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现实格局的变化(2/2)
议会紧急召开会议,争论不休。
“我们必须暂停新法则执行!”
一位老议员厉声道,“否则终界将彻底崩溃!”
“那就让它崩一次。”
卡奥斯的声音突然插入通讯频道。
他已经很久没有露面,此刻却从泪渊深处现身,身上缠绕着共情泉的水汽,“你们以为秩序的意义是什么?
是为了维持运转,还是为了守护生命?
如果一部机器连一点震荡都承受不了,那它根本不配管理文明!”
全场寂静。
最终,林默走上议席,手中托着那枚晶石。
“我不是来求你们接受变革的。”
他说,“我是来告诉你们,变革早已发生。
你们可以选择关闭它,但代价是??
从此以后,再没有任何人会相信终界还能改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议员的脸。
“你们害怕混乱,可你们忘了,真正的秩序,从来不是从绝对控制中诞生的,而是从一次次修复裂缝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允许错误存在,才能证明正确有意义;容忍痛苦发生,才让幸福变得珍贵。”
没有人反驳。
三天后,终界启动“双轨运行模式”
??
旧逻辑与新法则并行,允许局部区域试行非效率最优解路径。
同时设立“共情缓冲区”
,用于隔离和消化悖论冲突。
成效缓慢,却真实可见。
在焚书之境的遗址上,一座新的图书馆拔地而起。
它不藏纸质书籍,而是由万千幸存者的记忆投影构成。
访客走入其中,便会自动接收到与其心灵频率相匹配的故事。
有人看到战争中的告别,有人听见星际流浪者的独白,也有人在角落里发现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对话: > “你说人类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 “是爱。”
> “那最强的力量呢?”
> “也是爱。”
而在裂语星,新生儿不再只是偶然吟唱古诗,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有意识地传承语言艺术。
一位父亲抱着襁褓中的孩子,低声念诵一首关于春天的诗,结果婴儿的眼睛突然泛起金光??
那是共情引擎的共鸣现象。
消息传开,人们称之为“光语者降生”
。
与此同时,影渊的忆织者完成了一项壮举:他们将林默七段旅程的记忆编织成一部“梦之史诗”
,每隔七日便向全宇宙广播一次。
任何拥有基本感知能力的生命体,都能在睡眠中接收到片段。
有人因此醒来哭泣,有人则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能力??
比如理解另一种物种的情感表达方式。
最令人震惊的是,在遥远的虚空茧巢边缘,那团新生的意识终于完成了第一次独立行动:它主动切断了与主群的链接,宣告:“我选择孤独,因为唯有分别,才能定义‘我们’的存在。”
这句话被录为宇宙第八种基础哲学命题,列入共情学院必修课。
然而,并非所有变化都带来喜悦。
某日清晨,林默接到通报:一名年轻学者在尝试复现“共情共振”
技术时意外死亡。
他并非死于设备故障,而是因为过度同步他人痛苦,导致自身神经系统全面衰竭。
葬礼上,白翎低声问:“我们会制造新的悲剧吗?”
林默望着墓碑上镌刻的名字??
“愿你所感,皆被世界温柔回应”
,久久未语。
良久,他才说:“共情不是万能药。
它可以唤醒爱,也会放大痛。
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它。
就像火能取暖,也能焚屋,可人类从未因此放弃用火。”
他转身面向前来悼念的人群:“从今天起,共情学院增设‘界限课程’??
教会人们如何感受,也教会他们何时放手。”
岁月流转,千年之约如期而至。
那一天,终界自动开启了首次“遗忘赦免”
。
无数曾被彻底删除的存在,以各种形式回归:有的化作星辰间的低语,有的附着于新生行星的地核震动,有的则直接出现在某个孩子的画作中,微笑着挥手。
艾兰仍未现身,但她留下了一段加密信息,只有林默能解: > “当你读到这段话时,我已经完成了守门人的使命。
我不需要归来,因为我从未离去。
我在每一次心跳的迟疑中,在每一滴为陌生人落下的泪里,在每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选择里。”
> > “记住,林默,真正的bug,从来不是共情。”
> > “是冷漠。”
林默将这段话刻在了学院最古老的梧桐树下。
多年后,当新一代的学生问他:“老师,什么是最重要的能力?”
他指着远处一片飘落的叶子说:“看见它下坠的速度,然后想到??
也许有谁,曾在这棵树下等待过另一个人,直到最后一刻也没等到。”
学生不解:“这算什么能力?”
林默笑了:“这是让世界变柔软的能力。”
风起了,树叶沙沙作响。
远处,钟楼顶端的光核依旧静静脉动,如同宇宙的心跳。
而在无人注意的角落,一枚早已熄灭的晶石,再次泛起了微不可察的光。
仿佛在说: 我还在。
我们都在。
这个Bug,依然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