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381章 突然的召唤(1/2)

一月四日的滨州,元旦假期的暖意还裹着雪后的清冽。

市委会议室里,暖气开得正好,实木长桌上摊着厚厚一摞工作汇报材料,边角沾着的雪粒早已化透,在桌面留下浅浅的水痕。

沈青云坐在主位,指尖捏着支红笔,目光扫过面前的议程表。

今天的核心,是听各位常委复盘假期工作、部署新年任务,在沈青云看来,每一项任务都要扣着民生二字落地,这才是政府应该有的姿态。

“先从冰雪大世界说起吧。”

沈青云抬眼看向钱明远,后者立刻从文件堆里抽出一份装订整齐的报告,封面上“冰雪大世界运营数据与游客反馈”

几个字格外醒目。

钱明远走到投影幕前,手指点着屏幕上的柱状图:“书记,同志们,元旦三天假期,冰雪大世界累计接待游客一百万人次,日均超三十四万,其中省外游客占比百分之二十三。

比我们预估的高出很多。

文创产品销售额六百多万,最受欢迎的是冰城堡钥匙扣和松花江冰雕摆件,昨天已经断货,文旅局正在加急补货。”

听到这句话,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万万没想到,这个项目竟然如此的成功。

想到这里,大家看向沈青云的目光都不一样了,毕竟这可是沈青云亲自主导的项目,这位市委书记还真是厉害。

投影幕切换到游客满意度调查页面,红色的百分之九十八字样在白纸上格外扎眼。

“不满意的百分之二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一是热饮点不足,高峰时要排队二十分钟以上。

二是冰滑梯旁缺少防护垫,有孩子不小心摔倒擦伤。”

钱明远的声音平静,缓缓说道:“我们已经跟文旅局沟通过,他们承诺今天之内新增三个临时热饮站,防护垫下午就能运到现场铺设。”

“不能等承诺,要等落实。”

沈青云的红笔在笔记本上圈出热饮点和防护垫两个词,笔尖力道不轻,纸页微微发皱,缓缓说道:“让文旅局局长房少安亲自盯着,下午五点前把现场照片报给我。

另外,加设的热饮站要优先放在老人休息区和儿童游乐区,别图省事往角落放。

老百姓冷的时候,离得近才管用。”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市长刘彦昌,开口说道:“市长,安全保障那边怎么样?

这么多游客,别出岔子。”

刘彦昌放下手里的茶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轻响。

他翻开面前的《安全预案执行报告》,手指划过密密麻麻的表格:“我们加派了近两百名警力,分三班在园区巡逻,每个关键节点都有监控覆盖。

特别是冰滑梯、冰道这些容易出意外的地方,还安排了十二名医护人员待命。

元旦当天有个老人突发高血压,医护人员三分钟就赶到了,现在已经没事。”

他抬眼看向沈青云,补充道:“另外,我们让周边的几家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万一有紧急情况,救护车能直接走专用通道进园区,不用绕路。”

“很好,但还要再细。”

沈青云的红笔在“应急预案”

旁画了个问号:“游客里老人和孩子占比多少?

有没有针对他们的专项预案?

比如老人突发疾病,除了高血压,有没有准备应对心脏病、哮喘的急救设备?

孩子走失了,怎么快速寻人?

别只靠广播,要在每个入口设寻人登记点,让家长能第一时间报备。”

刘彦昌连忙点头,掏出笔在报告上快速记录,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我下午就让公安和医护再细化预案,保证把您说的这些都加上,特别是寻人登记点,争取今天就把牌子挂起来。”

……………… 会议继续。

轮到市纪委书记赵达刚汇报反腐工作的时候,他特意把椅子往桌前挪了挪,像是要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到报告里的内容。

“元旦前,我们联合城建局对全市十二个在建项目开展了招标环节专项督查,发现三个项目存在资质挂靠的嫌疑,目前已经暂停招标,正在进一步核查。”

赵达刚的声音沉稳,手指点着报告里的项目名单,缓缓说道:“其中香房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投标单位滨州城建工程公司的资质是借用的,实际施工队没有相关资质,要是真让他们中标,工程质量肯定没保障。”

“怎么发现的?”

沈青云放下红笔,身体微微前倾。

他最关心的,是督查机制能不能持续运转。

“是社区网格员反映的。”

赵达刚的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缓缓说道:“我们在每个项目周边都设了反腐意见箱,还留了举报电话,香房区的网格员张大姐看到施工队的人连基本的安全培训都没参加,觉得不对劲,就给我们打了电话。”

他顿了顿,语气更坚定:“接下来我们计划跟社区联动,让网格员当义务监督员,定期反馈项目进展,一旦发现异常,立刻介入。

老百姓的眼睛亮,比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看报表管用多了。”

“这个思路对。”

沈青云的红笔在社区联动旁画了个对勾,开口说道:“反腐不是纪委一家的事,要让老百姓参与进来。

另外,核查要快,别拖着。

老旧小区的居民盼着改造盼了好几年,不能因为我们的督查,让他们再等下去。

查清楚没问题,就尽快重启招标。

有问题,该处理处理,该换单位换单位,绝不能含糊。”

紧接着,其他的常委们也纷纷汇报了自己分管的工作。

沈青云耐心的听着,偶尔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

会议快结束的时候,沈青云把手里的笔记本摊开,上面密密麻麻全是红笔批注。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座的常委,语气里带着期许:“今天听大家汇报,总体是满意的。

冰雪大世界火了,城建项目快了,反腐工作实了,但我们不能松劲。

老百姓的需求是过日子,不是看数据。

热饮要喝到嘴里,暖气要送到家里,房子要住得安心,钱要花得踏实。

接下来的工作,就盯着这几件事干,干一件成一件,别让老百姓失望。”

散会之后,常委们陆续离开,钱明远和常务副市长肖如水被沈青云留了下来。

沈青云把冰雪大世界的游客照片推到两人面前,照片上的老人在冰雕前笑,孩子举着棉花糖跑,阳光落在雪地上泛着柔光。

“二期规划别只想着加项目,要想着加民生。”

沈青云的手指点着照片里的老人休息区,严肃的说道:“多设几个带靠背的长椅,冬天冷,别让老人站着等。

儿童游乐区要加围栏,防止孩子跑丢。

还有,文创产品别只卖贵的,要做些老百姓买得起的小物件,比如十块钱的冰雕钥匙扣、二十块钱的雪人挂件,让大家都能把滨州的冬天带回家。”

肖如水连忙掏出笔记录,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格外清晰:“您放心,我们下午就改规划,把这些都加进去,明天上午给您送初稿。”

沈青云点点头,目送两人离开。

会议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桌面上,把那些红笔批注的字迹映得格外清晰。

他拿起冰雪大世界的运营报告,手指轻轻拂过上面的数字,心里忽然格外踏实。

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是老百姓的笑脸,是孩子的笑声,是滨州冬天里最暖的温度。

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轻轻落在玻璃上,没一会儿就积了薄薄一层。

沈青云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松花江,江面上的冰雪大世界隐约能看到几盏彩灯,像撒在雪地里的星星。

他想起元旦当天陪女儿在冰滑梯上的场景,想起周雪笑着拍的照片,心里默默想着:接下来的日子,要把这些温暖延续下去,让滨州的每一个冬天,都能这么热闹、这么安心。

………… 刚回到办公室,沈青云办公桌上的电话就响了起来,看着来电显示是顾青山办公室的,沈青云心中有点意外。

元旦前自己刚跟顾青山汇报过雪人案的侦破情况,冰雪大世界开园当天也发了照片,怎么刚上班就找他?

难道是有什么事情?

“青云同志,忙完了吗?”

顾青山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惯有的沉稳,背景里能听到翻文件的沙沙声:“要是得空,现在来省委一趟,我在办公室等你。”

“忙完了,顾书记。”

沈青云下意识挺直腰板,手指攥紧了手机:“我马上过去。”

挂了电话,他愣了几秒。

顾青山突然叫自己过去,难道有什么重要事情?

他想起去年熊杨调去中纪委前,顾青山也是这样突然召见,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难道自己要离开滨州了?

他快步走进办公室,抓起椅背上的大衣,又想起什么,打开抽屉拿出冰雪大世界的游客照片。

那是元旦当天拍的,有老人在冰雕前笑,有孩子举着棉花糖,他本来想带给顾青山看看,现在倒正好能用上。

“老张,让小周准备车,去省委。”

他对着门外喊了一句,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没察觉的急促。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