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71章 朝堂的争斗要蔓延了(1/2)

第171章 朝堂的争斗要蔓延了 作者: 余人 第171章 朝堂的争斗要蔓延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

接下来短短数日时间,王华克扣兵饷一事在京城迅速发酵,连同京城的官员户部江西司郎中都递交了弹劾奏疏。

“南赣巡抚,怎么从未听说过?”

“这是陛下新设的职务,可惜此次是所托非人了!”

“王华终究是太年轻了,进入仕途才几年怎么能担任一地巡抚呢?”

“谁说不是呢?

朝廷历来用贤任能有章程,而今……都是媚臣当道了!”

“巡抚本就不该由京官外任,不熟悉地方情况不说,而且都是想捞钱好打点铺路!”

…… 京城的官民起初还只是着眼于克扣兵饷本身,但慢慢风向却是改变了,却是将矛头指向朝廷在地方用人的问题上。

按大明官场的一贯做法,朝廷的要职都是需要论资排辈,特别在地方巡抚的选择上通常是选用地方的按察使或布政使担任,极少出现由京城衙门选派官员出任。

朱祐樘此次却打破了一贯的常规,南赣巡抚的人选并不是选用在地方德高望重的贤臣,而是将一个小小的从六品翰林院修撰直接外任地方。

王华何许人也?

成化十七年的进士,入仕不过七年的时间,一直在翰林院中喝茶,又怎么能拥有数十的履历的贤臣相比?

只是,改变官场的规则很容易带来不良的后果。

这不,王华出事了。

他忍不住金钱的诱惑,贪污了地方上的兵饷,而皇帝这种打破常规的任命带来恶劣的后果。

五月的京城波云诡谲,谁都不晓得何时会突然降临一场大风暴。

小时雍坊,徐府。

天还没有亮,这座宅子的灯火亮起,宅里仆人已经开始忙碌开来,一个专职于叫床的鸡人在窗外模拟公鸡打鸣的声音。

“老爷,该起床上早朝了!”

管家来到床头边上,对躺在床上的徐溥轻声呼唤道。

徐溥其实已经被鸡人叫醒,此刻便是揪开被子起床,只是旁边还在美梦中的小妾春光乍泄,不由得惊呼一声。

咕…… 管家忍不住咽了咽吐沫,却是喜欢自家老爷这种慷慨大方的作风,不管是爱妾或暖床丫头似乎只是一个物件而已。

徐溥虽然不比帝王般享受,但每日都有四名丫环服侍起居,只需要配合着丫环的摆布,便能完成洗漱和穿衣。

在这个时代,地位不仅仅带来权势,亦能带来超高的生活质量。

徐溥想到自己现在尴尬的位置,想到自己遭到命运的一次戏弄,心里其实亦不是滋味。

现在别说入阁拜相了,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当今圣上正在疏远自己,甚至已经在暗地里着手如何除掉自己了。

只是他并不打算请辞,亦不能请辞。

虽然朝堂已经由皇帝彻底掌控,但大明王朝不只是仅仅只有一个都城,而是管理着两京十三省之地。

尽管在弘治朝已经不得宠,但他终究还是高高在上的吏部左侍郎,在地方还有着相对大的影响力,自己的门生故旧仍旧在地方担任要职。

以最近比较热闹的江西为例,江西巡抚李昂跟自己是同年之谊,正是自己一手将李昂提拔到江西巡抚的要职之上。

真要论地方上的影响力,而今的弘治朝还得继续叫自己师傅。

徐溥用西湖龙井进行漱口,这是他的得意门生孝敬之物,却是比谁都清楚掌控地方的精妙之处。

虽然在弘治朝很难再入阁拜相,但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变数,只有将更多官员聚拢在自己麾下才是真正的硬实力。

至于紫禁城那一位帝王,掌握天子脚下的京城很容易,但想要指染地方、想要将触手伸向十三省之地,只能说还是太嫩了些。

徐溥摸了摸二品才能佩戴的花犀带,想到自己现在仍旧还是身居吏部左侍郎的帝师,便拿着牙牌昂首挺胸地走出房门。

“孩儿给爹爹请安!”

侯在外面庭院的徐元概看到徐溥出来,当即陪着笑脸见礼道。

受上次教坊司官妓兰香事件的影响,尽管事后证实官妓兰香是自杀,但徐元概和杨廷和都受到此次事件的波及,官荫得到的中书舍人已经被朝廷免掉了。

徐溥打量这个不成气的儿子,当即便板起脸来道:“今年恩科乡试在即,你别只顾得花天酒地,有空呆在家里多温习!”

“爹,孩儿现在已经不跟朱麒那帮人一起玩了,最近新结交的一些举子要一起到山东曲阜拜祭圣人,所以想要买一匹宝马!”

徐元概观察着徐溥的反应,当即小心翼翼地道。

徐溥对这个啃老的儿子颇为无奈,但对这种小要求从来都不在意道:“到库房支取,回来给我好好在家温书!”

“一定!”

徐元概发现还是有一个厉害的老爹靠谱,当即便大喜过望地道。

只是他亦是明白,跟自己老爹在地方上的门生故吏的孝敬银相比,自己再怎么伸手要钱,亦是不可能将自己老爹吃穷。

徐溥上早朝没有用膳的习惯,毕竟早朝是不可能提供茅房的,便径直来到了前院。

三位盛装的妾室已经恭候在这里,当即便是规规矩矩地恭送徐溥离开。

“起轿!”

管家看到徐溥上轿,便急忙吩咐道。

徐溥坐在轿子闭目养神,在感受外面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亦是开始思考着今天早朝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事情。

若现在这个朝堂交由自己主宰必定会变得更好,只是可惜自己看走了眼,竟然落到一个自己越来越看不透的学生手中。

明明只要对蒙古选择忍让便可以共亨大平之福,明明不需要通过开中法给九边送去那么多物资,结果皇帝早将自己在东宫的教导忘得一干二净。

现在只希望朱祐樘胡闹下的九边将士一败涂地,无数将士惨死在蒙古铁骑,到时再由自己来拯救大厦将倾的大明了。

或许,有些人是真要吃了疼,才会知道求和才是大明王朝最好的出路。

由于今天是难得一次的早朝,加上现在早朝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京城官员一大清早纷纷来到午门前广场。

“下官拜见李尚书!”

“下官恭请贾尚书钧安!”

“下官敬请元辅大人勋安!”

…… 东方刚破晓,这个广场已经汇集了近千名官员,看到陆续来到的朝中重臣,当即纷纷恭敬地见礼道。

时至今日,朝局算是已经稳定下来。

成化朝的媚党万安和刘吉继续稳坐内阁,以吏部尚书李裕、户部尚书李嗣、礼部尚书徐琼、刑部尚书杜铭和工部尚书贾俊为首的门党掌握六部。

原以为显贵的东宫旧人,结果表现可谓是不尽如人意。

最受荣宠的谢迁和张升得到超迁,但翰林侍读学士和翰林侍讲学士终究没有实权;翰林学士程敏德谋取礼部右侍郎,反被非东宫出身的丘濬捷足先登;吏部左侍郎徐溥和礼部左侍郎刘健虽然身居要职,但并没有荣宠。

正是如此,清流在新朝不进反退,媚党仍旧占据内阁,而最掌权的反倒是以吏部尚书李裕为首的门党。

徐溥来得比较晚,只是很多官员看到徐溥出现的时候,却是装着没有看到的模样。

最近京城盛传一件事:去年在几筵殿的时候,徐溥向朱祐樘建言将怀恩召回,更是在朱祐樘面前造谣当年先帝废储。

在怀恩被定罪的当下,徐溥无疑存在严重的政治错误。

单是这一点,皇帝便可以将徐溥罢职免官了。

当徐溥前几天声称身体有恙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这位吏部左侍郎是要递上辞呈,但没有想到还是觍着脸归来。

终究,还是吏部左侍郎的位置太香了。

只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徐溥已经彻底失去了圣眷,而今徐煿能够留在吏部左侍郎的位置恐怕是皇帝制衡各方势力的需要而已。

正是如此,中下层的官员都有意疏远徐溥,对徐溥的未来由曾经的极度看好到现在的看衰。

“等会你们礼部是要奏请祭陵对吧?”

“正是此事,你们工部肯定是奏请修河堤一事咯!”

“我们户部是要奏请拨款了,工部自然就是奏请修河堤了!”

“这都没什么好猜的,不过是选一些重要的事情在这里公布,早朝就是流于形式!”

“好在是一个月二三次,这早朝当真是犯不着天天来,作神不说,还浪费这么多时间!”

…… 户部尚书李裕等官员聚在一起,在经历一场场言而有实的殿仪后,而今面对这一场流于形式的早朝,却是不由得纷纷摇头地贬低道。

正是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道:“礼莫重于视朝。

凡有章奏,悉出内批,不知果上皇亲批欤,抑奸臣擅权欤?

何况千官听政乃祖制,长久以往废常朝,只会令纲纪废矣!”

户部尚书李裕等官员寻声望过去,发现正是身体微恙归来的吏部左侍郎徐溥,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只是对方搬出了“礼”

和“祖制”

,即便心里依旧对这种流于形式的早朝不屑,但亦不好反驳徐溥的话。

吏部尚书李裕深深地打量了一眼徐溥,看到徐溥今日明显有所不同,便隐隐觉得今天的早朝不会太平。

“百官进!”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