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86章 幼子胡亥,寡人要亲至邯郸!(1/2)

秦王政十七年,四月末。

入夜。

烛火摇曳。

秦王政依旧在伏案批阅文书。

张苍位居台下,恭敬站着。

作为柱下史,掌管四方文书。

很多时候都得听诏等候,大王遇到问题,便会询问。

张苍才思敏捷,又精通百家学问,每次都能对答如流。

只有张苍自个知道,秦王政最常问的还是公孙劫。

秦王政本身就颇有才学。

精通法、术、势!

该如何治国,他心里有数。

只是偶尔有些小问题。

“右丞相,关内庄稼长势如何?”

“禀上,甚好。”

昌平君缓步走出,抬手道:“仰郑国渠水灌溉,还有公孙犁的深耕细作,庄稼长势极好。

臣亲自视察过泾阳农田,用公孙犁深耕的农田,长势更好!”

“善!”

“农为国本,也是耕战基础。

如今秦赵即将决战,赵地已遭旱灾,恐有诸多饥民。

后续所需粮草甚多,当提前自巴蜀以水路运粮。

丞相,可要多多费心。”

“臣遵令!”

昌平君抬手应下。

“臣,拜见大王。”

“夏公免礼。”

“臣医术不精,未能救回羌美人,令少公子痛失生母,还望大王降罪!”

“这是她的命,与夏公无关。”

秦王政连头都没抬起来。

对他而言,这只是件小事。

羌美人来自羌族,被收进后宫,也就宠幸过她一回。

万万没想到是一发入魂,诞下一子。

可惜羌美人命不好,生完后就因出血过多昏死过去。

夏无且破例救治,却也无力回天。

“少公子似乎还未得名。”

“就叫胡亥,好养活些。”

秦王政抬起手来,“此事就交由宗正,为其造册入宗室谱牒。

将其交给卫夫人抚养,这也是个可怜的孩子。”

“唯!”

昌平君也没放心上,从秦王如此随意的取名,便知他压根不在意这幼子。

毕竟他现在已有二十多名子女,再无抱着扶苏初为人父的喜悦。

至于卫夫人?

她是卫君角之妹。

在宫中没有任何地位。

至今未能诞下一子。

秦王政神情显得有些疲惫。

他眺望远方,注视着高悬的明月,轻声呢喃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昌平君脸色很是难看。

秦王刚回咸阳时,常抬头望月。

这也是公孙劫教他的,还说纵然相隔千里,只要同时抬头看月,就算变相的团圆。

“禀上,上郡送来军报。”

“哦?

快呈上来!”

秦王政面露期待。

寺人接过文书,双手交给秦王核验。

确认封泥无误没人开启过后,寺人才将封泥敲碎,将文书恭敬交由秦王。

刚看一眼,秦王政便扬起微笑。

这封文书是公孙劫亲笔所书。

秦国已经顺利夺回狼孟五城,先前六城就剩下宜安。

秦军已形成包围态势,随时都能攻取邯郸。

而赵国内部动荡混乱,南北不能相顾。

虽然李牧已经回至邯郸,却也无力回天。

邯郸大旱三个月,连野菜都难挖。

百姓饥肠辘辘,与先前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导致不少流民四散奔逃。

赵国虽然封关控制,却也无法阻挡大势。

待蝗灾爆发,便可攻破邯郸!

“张苍,念给他们听。”

“唯!”

张苍捧着军书,朗声念诵。

待他念完,老将蒙武眯着双眼,点头道:“看来,赵国现在乱的很厉害。

被我们夺回五城,竟然无动于衷。

想必就是想死守邯郸,等待时机。”

“这可是左丞相的功劳。”

秦王政微笑赞许。

他愿意相信公孙劫。

所以是提前运粮布局。

为秦国抢到最珍贵的时间!

昌平君嘴角抽了抽。

谁让公孙劫真有此本事?

刚来咸阳就大胆预测。

甚至拿自己的相位立军令状!

现在一切都如公孙劫所说。

就是昌平君也没话好说。

“姚卿。”

“臣在。”

“燕齐如何?”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