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2章 表姑娘(1/2)

第12章 表姑娘 谢知筠险些没被卫戟气个倒仰。

她杏眼一睨,眼刀便直奔卫戟而来。

卫戟却似毫无所觉,他并未踏入正房之中,依旧站在屏风一侧,浅笑看她。

“夫人不是说有事寻为夫?

究竟何事?”

谢知筠千算万算,没算到卫戟根本就不上当,她都做成这般姿态,似还是不足。

但她却也不想自降身份,做那勾引之事。

思及此,谢知筠撑手坐起,她端坐于架子床上,杏眼微睁,身形娉婷优雅。

方才那虚无缥缈的妩媚片刻皆散,谢知筠又变成了琅嬛谢氏的千金嫡女。

“我自是有事。”

“小姐,方才前头来了消息,说府中请来两位济世堂的大夫,其中一位是济世堂的老神医,近些年轻易不出山了。”

谢知筠今日并无它事,便对牧云道:“去把我的棋盒取来,上午阳光正好,你且陪我对弈一局。”

谢知筠眼睛亮了。

郑娘子面色有些犹豫,她低声道:“夫人,老神医说能救,但须得静养,不能劳累。”

一说起正事,方才的那些“不愉快”

就被夫妻俩淡忘了去。

崔季面色苍白,满脸病容,确实不像是装病。

谢知筠便道:“那就先取出几盒来,做成见礼,若是前面来人请,咱们就带着。”

“便是流民,也是邺州的百姓,不忍见其遭难。”

她刚进去,就听到上首落座的婆母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

谢知筠回过头去,就见贾嬷嬷快步而入。

朝雨有些好奇:“小姐,姑爷怎么走了?”

两个人行至中盘,正兴致盎然时,外面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

这愁苦不为别的,只为吃苦受冻的百姓。

她确实有正事要讲。

谢知筠不由想起成婚那一日,他硬生生从傍晚折腾到深夜,她哭着说累了,卫戟都不停歇,当真是不知怜香惜玉。

谢知筠世家大族出身,从小所学皆是圣人文章,谢氏族学名满天下,她亦学就一身仁爱之心。

到底是世家千金,就这般临危不乱,机敏过人,绝非普通人家能养出。

主仆两个说笑几句,谢知筠便道:“早些歇息吧。”

夫妻两人相顾无言,谢知筠思忖再三,还是道:“如今八州方才安稳,世间稍有太平,因连年战乱,百姓十不存五,村镇十有九空,即便邺州尚有繁荣,却到底比之盛世相差繁多。”

谢知筠端坐在架子床上,静坐许久,才低头笑了起来。

谢知筠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旋即叹了口气。

谢知筠把云子放回棋盒,微微蹙起眉头。

贾嬷嬷说:“有的,灵芝和人参都有。”

谢知筠意外卫戟心系民生,卫戟也意外谢知筠知人世冷暖,两人都不知对方是这样人物。

这话说完,谢知筠面色一变,娇斥一句:“糟了!”

主仆二人说着话,果然外面就传来管事娘子的嗓音:“给少夫人见礼了。”

她这是在问表姑娘能不能救回来。

见她如此利落,见礼也已备好,心中不由感叹。

这确实是今日所见所闻,她去傅邀月的郡主府也并非为了询问经验,也同傅邀月商议此事。

谢知筠原说要去瞧瞧她,但那日在听礼间卫英显见不喜欢她,她又有正事,便一直没去,倒是不知这位表姑娘病得如此重。

谢知筠声音温柔却坚定:“今日我去城外落霞山上香,路过草舍,瞧见许多流民衣着单薄,食不果腹,想着是否要把家中陈粮取出些许,用以赈济灾民?”

“不过,府中存粮不过百斤,只赈济邺州一城灾民尚显不足,其余七州怕是捉襟见肘,无法一一关照。”

卫戟剑眉一挑,双手背握,腰背一瞬便挺直如青竹。

她精心准备,豁出脸面引诱卫戟,卫戟竟偏生不上当,同她说了半天外务,最后倒是潇洒离去。

朝雨见谢知筠怒气渐消,便安慰道:“小姐也莫急,子女之事急不来,顺其自然岂不更好?”

谢知筠若有所思:“前日瞧婆母不像病重模样,府中如今也只有一位病人。”

“夫人说笑了。”

若是她能入梦,或许就能免除灾祸,像牧云的母亲方嫂那般,能救一条命。

谢知筠同贾嬷嬷说:“嬷嬷,我记得出嫁时清点嫁妆,有一抬都是药材,咱们可有滋补的好药?”

“夫人心善,”

卫戟声音低沉,隐含笑意,“这也是为夫所想。”

谢知筠扶着贾嬷嬷的手起身,穿过珠帘来到堂屋。

贾嬷嬷从不废话。

说话工夫,几人已经来到倦意斋门口。

谢知筠道:“倒春寒比冬日的冷还要难熬。”

思及此,卫戟向前踏了一步,步入这暖香阵里。

最冷的冬日都熬过来,若是过不去倒春寒,着实令人心痛。

谢知筠气得脸儿通红,就连朝雨进来也没发现,她的手在衣袖上狠狠搅了两下,最终还是松开了手。

朝雨哄劝她,道:“小姐同姑爷成婚之前,卫家的管事曾同家主讲过,道姑爷年少便入军营,一直在军中生活,身边也只有侍奉的小厮和一起打打杀杀的军士们,从不同姑娘亲近,故而也不知如何同娘子相处。”

如此说着,卫戟离开了正房。

卫戟见她眸色深沉,面容沉静,觉得这暖香融融的屋子让他就连心底都暖了起来。

谢知筠难得感叹:“原在家中时,想要做些赈济之事,都要经过族中商议而定,一族之力毕竟微薄,自不比永丰仓仓廪丰足。”

煌煌灯火下,她杏圆眼儿好似琉璃珠,璀璨如星。

谢知筠眼眸清抬,直直看向卫戟。

“是哪一房唤的人?”

“邀月说的没错,”

谢知筠咬碎一口银牙,“他就是个榆木脑袋,这么大人了都不开窍,只知道打打杀杀,半点不通人情。”

贾嬷嬷一见谢知筠便面上带笑,可想到府中事,又收敛些许笑容。

朝雨自然不知她是为何,她是担忧谢氏卫氏再添变故,故而想要尝试是否还能入梦。

一夜好眠,次日清晨谢知筠早早便醒来。

“近来永丰仓有粮仓破损严重,里面的陈粮不知如何存放,若是夫人想要赈济,可以批用相应数目。”

卫戟点点头,夫妻二人对视一眼,倒是不约而同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愁苦和意外。

“知道了。”

贾嬷嬷也很大方。

不过卫戟比她更早,待她用早食时,卫戟已经去大营了。

谢知筠面色不变,只满脸忧心,跟着郑娘子进了倦意斋。

贾嬷嬷道:“传话的小丫头说远见是赵嬷嬷引路。”

“知筠,你可来了,”

崔季声音低哑,干涩难听,“我今日急病,茹丫头也病了,家里上下都要乱。”

说罢,她当着郑娘子的面换上鹿皮短靴,直接披上披风便往外行。

这一次跟她出门的就换成了贾嬷嬷。

“小公爷可敢予我权力?”

“如何不敢?”

卫戟起身,负手远去,留下一道悠长的尾音,“我卫戟生来便浑身是胆,天不怕,地不怕,又如何会怕夫人?”

谢知筠便忧心忡忡:“知道了,我这就去。”

他也不靠近,依旧寻了窗边的老位置落座,同谢知筠道:“往年年关底下,此事皆有母亲操持,去岁年关已经赈济过一次,无奈今年正旦新岁过后,天气未有回暖,依旧寒冷彻骨。”

刚一靠近,谢知筠就闻到一股苦涩药药味,那药味中甚至还有些许的臭味,令人颇为不适。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