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久别重逢(3/3)
他很有原则。
茶姐自然不会强求,开着车,充当司机,把张子奇送回家里。
龙泉本是个县级市,地方也不大,十几分钟就到了。
临下车时。
张子奇似乎忽然想起什么:“你等我下,要不跟我一起上楼,我拿本书给你,绝版书,以前的国企内部编纂的,龙泉剑的历史,也就印了不到一千本,现在都很少流传了。”
秦洛一听这话,也有点欢喜。
跟着他上楼。
他爸妈倒是在家,礼貌寒暄几句后,带着书离开。
重新上车。
借着灯光。
已经泛黄的封面,上面是《龙泉剑志》四个字,笔力遒劲,有古风。
等回到酒店。
秦洛连澡都来不及洗,泡了壶茶,便有些如饥似渴的看了起来。
这书,写的很全面。
从春秋战国时代,这里,就是铸剑之地。
春秋末期,吴越两国最早发明了炼钢技术,最早由青铜时代步入铁器时代。
铸铁剑成功的人,在越有欧冶子,在吴有干将、莫邪。
当时的龙泉秦溪山,正是越国之域。
战国以后,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纷纷将兵器制造权收归国有,设立称为“尚方“的兵器制造机构,几乎不允许民间铸剑,一度失传。
再到汉代以后……
剑逐渐从兵器中退出。
特别是唐朝以后,短兵重刀,而帝王将相佩剑之风日益盛行,宝剑的用途就从兵器变为帝王将相、文人学士佩饰之器。
却又大兴。
到唐朝,明确记载于史册的,龙渊因避讳李渊,改名龙泉。
直到清朝,道教兴起,道家主使七星剑。
宝剑,又从文人雅士佩饰,变成宗教法器。
清,乾隆,道光,咸丰,光绪,历年间,铸剑达到巅峰水准,相继发明灌钢法、凿洞嵌铜技术、水淬法、土钢法……
等到民国,吸收了造枪炮的技法,又进化出淬火和养光两项技术。
战争年代,再度失传。
直到改开之后,又再次复苏。
千年的传承,中途起起落落,却始终连绵不绝。
铸剑一道的历史,当真就是一部华夏文明史的分节。
秦洛忽觉,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自己和铸剑相遇,也如同老友。
现在,不知道那些古老的传承,在当地,还剩下几分?
……
夜已深。
茶姐洗完澡后,过来看一眼秦洛,发现他看着书,却是已经趴在桌上,悠然的睡着了。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