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2章 二十年前的死刑(1/2)
一周后,省委常委会如期召开。
张清风把“欠薪专项整治行动”
作为重点议题提出,与会的常委们纷纷表示支持,认为这是“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优化营商环境”
的重要举措。
最终,常委会一致通过了《全省欠薪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抓好方案的落实。
作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沈青云自然也让公安厅这边全力配合。
转眼间就到了九月份,羊城终于褪去了盛夏的酷暑,清晨的风带着一丝凉意,透过省公安厅办公楼的窗户,吹在沈青云的办公桌上。
桌上摊着《全省欠薪专项整治行动阶段性报告》,红色批注密密麻麻,经过一个多月的推进,全省已为八千多多名民工追回欠薪六亿元,“欠薪企业黑名单”
也录入了首批二十三家企业,此刻他正对着报告里的“长效机制建设”
部分思索,想着下周要去粤西调研基层落实情况。
“省长,黄副厅长那边刚才来电话,说刑事案件破案率的汇总表弄好了,问您什么时候有空过去看。”
秘书刘福荣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待签的文件,对沈青云说道:“另外,深港陈明远局长汇报,说之前抓的一个犯罪团伙,审讯时供出了几个境外洗钱渠道,想请您批示是否联合海关缉私局一起查。”
沈青云放下笔,揉了揉眉心,欠薪整治刚见成效,刑事案件破案率的难题还没解决,又冒出新的洗钱线索,他这两个月几乎脚不沾地。
“你让陈明远先跟海关那边对接,出个初步方案给我。
我现在去黄向阳办公室,破案率的事正好当面聊。”
他起身拿起搭在椅背上的警服外套,便走出了办公室。
省厅办公楼的走廊很安静,只有保洁阿姨拖地的声音。
沈青云走到黄向阳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便走了进去。
办公室里的窗帘拉着一半,夕阳透过缝隙照在堆满卷宗的办公桌上,黄向阳正埋着头,手里拿着放大镜,盯着一份泛黄的卷宗看,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连沈青云进来都没察觉。
“老黄,看什么呢?
这么入神,破案率的表呢?”
沈青云走过去,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黄向阳吓了一跳,手里的放大镜“啪”
地掉在桌上,他抬头看到是沈青云,才松了口气,只是脸色依旧难看,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省长,您来了。
破案率的表在那边抽屉里,我先给您拿。”
“不急。”
沈青云按住他的手,目光落在桌上的卷宗上。
封面的字迹已经模糊,只能看清羊城西郊命案几个字,边角磨损严重,显然被翻看过无数次。
“你手里这是什么案子,看你这脸色,跟见了鬼似的。”
沈青云不解的问道。
黄向阳沉默了几秒,伸手把卷宗往沈青云面前推了推,指尖在封面上轻轻摩挲,像是在触碰一件易碎的珍宝:“省长,您还记得之前我跟您提的田星宇吗?”
“田星宇?”
沈青云愣了一下,随即想起之前黄向阳随口提过一个警校同学好像就叫田星宇。
当时他没多问,倒是没想到,这个案子居然跟田星宇有关系。
“怎么,这案子跟你同学有关?”
沈青云好奇的问道:“这是他办的案子?”
黄向阳苦笑一声,拿起桌上的烟,抽出一根递给沈青云,自己也点了一根,烟雾在他眼前散开,模糊了他的表情:“不是他办的,是他……是他的案子。
二十年前,他就是这案子的‘凶手’,被枪毙了。”
“什么?”
沈青云手里的烟差点掉在地上,他猛地坐直身体,盯着黄向阳的眼睛,不解的问道:“你同学是警察,被当成凶手枪毙了?
老黄,你没跟我开玩笑吧?”
“这种事我能开玩笑吗?”
黄向阳吸了口烟,烟蒂烫到手指才反应过来,慌忙掐灭:“田星宇是我警校同宿舍的兄弟,睡我上铺的。
当年我们一起毕业,一起分配到羊城公安系统,他比我有本事,分到了龙湖区局刑侦大队,我去了郊区分局。
谁知道……毕业才三年,就出了这事儿。”
沈青云看着黄向阳眼底的红血丝,知道他不是在说谎。
他拿起桌上的卷宗,慢慢翻开。
第一页是田星宇的档案照片,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穿着警服,笑容干净利落,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跟现在黄向阳手里的沧桑形成鲜明对比。
“老黄,你跟我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二十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沈青云看着黄向阳,开口问道。
……………… “那是九七年的夏天,比今年还热。
当时我刚调到市局刑侦支队没多久,有天早上突然接到通知,说羊城西郊的荒地里发现了一具汽车,车里有两具尸体。
我跟着专案组过去的时候,现场已经围满了人,警戒线外全是看热闹的村民。”
黄向阳抽了一口烟,目光飘向窗外,像是回到了那个炎热的早晨:“那是一辆黑色的桑塔纳,九十年代末,私家车还不多,尤其是桑塔纳,算是好车了。
车门没锁,我跟着老法医打开车门的时候,一股血腥味扑面而来。
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上各躺着一个人,男的穿着警服,女的穿着连衣裙,都衣衫不整,胸部各中了一枪,鲜血把座椅都染红了,干了之后结成了黑痂。”
沈青云握着卷宗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脸色难看起来。
他翻到案发现场照片那一页,虽然时隔二十年,照片已经泛黄,但依旧能看清车内的惨状。
男人的警号清晰可见,女人的连衣裙被撕扯得不成样子,两人的眼睛都圆睁着,像是死前受到了巨大的惊吓。
“死者是谁?”
沈青云的声音有些干涩。
“男的是龙湖区公安局局长成大海,四十多岁,在系统里算是年轻有为的。
女的是龙湖区局档案室主任李香兰,二十九岁,跟田星宇是夫妻。”
黄向阳的声音顿了顿,像是很难说出“夫妻”
这两个字:“当时法医初步判断,死亡时间是前一天晚上十一点左右,两人身上的枪伤来自同一把枪,而且是近距离射击。”
“枪呢?”
沈青云追问道。
作为老公安,他知道枪械对于命案的重要性。
“没找到。”
黄向阳摇了摇头,语气里满是无奈:“成大海作为公安局长,配枪是随身携带的。
专案组在现场搜了整整三天,方圆五公里都翻遍了,也没找到他的配枪。
后来法医鉴定,死者身上的枪伤,跟成大海配枪的口径完全一致,所以确定凶手用的就是他的枪。”
沈青云皱起眉头,翻到法医鉴定报告那一页,上面果然写着“子弹口径 7.
62mm,与成大海配枪匹配”
。
“那当时为什么会锁定田星宇?”
沈青云不解的问道:“他是李香兰的丈夫,也是警察,没理由会用成大海的枪杀人吧?”
“理由很充分。”
黄向阳冷笑一声,拿起卷宗翻到审讯记录那一部分:“首先是动机。
李香兰和成大海有私情,这在龙湖区局不是秘密,只是没人敢说。
田星宇作为丈夫,肯定知道这件事,所以有情杀的动机。
其次是能力。
田星宇是刑警队的,会用枪,而且熟悉警察的配枪习性,知道怎么从成大海身上拿到枪。
最后是不在场证明。
田星宇说案发当晚他在家睡觉,没人能证明。
他说李香兰前一天跟他吵架,回了娘家,但李香兰的娘家说她没回去,所以专案组认为他在撒谎。”
“就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