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章 选锋(2/3)

,专注于国潮题材的跨媒介开发。

而最关键的一条条款藏在补充协议第十七条:若未来五年内,该项目累计营收超过三十亿,则天火有权以原始出资额回购B站所持股份。

换句话说,林昭只是暂时“租”

走了对方的钱和资源,等项目成熟后,再用极低成本拿回来。

送走陈睿后,助理问:“真能赚三十亿?”

林昭望着窗外,淡淡道:“能不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相信能。”

这一仗,他赢的不是钱,而是话语权。

与此同时,另一条战线也在悄然推进。

东瀛方面传来捷报:通过秘密控股的离岸公司,林昭已成功拿下AKS事务所34%的股权,成为仅次于原管理层的第二大股东。

虽然暂时无法干预运营,但他已经安插了一名亲信进入董事会,并开始着手推动SNH48日本分团的落地计划。

更令人振奋的是,那批被低价收购的经典漫画IP??

包括一部早已停更却拥有极高粉丝黏性的机甲少年漫《钢铁螺旋》,已经在私下完成了动画化立项,制作方正是京都某家濒临破产的老牌动画工坊。

“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条件?”

林昭问。

“愿意。”

情报人员汇报道,“我们承诺包揽前三季的制作经费,并允许他们在海外发行中保留40%分成。

对他们来说,这是救命稻草。”

林昭点点头。

这些IP不会立刻变现,但它们将成为未来“看片儿网”

上线时最锋利的武器。

当别人还在靠采购海外剧维持流量时,他已经拥有了自主可控的内容源头。

而在国内,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就在林昭与B站签约的同一周,抖音内部召开紧急会议。

高层发现,近一个月来,大量优质短视频内容创作者正集体向天火旗下的“火花视频”

迁移。

原因很简单:天火推出了全新的创作者激励机制??

不再按播放量计费,而是引入“情绪值指数”



这套系统由AI驱动,通过分析评论情感倾向、完播率波动曲线、弹幕密度变化等维度,给每条视频打分。

评分越高,推荐权重越大,分成比例也越高。

结果短短两周,一批擅长制造“爽感”

“共情”

“悬念”

的内容迅速崛起。

比如一个讲农民工逆袭买房的故事系列,单条视频最高带来三百万元销售额;还有一个揭露奢侈品代购黑幕的调查类账号,直接导致某头部主播直播间崩盘。

抖音慌了。

他们立刻推出类似机制,却被业内嘲讽为“东施效颦”



因为天火的背后站着【网银在线】

的金融风控模型和【星游】

的游戏化运营经验,这套情绪算法根本不是简单模仿就能复制的。

于是,资本出手了。

某VC深夜联系林昭,提出愿以八十亿美元估值投资天火,条件只有一个:停止对抖音生态的“恶意渗透”



林昭笑着挂掉电话。

第二天,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有些人总以为,堵住别人的路,就能让自己走得更快。”

这句话很快被截图疯传。

但他知道,真正的反击还没开始。

一周后,Myspace中国版正式内测上线。

这个曾经风靡全球的社交网站,在美国早已衰落,但在林昭手中,它被彻底重构:不再是简单的个人主页+音乐分享平台,而是一个基于兴趣图谱的“虚拟人格孵化器”



用户注册后,系统会根据其行为数据生成一个AI分身,可以在平台上自动发布动态、参与讨论、甚至与其他用户的AI互动。

而所有产生的内容,都会被打包成“数字遗产包”

,供用户未来商业化使用。

最骚的操作在于??

这些AI分身还会在现实中“投胎”



比如某个美妆博主的AI在网上积累了五十万粉丝,系统就会自动将其推荐给MCN机构,并提供完整的成长路径模拟报告。

机构只需支付一笔授权费,就可以签下真人进行孵化。

短短三天,内测名额被抢光。

第一批涌入的,竟是大批失业的年轻人。

“这是我第一次觉得,互联网还能给人希望。”

一位应届生在论坛留言。

舆论瞬间转向。

原本唱衰天火的人开始重新评估林昭的战略布局。

有人指出,他根本不是在做媒体,也不是在做电商,而是在构建一套全新的“人设经济”

体系??

在这个体系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IP,每个IP都能产生价值。

就连一向低调的马云都转发了一篇分析文章,配文写道:“下一代平台级机会,或许真的不在搜索,也不在电商,而在‘身份’本身。”

林昭看到这条微博时,正在飞往杭州的航班上。

他打开笔记本,写下一段话: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聪明人,缺的是敢把规则撕碎重写的疯子。

我不是要打败谁,我只是要把所有人习惯的玩法,全都变得不再适用。”

飞机降落前,他收到魏博的消息:“木兰街新一轮融资到账,红杉领投,估值一百二十亿。”

林昭回复:“告诉他们,这只是开始。”

他知道,接下来最难啃的骨头来了。

京东最近动作频繁,正在秘密筹建自己的内容社区“京选”

,意图打通自营商品与UGC种草链路。

而阿里更是放出风声,要在三个月内推出对标Myspace的新产品。

两大巨头联手,势必掀起腥风血雨。

但林昭不怕。

因为他手里还藏着一张底牌??

【星电传媒】



这家表面从事低端直播代运营的公司,实则是他最早布局的“人力池”



两万名经过标准化培训的素人主播,随时可以投入到任何战场。

他早就设计好了一套“蜂群战术”

:一旦对手发动大规模内容攻势,他就释放这群“牛马大军”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