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考试作弊?(1/2)
第153章 考试作弊?
听到这话,李卫东一个激灵。
虽然他也明白对方的意思是一个睡上铺,一个睡下铺,可仍旧很容易让人想歪。
“姚安国,监区的。”
来人干脆自我介绍起来。
“李卫东,第三农场。”
李卫东打量着对方,三十来岁的模样,身材魁梧,国字脸,看上去显得很豪爽。
“你是大学生吧?”
姚安国好奇的问道。
这话一出,其余人也都看了过来。
姚安国说话,也没了一开始那么豪气。
但要说怕对方,那还谈不上。
姚安国状似不经意的问道。
既然如此,自然要先跟姚安国拉好关系。
如果是在办公室上班,那么倒还真有可能见过李卫东。
虽然上铺要干净点,但上下都不怎么麻利,尤其是下铺旁边还有张桌子,他习惯写点东西,无疑更方便。
就算姚安国去了新农场,直接副队长起步,可在那边,也不是他一个人说的算,顶多一开始给他使点绊子。
李卫东带着笔,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他作弊!”
这会,他不禁有些佩服宋延,当初二话不说,先给了他一本选集。
别看同为股级,但他很清楚,自己跟姚安国还是有段距离的。
但因为来的时间太短,再加上这次学习是为了即将兴建的第六农场做准备,所以其余农场并没有把自家大学生给送来。
等他们回去后,关于他们的评价,成绩,都会录入个人档案中,成为今后晋升的一份资历。
“你,站起来,别动。”
这种事情没什么瞒着的必要,说谎更是迟早被揭穿。
姚安国‘欣慰’的看着陈平。
“姚哥,吃个桔子。”
“嗯,我还年青,想去那边做点贡献。”
李卫东爬到上铺展开铺盖,而对面下铺那位,却已经从包里掏出一个桔子,满脸笑容的递到姚安国面前。
不愧都是当干部的,一屋子神仙。
原本还拿李卫东当小兄弟,现在更是直接跟陈平换了床位。
以至于晚上宿舍的灯,迟迟不会熄掉。
用语录里的话说,与人斗,其乐无穷。
似乎是他的小动作引起了监考男子的注意,他面色冷峻的冲李卫东喊了一句,并且起身朝着这边走来。
李卫东的眼神当即就变了。
原本,李卫东以为所谓的来学习,只是表面上的学习,没想到,是真的学习,最后还得考试,打分。
因此,大家刚分配完宿舍,就忍不住想把主动权拿到手里。
所以,想要混日子肯定是不行的,每个人都拼了命的学习。
时间,不断的流逝。
李卫东明白,姚安国这是来盘道了。
甚至是直奔新农场副队长的位子。
连指导员都天天挂在嘴边。
这是把火往自己身上引吗?
看到这一幕,姚安国嘴角露出一丝笑容,看向李卫东的目光更加顺眼了几分。
陈平见状,又从包里拿出一个。
好家伙。
“还有个,您吃吧。”
作弊,还被人举报。
有了这档子事,接下来宿舍内的气氛就显得古怪。
李卫东也没有找姚安国解释,他算看出来了,其所谓的豪气,也只是表面上,实则心眼不大,因为刘伟的那番话,明显记恨上了他。
人家去了就是副队长,成为真正的干部。
而且,你们指导员可没往我们那边少跑,说你们农场今年的福利全都是你弄来的,至少比别的农场多好几倍。
像姚安国,别看工作职务都挺不错的,在后勤处也有油水,可他那一大家子,父母,三个孩子,还有弟弟妹妹,不说全指望他,可至今也没有分家。
接下来的日子,枯燥也忙碌。
而一旁的陈平,则尴尬的站在这里,有心想再去拿个桔子给李卫东,可看姚安国的脸色,又实在挪不动脚。
陈平立即点头。
接下来,李卫东选了张靠窗户的床,直接把铺盖丢到上铺。
他是真没想到,原来在62年末,就已经有了这种风气,还以为是几年后才有的。
所以先天上,感觉自己更高一等。
“李卫东,我听说过你。”
“小兄弟,深藏不露嘛。”
平时就算买点水果,也是先紧着孩子吃。
别看出面的是陈平,但李卫东很清楚,幕后主使者,一定是姚安国。
在这个宿舍里,他是唯一来自监狱的。
李卫东道谢。
“怎么?
也打算去新农场?”
这里面,李卫东年龄无疑是最小的,只有十八岁。
“我前段时间去那边办事,不熟悉路,正好碰到伱说的常组长,问了问。”
又有足够的本事。
李卫东解释。
刚刚自我介绍的时候,李卫东也记住了对方。
“不,就是你,早就听说第三农场来了个能人,是汪队长的左膀右臂,不对,明年就是汪副大队长了。
甚至对这次副队长的名额,也是信心十足。
姚安国最大,三十三岁,本身的职务是后勤处的一名干事(股级)。
像来自第二农场的刘伟,听了两人的话,直接笑了出来 “刘伟,你什么意思?
笑谁呢?”
“哦,那你认识常组长?
我上次好像见你跟常组长一块了。”
姚安国也没跟他客气,接过桔子扒开,两口就没了。
想到还没去新农场,就莫名其妙的先多了个敌人,他也有些郁闷。
“我笑有些人连真佛是谁都分不清,拜了半天,还拜错了庙。”
刘伟轻飘飘的一番话,让所有人看向李卫东的目光都变了。
如今市面上最多的水果就是苹果跟桔子。
虽然目前还不是干部,但这个股级干部,在副大队长眼里,那叫事?
别人来是学习的,他估计是来镀金的。
可自己,就算去了那边,也得看表现,一年半载后,才能争夺最后那悬而未决的副队长名额。
姚安国这才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又看着其余人说道:“接下来两个星期,大家都在一个屋里睡,以后说不定还能在一个农场工作,所以有什么事情,尽管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