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十九章 千年大计(一)(2/2)

正是为了解决这运输,始皇才修驰道。

那时的北地,比起如今更加苦寒,户口更少,凡军队所需,都得从内地调运。

从齐地调运粮草一百石,到了北地,只剩下一石,九十九石在路上吃掉了。

是以,始皇痛下决心,修驰道。

驰道一成,便捷得多了,内地运到边关的粮草多得多,蒙恬才敢打河套之战。”

周阳在北地数月,统兵时间不短,对这事是知道的,点头道:“先生好眼光呀,敢说别人不敢言。那些读书人,一提起驰道,就是谩骂,把驰道骂得一无是处。若无始皇所修的驰道,北地就不会有如此多的军队,不会有如此多的户口,大汉今年也不可能打败匈奴!”

“着啊!”主父偃双手互击,大声赞好:“大帅说得好!那些读书人,只知一味诗云子曰,开口圣人之言,闭口圣贤之道,他们泥古不化,焉知权变之道?始皇修驰道是个好办法,可是,若是把豪强流民移到边关去,要豪强出钱,流民出力,大帅,你说,如今的北地,会是现在这样儿吗?”

“这……”周阳虽在北边数月,主要精力是集中在军事方面,天天想的就是打仗,如何打败匈奴。那时,匈奴大军压境,汉军兵力不足,压力极大,周阳哪有时间去想这些问题。

给他一问,还真是给问住了。转念一想,主父偃这办法的确是妙呀。秦始皇修驰道,为蒙恬解决了粮草问题,才有河套之战。

从赵武灵王开始,李牧、蒙恬都在阴山挖藏兵洞,积聚粮草军械,说到底,就是交通不便,运不上去,只能积聚了。若是有良好的交通,粮草能直接运上去,还用得着积聚那么多吗?肯定没必要。

交通不便,的确是重要的原因。再进一步说,还是因为北方的人口太少。若是人口多了,经济发达了,交通自然不是问题。粮草、军械都解决了,要打仗,随时调用就是了,用得着积聚吗?

流民,就是生活无着的百姓。用现代的话来说,那就是贫困之家。他们在故乡日子不好过,若是在北地能有好日子过,他们肯定会去。既解决了流民的生活问题,又繁荣了边关,两得其利,绝对是个妙法。

“好是好,可是,始皇已经给人骂为暴君了,再这样做,那还不万劫不复?”周阳调侃起来。

“哈哈!”

主父偃大笑不已:“始皇高瞻远瞩,所谋宏阔深远,岂是那些腐儒所能明白?”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