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章 有小礼而无大义的(2/3)

而在会场角落,一名戴着帽子的年轻人默默记录着一切。

他是陈默派来的观察员,代号“影”



两小时后,他拨通电话:“目标公司日均签约素人五百以上,佣金抽成35%,但实际履约率不足40%。

大部分所谓‘成功案例’都是内部包装。”

“知道了。”

陈默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让他们继续吹,吹得越大越好。”

挂断电话,他打开电脑,调出一张组织架构图。

冀州帮、临安系、广州军团、西南野路子……各大电商势力错综复杂,彼此倾轧。

而天火,正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一切。

他知道,这些靠人力堆砌的低端电商模式终将崩塌。

但他也明白,崩塌前的最后一波红利,才是最肥的一块肉。

于是他下令:天火文创团队全面启动“清库存计划”



具体操作很简单:联合五百个中小品牌,推出“直播间对对碰”

玩法。

消费者下单后,主播当场拆卡、抽牌、玩牛牛,赢了送赠品,输了补差价。

本质上是用赌博式的情绪价值刺激消费。

三天内,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单场直播GMV最高突破八千万。

资本市场立刻嗅到血腥味。

红杉、IDG、高瓴纷纷上门,希望投资天火,估值直接飙到一百五十亿人民币。

陈默笑着接待每一位投资人,却始终不松口融资。

因为他不需要钱。

他要的是人??

那些自以为能操控局势的聪明人。

果然,半个月后,一家名为“星辰资本”

的新兴基金主动接触,提出愿以两百亿估值领投天火D轮,并推荐其合伙人李哲出任董事。

李哲,清华毕业,曾任腾讯战略部高级总监,三十岁便掌管百亿基金,业内公认的天才投资人。

典型的“拐点”

人物。

陈默答应会面。

咖啡厅里,两人相对而坐。

“陈总,恕我直言。”

李哲开门见山,“天火现在的问题很明显: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变现路径太单一,长期来看不可持续。”

陈默搅动咖啡,轻笑:“那你建议?”

“引入专业管理团队,优化组织架构,收缩非核心业务,聚焦广告+电商两大主线。”

标准答案,教科书级别的资本逻辑。

陈默点头:“你说得都对。

但如果我告诉你,我根本不在乎天火能不能赚钱呢?”

李哲皱眉:“什么意思?”

“天火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公司。”

陈默缓缓说道,“它是饵,是用来钓你们这些鱼的。”

空气瞬间凝固。

李哲盯着他,忽然笑了:“有意思。

所以你是想做庄家?”

“不。”

陈默摇头,“我是要做渔夫。

你们这些资本,不过是水里的鱼。

而我要做的,是改变整个池塘的生态。”

谈话结束。

三天后,星辰资本撤回投资意向。

但陈默知道,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

与此同时,Myspace项目组秘密启动。

这是他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

定位明确:搅局者。

计划也很简单??

复制Facebook早期模式,主打校园社交,主打真实关系链,主打去中心化内容分发。

然后通过算法刻意放大争议性话题,制造对立,引发讨论,从而快速积累用户。

第一批种子用户锁定在国内五十所重点高校。

上线首周,注册人数突破十万,日活两万。

虽然规模不大,但活跃度极高,社区氛围呈现出诡异的“极端理性”

与“情绪狂热”

并存的状态。

有人在上面发起“996是否合理”

的辩论,短短两天演变成全网热议事件;有人上传了一段揭露某大厂压榨实习生的录音,迅速发酵成舆情危机。

舆论场开始动荡。

传统媒体关注,监管部门警惕,各大平台紧急开会应对。

而Myspace,则像一颗埋在地下的定时炸弹,静静等待引爆时刻。

陈默站在办公室阳台上,望着城市夜景。

他知道,这条路注定孤独。

他不能暴露太多,不能让人看懂他的全盘布局。

所以他必须让每个公司看起来都在独立运转,各自为战。

但实际上,每一颗棋子都在为“互娱闭环”

服务。

版权来自东瀛,流量生于天火,电商依托木兰街,支付由网银在线承接,游戏出自星游,社交实验放在Myspace,资本博弈交给星辰这类投资人…… 拼图一块块归位。

突然,手机响了。

来电显示:郑洲帮负责人。

“陈总,不好了!

小H书那边开始查我们了!

五千个账号被封,系统判定批量洗稿!”

陈默眉头都没皱一下:“封就封呗。”

“可我们的内容量直接掉了六成啊!”

“那就减产。”

他淡淡道,“告诉兄弟们,休息一个月,工资照发。”

对方愣住:“啊?”

“我说,放假。”

陈默重复一遍,“顺便,把过去三年所有的洗稿SOP文档整理出来,分类归档,加密上传到星游服务器。”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