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请叫我王太守(1/2)
扬州,九江郡,寿春县 刘繇在心腹孙邵的协助下,趁着这一段时间整合了九江郡的政务,彻底掌握了九江郡的一切,拥有一郡兵马。
有了兵权在手中,刘繇的腰杆子也稍微挺直起来,但一想到长江以南的四位郡守,不免得有些发怵。
毕竟这四个人在各自郡城中盘踞许久,无论是兵力还是资历来看,都不是他这个新任扬州牧所能比上的。
而且刘繇突然发现了自己的汉室宗亲身份都不太好使了,尤其是董卓入主洛阳城之后,好似乎所有世家豪强都在同一时间收到什么信号,无视起他这个扬州牧。
好在他借助孙邵这个能臣的帮助,刘繇不过花费了多些时日将自己地盘上的世家豪强给整了一遍。
刘繇不得不佩服李济对待会稽世家的粗暴方式,不仅开创科举招募人才,从而让平民百姓有了鱼跃龙门的捷径,还要还挖掘这些世家的根,让会稽郡的百姓都能上学堂,看学书。
要是把刘繇摆在李济的位置上,恐怕是做不出这样的动作。
毕竟他还是汉室宗亲,需要靠着世家豪强为他维持皇室身份。
“没想到这严白虎真的把盛宪给杀了,那么我这个扬州牧该怎么做。”
在整理九江郡内务的时候,刘繇也通过自己玩家门客的口述知道了吴郡最近发生的事情。
对于这件事情刘繇有些头疼。
盛宪虽然在宴会上没有服从自己的调令,但对方毕竟名义上还是自己的下属,被人杀害也是落了朝廷的面子。
而严白虎呢,刘繇在宴会上公开自己对这支山贼的拉拢,在外边人看来,严白虎可以说是刘繇这一派的人物。
可结果呢,刘繇的人杀了自己的下属,这要是给人告上了洛阳的皇帝,刘繇指不定要受到什么惩罚。
孙邵羞愧难当地向着刘繇请罪说道 “主公,这一切都是邵的过错。
原先我不过想拉拢严白虎来牵制盛宪,以此来为主公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
只要主公的势力壮大到一定程度,邵便可以略施小计让两方打起来,那样主公便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不用花费多少力气便可以控制吴郡。
可结果……”
“可结果严白虎这头猛虎居然脱离了我们的控制,擅作主张地将盛宪咬死,以至于让我们陷入被动。”
刘繇轻叹一口气,无奈地说道:“而且长绪你的谋划被李济利用了,顺水推舟地将自己的亲信推上了吴郡太守的职位,这样一来,他李济实控制着会稽郡和吴郡两郡。”
“请主公责罚。”
孙邵见到自己的计策被人利用,让刘繇损失了极大的利用,甚至还开始威胁起刘繇的位置,只好不断请罪,企图刘繇原谅。
“罢了。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那李济狡猾如狐,身边还有如此之多的能人异士为他出谋划策,我们初到这里根基薄弱,吃亏是难免的。”
刘繇摆了摆手让孙邵站起来。
好在他性格阔达,即便李济让他吃了这么大一个闷亏,他也能够迅速平复自己的心情。
现在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来遏制住李济的发展,至少让李济不那么容易将吴郡纳为自己的领地。
“长绪,你可有什么办法让那李济吃不下吴郡,至少让他不那么轻松拿下吴郡。”
刘繇向孙邵问计,而后者依旧沉浸在自己的失误当中,不敢随意出言谋划。
“长绪,你是我器重的臣子如果你不为我出谋划策,我又能够依靠谁?”
听到这里,孙邵也知道刘繇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怪罪他,于是乎长舒一口气,随后说道:“禀告主公,那王猛如今成为了吴郡太守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只好从其他方面下手。”
“比如?”
“邵从门客那里得知,盛宪的死似乎不只是严白虎一人就能造成的,这其中还有其他人插手。”
“哦,其他人,难道那严白虎是跟其他人勾结在一起,谋害盛宪的?”
刘繇好奇地问道,他没想到这其中还有弯弯道道。
“是的。
据邵所知,盛宪携带出去的兵马部将大多数都战死在乌程县,只有一小部分人逃回来吴县。
其中吴郡都尉许贡是这些人当中职位最高的人,并且是第一个将消息带回吴县的人。
依邵之见,盛宪的死应该是跟此人有关的。”
孙邵将自己的推测一五一十地告诉刘繇,让刘繇大吃一惊。
刘繇脸上露出错愕的神情,连忙追问道:“如果真是许贡谋害了盛宪,那么他是不可能接受空降下来的吴郡太守,毕竟他也是奔着太守位置喜去的。”
“是的,所以邵的计策就是想要从这个人身上下手!”
“长绪的意思是我们暗中派兵相助许贡他们?”
“不仅仅这样,我们还应该帮助许贡联合起当地的世家豪强。
这些世家豪强最忌违的是别人动他们的蛋糕,而李济是最喜欢动他们蛋糕的人。
只要刘繇派遣一能说会道之士,将他们说服联合起来,何愁不能拖住那李济。”
“而且那李济已经答应我们要参加讨董大战,势必那时候会抽调郡中大部分兵马。
到那时主公便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强行夺取吴郡甚至是会稽郡!”
“妙计,妙计!”
刘繇听到孙邵的谋划后,眼睛一亮,双瞳中流露出欣喜若狂的表情。
至于说这条计策是否符合道义,刘繇可没想太多。
只要他们成功击败了李济的兵马,夺得吴郡和会稽郡,拥有三郡在手的他自然不会害怕世人的职责,甚至他还能借助这三郡的力量,攻伐拿下其他郡城。
到了最后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州州牧,成为这天下有数的诸侯,那些所谓站在道义一方的世人,估计也会变为墙头草投靠他。
“长绪,说服他们就交给你了。
子义,你且跟随他一起护卫长绪的安全。”
一个年轻武将出现在刘繇面前,气息平稳如一汪深潭,让人琢磨不透。
“邵一定会为主公办好这件事情的。”
孙邵在青州的时候见过这员武将,当时对方还是孔融的部将,没想到刘繇的一封书信居然真把这武将接了过来。
有了这员虎将加入,孙邵对自己的计划十分有信心。
…… 吴郡,阳羡县 一支精锐兵马陡然出现在这座县城的传送阵中,恐怖的肃杀之气席卷四方,令得周边守军士卒面色煞白起来。
一早得到命令的阳羡县县令小挺着个规模不小的肚子,小跑着来到王猛身边。
这个阳羡县县令是吴郡顾氏的子弟,自从顾氏在李济下注之后,便开始着手为李济提供各种便利。
比如为先前的范仲淹的兵马提供粮草,保持与山阴县传送阵的畅通连接,只要有对李济势力的便利条件,顾氏义无反顾地拿出来。
李济当然不会把顾氏的投靠之意当成无物,反而还心安理得地用起这些东西。
这也是李济对吴郡世家发出的一种信号,只要他们像顾氏那样举家投靠自己,他李济自然不会让世家们吃亏,至少官位上不会输于其他人。
阳羡县位于太湖中部的西方位,是唯一一座连接太湖北部诸县和南部诸县的一座城池,谁有了它,谁就有攻伐吴郡的可能性。
也得亏阳羡县县令是顾家子弟,李济可以通过顾雍的关系顺理成章地将这座重要县城控制中。
不然的话他要想攻略吴郡全境,恐怕需要先拿下钱塘江一带的三个县城,然后借助江河和水军的力量,分批将兵马往北部运输。
有了阳羡县在手,李济就不用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攻略钱塘江的三座县城,可以两头并进,用两支兵马攻略吴郡的南部。
“王大人。”
阳羡县县令嘿嘿一笑,毕恭毕敬地看着王猛。
“请叫我王太守。”
“可是大人你才当上太守没多少天啊。”
王猛失望地摇了摇头,而后者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连忙改口道:“是的,王太守。”
“你知道我前来的意思是如何的,不用我过于提醒吧。”
“小人已经听从家族的吩咐,将阳羡县的政务尽数解决了,王太守可派人接管阳羡县的政务。”
阳羡县县令满脸苦涩。
他是顾氏的旁家子弟,如果不是展现出一定才能,他也无法通过家族坐上一县县令。
可结果这个县令没有坐多少年,他的屁股就因为顶头上司更改而被迫挪一挪了。
不过好在家族答应给他补偿,外加上他在县中捞了不少油水,足以让他当一辈子的富家翁了。
“嗯,你做的不错。”
王猛这才点了点头,随后看向卢象升,吩咐道:“建斗,你文武双全,是镇守这座县城的最佳人选。
我给予你五千兵马,你再从县城中招募一些兵马协助守城。
切记,不可让此城落入他人手中。”
“末将明白了。”
卢象升拱手回答之后,立马调走五千兵马强势控制阳羡县的城防,以防北方敌人南下。
而王猛等人并没有在阳羡县驻留很久,只是选择休息一小段时间后,便带着剩余兵马离开,还拉起一条长长的轴重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