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239章 走马上任(1/2)

沈青云接过回执时,指尖难免有些发颤。

这张薄薄的纸,意味着自己仕途新的开始。

哪怕是他,也终究是有点激动的。

“谢谢高部长。”

他忽然想起什么,对高长河说道:“滨州的班子成员资料,能不能给我一份?”

“早给你准备好了。”

高长河从抽屉里拿出个文件夹,递给沈青云说的:“市委常委共十一人,基本上都是近几年上来的。”

说着话,他笑着说道:“希望你能够做好这个班长。”

“请组织上放心,我一定不辜负组织信任。”

沈青云连忙站起身表起了决心。

其实这个组织谈话,正常应该是中组部那边来的,不过沈青云现在还是正厅级,高长河这个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出面倒是也算合适。

走出高长河办公室,沈青云来到了楼下。

阳光正好,门口的玉兰树落了片叶子,飘在他的公文包上。

他想起周远山昨晚的话:“滨州的水,比你想的深。”

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发动汽车时,手机收到条短信,是父亲发来的:“站稳脚跟,步步为营。”

他回了一个笑脸,便没有再说什么,而是把车子朝着家的方向驶去。

……………… 第二天早上八点十五分,沈青云站在省委组织部楼下的香樟树下,哈出的白气在冷风中瞬间消散。

灰色大衣的领口立着,遮住半张脸,只有那双眼睛在晨光里格外清亮。

昨晚整理滨州资料到凌晨两点,此刻太阳穴还残留着轻微的酸胀,但脚步踩在地面上,每一步都透着沉稳。

“青云同志。”

高长河的车缓缓滑到路边,黑色帕萨特的车窗降下,露出张棱角分明的脸。

这位省委组织部长穿着深灰色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与沈青云握手时,指尖的温度比空气还凉。

“上车吧,早走早到。”

高长河笑着对沈青云说道。

“好的。”

沈青云弯腰坐进后座,真皮座椅带着隔夜的寒气。

高长河递过来一份文件:“这是滨州市委常委的最新名单,昨晚刚更新的。”

司机发动车子时,仪表盘的指针轻轻跳动,高长河淡淡地说道:“顾书记和李省长临时去了燕京,今天由我陪你过去。”

“麻烦高部长了。”

沈青云轻声道谢,随即翻开文件,目光在“刘彦昌”

的名字上停顿。

这位市长比资料里的照片显老,眼角的皱纹在证件照里都清晰可见。

他抬眼看向窗外,省委大院的铁门缓缓打开,哨兵敬礼的动作标准得像教科书:“听说两位领导是去参加全国经济工作座谈会?”

“是。”

转动方向盘,车窗外的街景开始流动,高长河开口说道:“本来顾书记想亲自送你,临时接到的通知。”

他的语气平淡,像是在说天气,对沈青云说道:“滨州的班子情况比较复杂,你年轻,多注意团结。”

沈青云的指尖在文件边缘摩挲,纸页边缘被冻得发脆。

他当然明白这话的潜台词, 顾青山与李跃进的明争暗斗在江北省不是秘密,两位主官同时缺席他的上任仪式,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刻意留出的空间。

这是无声的表态:在滨州这块地界,暂时不会有人伸手干涉他的工作。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因为父亲沈振山的缘故。

“多谢高部长提醒。”

沈青云合上文件,放在膝头,认真的说道:“我会以工作为重。”

车过松花江大桥时,沈青云望着江面,阳光在冰面上折射出刺眼的光。

高长河忽然开口:“你父亲在滨州工作时,我刚进省委党校。

那时候他常说,治市如治水,堵不如疏。”

“他老人家确实常提滨州。”

沈青云的目光落在远处的烟囱上,那是滨州老工业区的标志:“他说这里的干部性子直,认实干不认虚功。”

高长河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转开话题:“滨州的经济增速去年全省倒数第三,工业转型卡了三年,棚户区改造欠账不少。

你年轻,有冲劲是好事,但也要注意节奏。”

他从储物格里拿出瓶矿泉水,拧开时瓶盖发出轻响,对沈青云说道:“组织上把你放在这个位置,是希望看到变化,但不能出乱子。”

沈青云接过水,瓶身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小臂:“我明白,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三十分钟后,滨州市委大院的青砖门楼出现在视野里。

两尊石狮子蹲在门两侧,鬃毛上积着薄霜,门楼上方的“为人民服务”

五个金字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沈青云注意到,院墙的爬山虎枯藤里藏着监控探头,新旧交替的痕迹像块补丁,透着这座城市的挣扎。

司机踩下刹车,车刚停稳,就见一群人从门里迎出来。

最前面的男人穿着藏青色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正是滨州市长刘彦昌。

他身后跟着一群人,深色外套在寒风里微微晃动,像一排沉默的树。

“高部长,一路辛苦您了。”

刘彦昌一脸热情的对高长河说道 “都是分内工作。”

高长河与刘彦昌握手时,目光扫过后面的人群,随即说道:“这位是沈青云同志。”

沈青云这时候也已经推开车门走了下来。

刘彦昌快步上前,双手握住他的手,掌心粗糙而温暖:“沈书记,欢迎到滨州来!

我们盼星星盼月亮,可把您盼来了!”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浓重的滨州口音,眼角的皱纹挤成了沟壑:“我是刘彦昌,以后还请沈书记多指点。”

“刘市长太客气了。”

沈青云回握他的手,指腹触到对方虎口处的厚茧,这是常年握笔的人才有的痕迹:“往后要靠大家一起努力。”

高长河笑了笑,对刘彦昌说道:“老刘,给青云同志介绍一下班子成员吧。”

“好的。”

刘彦昌的手在空中划了个弧,马上开口说道::“这位是市委副书记卫仲河同志。”

站在第二位的男人往前一步,国字脸,鼻梁上架着黑框眼镜,笑容温和却带着距离感:“沈书记好,我是卫仲河。

早就听说您在华阳搞乡村振兴很有一套,滨州的农业也盼着您来指点迷津。”

沈青云注意到他的眼镜片有些反光,看不清眼底的神色:“过奖了,我还得向你请教滨州的情况。”

“这位是常务副市长肖如水同志。”

刘彦昌指向个瘦高个,对方穿着黑色羽绒服,拉链拉到顶,只露出半张脸。

“沈书记。”

肖如水的声音很轻,握手时指尖冰凉,对沈青云说道:“市政府这边刚整理完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下午给您送过去?”

“辛苦了。”

沈青云点头的时候,对方已经退回人群,眼神飘向别处,像是在琢磨什么心事。

“这位是宣传部长楚俊生同志。”

楚俊生的头发染得乌黑,西装袖口露出块金色手表,笑起来时嘴角咧得很开:“沈书记,我们正筹备冰雪旅游节,您来了正好给把把关。

滨州的冰雕可是一绝,比哈尔滨的还地道!”

“楚部长有心了。”

沈青云的目光落在他的手表上,表盘里的指针正指向九点整,笑着说道:“旅游是朝阳产业,确实该好好做。”

接下来是组织部长彭东南,五十多岁,头发花白,握手时力道很足:“沈书记年轻有为,组织部一定做好后勤保障。”

纪委书记熊杨则面色严肃,只说了句“请沈书记多监督”

,眼神锐利得像刀。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