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我竟不曾想,这是给你签的玩具?(2/3)
我想谈一笔交易。”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你要对付王曜?”
“不只是他。”
扬子冷笑,“还有黄圣衣。
只要能把《仙衣》抢回来,钱不是问题。”
“可你现在没钱。”
对方直言不讳。
“但我有料。”
扬子压低声音,“我知道王曜当年是怎么搞垮东北影业的,也知道他和分贝网CEO之间的秘密协议。
这些东西一旦曝光,天火股价至少跌三成。”
电话那头笑了:“有意思。
不过……风险你自己扛。”
“只要能赢,我什么都愿意赌。”
挂断电话后,扬子点燃一支烟,眼神阴沉。
他知道接下来要走的路充满危险,但他别无选择。
在这个圈子里,要么踩着别人上位,要么被人踩进泥里。
而此刻的天火泰晤士小镇,黄圣衣正与技术团队测试“国风创作者社区”
的初版系统。
屏幕上,一个个独立音乐人、汉服设计师、非遗传承人的主页陆续上线。
平台支持作品上传、版权登记、众筹募资、线上授课等功能,并首次引入AI辅助创作工具,帮助创作者优化旋律与编舞结构。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聚合资源,而是构建生态闭环。”
黄圣衣指着数据面板说道,“比如这位云南的葫芦丝演奏者,他的原创曲目可以被《仙衣》剧组选用,同时通过社区发起联名汉服众筹,再授权给舞蹈生编排成舞台剧片段??
一条链路,多方受益。”
苗淼惊叹:“这简直是个文化乌托邦。”
“但它必须赚钱才能活下去。”
黄圣衣冷静地说,“所以我们要引入会员订阅制,同时开放品牌合作入口。
但有一条底线:绝不允许流量绑架内容。
任何推荐算法都必须优先考虑艺术价值而非点击量。”
技术总监点头:“已经在模型中加入了‘专业评分权重’,评委打分、专家认证、学术引用都会影响排序。”
黄圣衣满意地笑了。
她终于找到了一种方式,既能守护初心,又能对抗现实。
几天后,《舞千年》首播发布会召开。
现场星光熠熠,却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流量明星”
。
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舞者、民间艺术团体代表,以及数十位高校舞蹈系教授。
主持人问王曜:“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档看似‘小众’的节目?”
他答:“因为大众从未真正被了解。
我们总以为观众只爱八卦和颜值,可事实是,只要给他们看过真正的好作品,他们就会为之动容。
上周我们做了一次盲测,让一千名普通观众匿名观看三段视频:一段是网红扭胯舞,一段是街舞battle,一段是李婉儿的彝族舞。
结果,78%的人选择了第三段作为‘最想分享的内容’。”
台下掌声雷动。
当晚八点,《舞千年》第一期准时上线。
没有花哨剪辑,没有剧本炒作,只有纯粹的舞蹈本身。
开场是一支唐代乐舞复原,服饰、乐器、动作均经敦煌壁画考证还原;接着是现代舞《黄河》,七十二名舞者以身体模拟波涛汹涌,震撼全场;最后压轴登场的,正是李婉儿。
镜头缓缓推进,她赤脚踏上黑色水面舞台,身后投影出苍茫群山。
鼓声起,她猛然跃起,长袖翻飞如云,脚步沉重似祭。
那一瞬间,仿佛千年的信仰与孤独都在她的肢体中苏醒。
弹幕骤然安静。
几秒后,满屏飘过同一句话:“她不是在跳舞,是在还愿。”
节目播出两小时,播放量突破八千万,豆瓣开分9.
6。
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转发:“这才是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表达。”
而就在全网沸腾之际,某娱乐公众号突然发布一篇题为《起底王曜:慈善面具下的资本猎手》的文章。
文中列举多项所谓“证据”
:称王曜曾利用虚假并购案吞并地方剧院,迫使老艺术家集体下岗;指控他与海外基金勾结,意图控制国内传统文化IP;甚至暗示其与黄圣衣的合作背后存在利益输送。
文章末尾附上一段模糊录音,内容涉及“压价收购”
、“操控评审”
等关键词,虽未指名道姓,但指向明显。
舆论瞬间反转。
有人质疑:“难怪这么多人捧他,原来背后有黑幕!”
也有粉丝愤怒:“我就说嘛,哪有那么无私的人,肯定有问题!”
王曜办公室内,团队紧急开会。
“来源查到了吗?”
他问。
“是一家注册于境外的皮包公司,服务器在塞班。”
法务回答,“但传播链条很清晰:先由三个百万粉公众号同步推送,随后大量水军账号跟进转发,短短三小时覆盖超两亿阅读。”
苗淼咬牙:“一定是扬子干的。”
王曜沉默良久,忽然问:“录音呢?”
“技术部鉴定过了,是拼接合成的。”
技术人员调出波形图,“原始音频来自一次内部会议讨论,当时我们在评估某个项目的收购价格。
但文中截取的部分被重新配音,加入了误导性词汇。”
“也就是说,有人偷录了会议内容?”
黄圣衣皱眉。
“不排除内鬼可能。”
王曜神色凝重,“但我们不能只防守。”
“你的意思是?
反击?”
苗淼问。
“不。”
王曜站起身,走向窗边,“我们要公开一切。”
众人愕然。
“把所有项目合同、资金流向、评审机制全部公示。”
他转身,目光坚定,“邀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入驻天火,接受全社会监督。
同时,开通‘透明通道’,任何人可实名举报舞弊行为,一经查实,奖励十万元。”
“这太冒险了!”
财务总监惊呼,“万一有人恶意投诉怎么办?
竞争对手趁机搅局怎么办?”
“那就让他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