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八章 联合盟约(1/2)

朝鲜王金天和自己谋臣张高两个人在自己的宫殿内,议论辽东的战事。

这个时候张高劝慰道:“大王切不可掉以轻心,臣以为,楚王之所以对大王有所顾及,并非是胆量之忌,而是想要赢得准备时间,或者时机不成熟,他们不想看到我朝鲜王朝的军队和辽东的军队形成联盟,然后难以击破,而是选择要各个击破我们,你看我分析的对吗?”

张高说完这些话之后,金天便陷入了一种沉思之中,他要想想这位谋臣的话,他又拿起函简,他打算好好看看。

这个时候外面的太监再一次把另一份书简呈递过来。

张高接过书简之后,便命令太监退出去。

张高手示着书简目光随着走动的金天报告道:“探报上说,楚军的另一支军团陈到已经率领自己的三万骑兵和新招募的二万步兵,而且这二万步兵都是山地作战的步兵,已经开始由幽州出发向辽东进发了,楚王给他们调拨了重装兵器,尤其是一种燃烧瓶武器,每个军师竟然拨发了三个,此外,还有大批军款。

楚王在这个时候加强陈到军团的军备,其用意显也,他们的目标也就是我们朝鲜。”

金天哼了一声,略点不懈的回复道:“可惜他楚王只有两万山地步兵,我也听说他们都是骑兵作战,步兵作战,尤其是山地步兵作战,中原人一向不是我们的对手,当年汉武帝多么强大,不也败在我们的金刚山下。”

张高从金天的口气里得到启发,目光生亮,笑笑的拱手道:“大王高明!

高明!”

金天有点疑惑的说道:“寡人说了什么?

寡人什么都没说。”

“大王一语已将关节点点破。

楚王的统一战争已经对各路诸侯形成了威胁,大王何不相约结盟,早做准备?”

;金天轻轻的坐到椅子上面,然后端起桌子上面的茶杯,轻轻轻地喝了一口然后问道:“不知其余诸侯是怎么想的,那楚王可是打着大汉王朝的旗号,现在反对楚王可是死罪。”

;张高拱手道:“大王放心,这个责任为臣来负。

臣这就去辽东郡走一趟,权且作为您的密使,去探探辽东将军公孙恭的口风,公孙恭是大王的晚辈,如果公孙恭不行,我听说他的侄子公孙渊现在掌握辽东最精锐的五万骑兵而且能调动辽东境内的一切军马,并早有吞并辽东的意图,他们两个不管哪个一通,大王还愁没有同盟吗?”

“也好,晴带雨伞,饱带干粮,一旦有事,众等约期共进。

爱卿行踪要机密,办事要灵活。”

“大王尽可放心!”

进入辽东的张高没有率先的拜见辽东将军公孙恭,他知道现在真正在辽东做主的是贾范。

张高就用他的弟弟贾生的刺激这个辽东的先生。

辽东城中贾范府内。

此时的贾范手里玩味着一块羊脂玉璧。

那块阳光下的玉璧闪烁着柔和的光泽。

贾范颇为喜爱地赞赏道:“不错,美玉一块。

张高大夫什么意思嘛?”

张高嘿嘿一笑道:“这些宝物不过是我们大王的一点心意,也是不曾料到,一路上辽东竟然狼烟四起!”

贾范说道:“你不想想,现在楚王已经打到我们家门口,我家大王也准备归顺楚王,我还敢收吗?

拿回去,统统拿回去吧!”

张高一把拉住贾范的袖子劝解道:“别,别别,礼物您可以不收,可是我们大王的心思还望贾范您和辽东公孙将军……”

贾范听完之后,长叹一声道:“噢,你们大王守着那么一块宝地,还想怎么着啊?

还什么什么……难言的心思?

嗯,我还真不信了,他难道能比我们辽东还倒血霉?”

张高的双眼故意看向左右,他这是在暗示贾范能不能把旁边的人都遣送出去。

贾范心领神会然后一挥手:“退下。”

侍从们退了出去。

贾范然后轻轻的做到椅子上面说道:“说吧!

什么事……?”

张高凑上前来:“先生也知道了。

现在楚王是一统四海之心,天下人都知道,我们现在就是楚王砧板上的一条鱼。

一旦被楚王盯上了,谁都没好日子过。

不是有句谚语嘛:‘如果把米吃完了,就一定会吃糠’。”

贾范故作不知的问道:“什么意思?

什么米呀糠呀的,我怎么听不明白,我听不明白。”

张高笑了,说道:“先生您怎么可能不明白呢?

您这是揣着明白的装糊涂呀,您看不出吗?

要亡国亡人了。”

贾范佯作一惊:“你唬谁呢?

你们大王的这心思我还真不明白。

凭白的怎么就说起什么亡国?

危言耸听,危言耸听嘛!”

“是啊,我们大王的确有难,本身有病不说,又二十多年不到洛阳向汉帝朝觐,朝廷早就看着他不顺眼了,更何况楚王身边那些武夫们想建功立业呢……”

贾范又装傻:“武夫?

谁是武夫们?”

张高肯定地说道:“吕布、高顺、陈到等等都是武夫。

他们一贯迷惑楚王,侵夺诸侯的利益,诸侯一听到武夫们弄权,就有了对抗大汉朝之心。

天下的人心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何况最近有慧星出现,蝗虫灾害也同时发生,这也是天意之所在呀!

明显的是希望着有圣人出现,救天下人于水火之中。

先生,依我看来……公孙将军就是圣人呀!

您得出来扛这个旗,挑头儿!

您不来,还有谁能在这个当口站出来,振臂一呼替天下人,说句公道话呢!”

贾范大声斥责道:“住嘴,住嘴!”

张高却急切的说道:“先生,您不要再装糊涂了,其实您和公孙将军也是楚王砧(zhen真)板上一条待宰的鱼肉!

您和我们大王没什么不同的,正所谓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您和我们大王此时此刻应该是同一种态度,看清形势要为天下人除害,先生今个儿,您就得给我个准信儿,到底您愿意不愿意和我们一块儿起兵?”

张高说完扑通跪地,一时间贾范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原来选择投降楚王是因为辽东多年为四战之地,和周围的朝鲜王朝、乌桓、鲜卑、匈奴都是敌方态势,所以一直没有联盟,才选择头像楚王,但是现在盟友就在自己的面前,现在要是谈判共同抵抗楚王,依据辽东复杂的地势有可能击败曾经不可一世的楚王,楚军也并不是战无不胜的,官渡的第一战,不就败给了诸侯联军吗?

这个时候贾范走至窗口,向外望去。

张高继续说道:“……先生如果劝公孙将军领兵响应,则必胜无疑,夺得天下后,两位分而治之,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望先生决断!”

张高说完这句话之后,整个房间中只剩下一片宁静,一种必死都可怕的宁静。

贾范慢慢地走到张高面前,拍了拍他:“嗯,我想问的是,今天那儿像你这样的脑袋还有几颗呀?

够砍得吗?

……来人呢!”

贾范转身拂袖而去,一边高传:“送客!”

张高无奈地起身向外走去。

张高率领着来时候的二三十商人打扮的人,一路上凄凉的来到辽东城外的辽东河边上。

;垂头丧气的张高骑在马上,身后是那未能送得出去的车乘礼物。

这个时候,张高抬头一看竟然是几名乞丐在河边洗澡,闻声穿上衣服冲了过来。

拦住了去路。

张高大骂道:“滚开!”

只见其中一名乞丐拉住了张高的马缰上没动竟然悄声说道:“张高大夫请随我来,这边有好戏看。”

;张高突然怔住了,因为自己来辽东的事情连朝鲜都没有几个人知道,这里他就拜见过贾范一个人,这里怎么会有人知道自己是谁呢?

张高好像明白聊什么…… 张高也不之声,也不反抗,把马的缰绳递给了乞丐,乞丐熟练的拉住了马缰,将马引向河边。

张高在马上一任那乞丐引领。

而剩下的一群乞丐将马车围住,后车的随从们和乞丐吵成了一团。

张高现在没有闲情去管后边的事情,他只想一探究竟,此时芦苇荡中一乞丐将张高的马牵向前来。

张高跟在他的身边。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