传于你的。

原本我还有一套掌法如来神掌,但你的脉器并不适合,我只能把它传给周泰。”

史辛浑身一震,失声道:“如来神掌?

真……真有这套掌法?”

普慈好奇道:“史教主听过这套掌法?

应该不会啊,我这是第一次跟人提起。”

“没……没有,我只是听到这个名字,就觉得很了不起的样子。”

普慈笑道:“不至于了不起,但凭着这套掌法跟群雄争锋,倒也不会落后太多。”

就连一向低调如他,言语间也掩饰不住自得,续道,“这套掌法招式的精妙程度自然比不上中原的外功,但威势极盛。

共有十掌,第一掌凌空飞起四丈,全速而下,第二掌离地八丈,第三掌离地十二丈……如此类推。

每升高四丈,掌势加强一分,因为对脉师的身体素质要求太高,所以一定要防御型脉师才能修炼,脉器还要是拳套。

否则还没伤敌,就先把自己震伤了。”

听闻此言,史辛浑身激起一层鸡皮疙瘩,第十掌的时候离地四十丈,按照三国的丈量标准,差不多有一百米,足足三十层楼高呢!

到时真气、掌势再加上俯冲的力量,绝对刚猛无匹,怪不得需要防御型脉师才能扛得住。

这样的掌法,放眼大汉朝大概也只有周泰这种不怕死的人能练。

例如毒士之一的李儒,也有拳套属性的脉器,练成了也不敢使用。

正如普慈所说,还没来得及伤敌,就把自己震伤了。

“ 如来神掌也有修炼的要求,前五掌必须有九等修为,第一掌在九等零重,第二掌在九等二重,如此类推。

后五掌就必须要升到十等之后才能使用。

等周泰升到地脉之后,我会把这套掌法传于他。”

史辛问道:“大师准备一起传给周泰?

要是周泰一不小心以九等的修为把后五掌用出来,那会有怎样的后果?”

普慈显然没料到史辛会这样问,皱眉道:“如来神掌一经施展,需要调动附近的天地元气入体,如果强行越级施展,轻则内伤,重则引火自焚,后果不堪设想。”

史辛暗暗记住,“等周泰练成之后,我一定会叮嘱他小心使用。”

说完如来神掌,普慈道:“史教主用心记住如来心经的口诀,回去后自行修炼。

周泰就交给我吧,我会帮他顺利升到九等。”

“谢大师!”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