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孔乙己》(2/3)
在这严重监督下,羼水也很为难。
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
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到这里,还没有出现本文的主人公孔乙己,所以,日国这边又有人冷笑道:“开篇两大段都是在铺垫,这是短篇小说么?
呵呵,这就是叶落所谓的鲁迅先生?”
许知一他们没搭茬,短篇小说力求短小精悍,这里感觉确实有些浪费篇幅了。
不过这篇《孔乙己》他们也没看过呢,后边写的如何,谁也不知道。
第三段,终于出现了本篇的主人公。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到这里,铺垫才算是彻底结束。
接下来,才能算是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但很快,秋山等人就发现,前面这些铺垫都是必不可少的。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前面说过,穿长衫的都是进到屋里去喝酒的,只有做苦力的短衣帮才会在外边站着喝酒。
孔乙己是怎么回事?
明明穿着长衫,可却和其他穿长衫的人格格不入。
心里的疑惑,让现场的众人都微微皱眉。
想在下文中找到答案,可作者却话锋一转,压根没有解释,而是介绍起了孔乙己这个名字的来由。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
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原来,孔乙己只是个绰号,并不是他真正的名字。
而且是在那半懂不懂的红纸上给他取的绰号,这怎么看怎么滑稽。
但随之而来新的疑惑,这绰号有什么内涵么?
大家不知道,毕竟还没有看完。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
【“什么清白?
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
,什么“者乎”
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读到这里,一个穷酸文人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
“排出九文大钱,这个‘排’字用的好啊。”
许老爷子夸赞道,“区区一字,就将孔乙己这穷酸却又爱显摆的样描绘的淋漓尽致。”
“读书人的事,能叫偷么?
这句话也有点意思。”
张如梦也分析道。
秋山等人都没说话,继续往下看着。
孔乙己经常被店里的客人们嘲笑逗趣,所以他不愿和这些人说话,便将目光放在了孩子们的身上。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
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
我略略点一点头。
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
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
【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
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
……我教给你,记着!
这些字应该记着。
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
【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
】
【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
……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
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
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读到此处,众人纷纷摇头,回字的四种写法?
一个字罢了,要什么四种写法?
无非是想着卖弄自己。
渐渐地,他们这些文坛大家,似乎也明白叶落这篇小说是想表达什么思想了。
似乎,是对传统的封建文人思想的批判?
不过,小说还没有结束。
孔乙己很久没有来喝酒了,听人说是到丁举人家中偷东西被打断了腿。
但这天,孔乙己却是来了。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他是用手走来的,喝完一碗酒后,付了四文钱,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
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一九一九年三月。】
到这里,这篇《孔乙己》才算是彻底的完结。
这会,秋山等人也没人再说开篇那些铺垫是浪费笔墨了。
因为,这篇小说的字数实在是不多,可以说是用极简的笔墨,就塑造出了孔乙己这位悲惨的读书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