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温室大棚种地瓜(2/2)
听到煮肉,李卫斌也不假装写作业了,凑过来,眼巴巴的看着。
他走的时候,两人拿出作业,一本正经的学习。
所以,但凡碰到好苗子,赵立国就忍不住往自己碗里扒拉。
“赵老师放心,有了这批新培育的甘薯,明年产量一定还会提升不少。”
“不用谢,不过你为什么不愿意到这边上班?
我感觉你似乎种庄稼挺感兴趣的。”
明明是他的写完了,而李雪茹就写了一点点。
除了苹果树外,第一块田地里的麦子也已经有巴掌高,绿油油的。
“怎么样?
是不是感觉挺有意思?”
从门口钻进去,顿时一股湿热传来。
低于10度,则会死亡。
他上次带回来的狍子肉,虽然大部分都被藏进了农场仓库,但家里也留了不少,平时切成一条一条的,用纸包裹起来,就挂在背阴的墙上。
听到他的话,李卫东还没怎么着,周晓白就开始抿嘴了。
刚去农场那会,她是真的以为李卫东家里很困难,甚至还觉得他带白面去农场,回家后肯定会挨批评。
“赵教授好。”
李卫东说着,就去外面墙上拿了块狍子肉。
大棚土墙上垛着厚厚的草帘子,等到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就会盖在大棚上,起到夜间保暖的效果。
而李雪茹则冲着李卫东甜甜的微笑。
最瞩目的无疑还是那棵硕大的苹果树。
“两度?
不错,除了抗寒性,也要把抗旱性做好对比,还有产量的问题,每多结一个地瓜,就会少一个人饿肚子。”
赵立国语重心长的说道。
周晓白介绍了下旁边的李卫东。
于是,中午李卫东尝到了煮甘薯的味道。
这也就是实验性质的培育甘薯,所以不能单纯的以经济效益来论,要不然,肯定会亏本。
“什么叫胡乱拉人?
我这农科所,不比你那农场好?”
赵立国忍不住蹬眼睛。
谈理想不成,赵立国干脆从实际出发。
“赵老师。”
并且,他在地瓜培育上面,也是有着突出贡献的。
别看城里人吃不上白面,只能吃棒子面,就好像多困难似的,可跟农村比,无疑幸福太多。
至少,吃不死人是真的。
在城里跟周晓白分开后,李卫东就回到四合院。
不过当初答应李卫东的事情完成,她也放下了一桩心事。
跟后世各种甘甜的红薯根本没法比。
这让她忍不住摇头。
李雪茹脆生生的回答,而另一边的李卫斌身子一僵,傻眼了。
看样子,就算不投入能量,再过两个月,也能吃到苹果了。
“我的写完了。”
“上午大嫂的哥哥给捎来的。”
两亩开垦出来的田地,清晰的呈现在他的面前。
“赵伯伯,这是我在农场的同事李卫东,他对大棚挺感兴趣的,所以我带他来看看。”
比去年的甘薯,耐寒性提高了两度左右。”
像地瓜藤,也都磨碎了吃。
别看他们研究所也是正儿八经的事业单位,但因为太穷,太苦,所以那些大学生很少有愿意来这里的。
尤其是自从知道了李卫民身体有问题后,他就对这位踏实能干的大嫂多了些同情。
李卫东摇摇头,说出一番让周晓白摸不着头脑的话。
等把肉炖上,李卫东嘱咐两人看着锅子,自个就躺床上,把被子一盖,眼睛一闭,意识就进入游戏农场中。
“是晓白啊,这么冷的天,怎么跑这来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李卫东对大棚感兴趣的原因,赵立国看向他的目光明显柔和了许多。
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带去白面,还有各种肉,她算是看明白了。
李卫东看得很仔细,相比后世电视里那些高十几米的高科技温室大棚来说,眼前的大棚无疑很简陋,就连头顶的薄膜,也有很多地方贴着一个个补丁。
不过等回头可以问问情况。
他自身怀有游戏农场,可以优化种子,可以说,在农科所这边上班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价值,给国家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农作物。
“嗯,不错,哪里来的地瓜?”
多年以后,说不定还能混个院士当当。
回去的路上,李卫东朝着周晓白道谢。
为此,他每次都跟妹妹上演一番抢肉大战,至于结果,基本都是他输。
“别烤地瓜了,二哥给你俩煮肉吃。”
但到了重生前那会,不少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鼓吹吃地瓜藤一类的绿色食品,偏偏一帮老头老太太奉之为真理。
“二哥,你回来了。”
早在来的路上,李卫东就从周晓白嘴里知道这位赵伯伯的真实身份。
吃饭的时候,就煮上一锅地瓜干,全家人吃。
赵立国原本以为李卫东跟周晓白是同事,那肯定也是大学毕业,没想到只是中学毕业,要说当个研究员,那肯定不够格,但是如果真的上进好学的话,他也不吝啬从头开始教。
用肉换白面,也不知道赚了还是赔了。
“中学毕业?
只要伱愿意学,我可以教你,毕竟你现在还年青,花个三五年学习,不吃亏。”
“赵教授,要不这样,以后有空了我就过来请教一二,至于来上班就算了。”
大棚里面,很多地方还得弯着腰。
“在这边上班,虽然苦了点,但填饱肚子还是没问题的,过年过节都有福利。”
不过现在,里面种的仍旧是玉米,只是没有再催熟。
实际上,仓库里还余下了上千斤玉米,所以他压根就不缺这玩意,自然也就不需要浪费能量。
看了一眼剩余的能量,就在他琢磨着先催熟人参,还是再催熟一棵果树的时候,意识传来明显的触动,这是外界有人在摇晃他的身体。
当即,他的意识回归身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