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灵魂体(1/2)
战斗结束之后,姜云凡等人都受伤不轻,花了几天的时间疗伤,这才恢复痊愈,接下来自然是继续寻找上古遗迹了。
“看来大家的伤势都恢复了,如今敌人都已经消灭了,我们可以放心的寻找遗迹了。”
姜云凡笑道,充满了活力和力量。
“姜师弟,这次我们可没有白来虚妄之海啊,不但修为都提升了,还获得那么多的灵器和晶石,这次我们可赚大了。”
古墨阳笑道,一脸的兴奋。
“我们武宗可不能私吞啊,得来的灵器也要分给欧阳兄和炼丹宗的兄弟们才行。”
姜云凡笑道,区区灵器姜云凡才不要。
“还是姜大哥好,愿意把灵器分给我们。”
白语嫣高兴笑道。
“多谢姜师兄!”
炼丹宗的弟子一个个都激动的抱拳谢道,暗暗庆幸自己都没有白来。
“不必客气,大家都是自己人。”
姜云凡客气笑道:“走吧,还有十天的时间,希望能找到更多的宝贝!”
“好!”
三十多人都兴奋的大喝而出。
。。。。。。
姜云凡等人飞行了良久,周边的山脉都没有察觉到有强大的气息,有也是一些微弱的气息,不用想都知道没有什么好东西了,姜云凡也懒得去。
“主上,属下感应到前面三万里左右,有一股极为强大的气息。”
找了好几个时辰,弑神尊者忽然传音道。
闻言,姜云凡眼眸精光爆闪:“三万里?
太好了!”
“前面三万里左右有一股强大的气息,大家赶快过去看看!”
姜云凡激动大喝道,迫不及待的冲出去了。
“什么?
三万里?
姜师弟,你。。。
你能感应到三万里的地方吗?”
傅天海震撼道,实在是不敢相信。
“姜师弟,你怎么知道?
我们都没有感应到啊,你真的能感应到吗?”
古墨阳也是震惊问道。
姜云凡点点头笑道:“相信我没错,走吧。”
心中则是暗道:“鬼才能感应到那么远的地方呢!”
“姜师弟应该不会弄错的,大家快走吧,三万里呢,还要飞行一段时间呢!”
青水笑道,听到有强大的气息,就变得兴奋了。
“没错!
姜大哥一定不会弄错的,我们出发咯!”
白语嫣笑道,拉着皇甫雨馨快速的飞出去了。
“哎!
师妹!
等等!”
炼丹宗的弟子一个个都跟着上去了。
“傅师兄,我们也过去吧。”
姜云凡笑道,傅天海等人都点点头,随后紧跟着追上去了。
“主上,属下感应到那遗迹之中有一道灵魂体,灵魂体不强大,合体中期,应该是陨落再虚妄之海的高手。”
弑神尊者传音道。
“什么?
灵魂体?
还活着?”
姜云凡吃惊道,之前还以为是拥有什么仙器呢,想不到竟然是灵魂体。
“没错!
属下感应了一下这虚妄之海的空间,也只有属下说的那个灵魂体最弱了,若是主上能炼化那灵魂体的话,主上的修为一定能突破出窍中期。”
弑神尊者解释道。
“最弱的?
难不成这虚妄之海之中有很多强大的灵魂体吗?”
姜云凡皱眉问道,虽然相信有,但是在虚妄之海下,姜云凡可不相信有多少灵魂体能活下来,毕竟陨落的高手不是被强大的禁制所创就是被结界所创,能保住灵魂体下来的没有多少个。
“没错,主上,他们并非是因为贪念而被禁制所伤,属下查了一下上古时候的古籍,说这虚妄之海在上古时候并非是在海域之下,而是上古时候的战场,当时各大势力开战,导致大量的高手陨落,最后不知道是被谁将战场封印在了海域之下。”
弑神尊者解释道。
“原来是怎样啊,怪不得会有仙器存在了,我就纳闷了,拥有仙器的高手还来虚妄之海干什么,原来这本来就是上古时候的战场啊!”
姜云凡点头道,这才明白过来。
“没错!
所以很多强大的灵魂体就存活了下来,等待机会重铸身体重生。”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我炼化人家的灵魂体,是不是太残忍了?
毕竟他们也不想死,跟我也无冤无仇,我可不想滥杀无辜啊!
何况他才是合体期高手,应该不是上古时候的人,不然修为也太太弱了。”
姜云凡皱眉道,觉得不妥,虽然他狂妄狠辣,但是并不滥杀无辜。
“额。。。
那就由主上做主好了。”
姜云凡随后传音道:“我们不是有血魂丹吗?
大不了帮助他们重铸身体就行了,先去看看遗迹之中有没有什么宝贝,就当作是交换吧。”
“呵呵,主上还真是仁心宅厚啊!”
狂魔尊者笑道。
“有时候并不一定要靠武力才能解决问题,要靠脑子和要善良的心,我可是好人来着。”
姜云凡笑道。
半个时辰之后,姜云凡等人终于来到了弑神尊者所说的地方了,在靠近遗迹的时候,他们都感应到了一股强大的气息,正是从遗迹之中散发出来的。
“好强大的气息,这。。。
这气息好像是合体期高手的气息吧,难道这遗迹之中有一位合体期高手?”
古墨阳疑惑问道,凭他的修为自然能感应到是合体期高手了。
“这虚妄之海之中还有高手在修炼吗?”
傅天海皱眉道,感觉很奇怪。
姜云凡笑道:“这确实是合体期高手的气息,不过只是灵魂体而已,应该是在遗迹之中被禁制所伤,导致肉身被毁,所以大家要小心,这遗迹可不简单,合体期高手都抵挡不了呢。”
“什么?
灵魂体?”
众人都震惊了。
“这灵魂体能活下来吗?”
白语嫣问道,似乎并不知道灵魂体能够活下来。
“当然可以了,修为达到元婴期之后,只要元婴不灭,那就可以永生不灭,修为达到了出窍期之后,就可以让灵魂体离开身体,称为元神。”
古墨阳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