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20章 公孙劫,你怎么教公子的?(1/2)

昌文君站在侯府门前。

腰间佩剑,眼神冰冷。

身后还跟着楚系士人。

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

昨日芈夫人患病,他受诏去华阳宫看望。

结果就瞧见橘树被斩断,连根拔起。

经过询问后,才知是扶苏所为。

昌文君这能忍?

一颗橘树不算什么,砍了就砍了。

本身就已枯死,今年连叶子都没瞧见,现在也就是个念想。

可不该是扶苏将其砍了!

当初多好的公子啊!

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

灭赵之后,公孙劫低调许多。

在王太后下葬后,就没怎么出面,一直都在专心处理邯郸迁虏。

将他们分散在关中各县,同时分配好田宅。

但他的地位是蹭蹭往上涨,更是得到军中将领的支持。

秦国说到底最重视的还是军功,公孙劫绝对是灭赵的最大功臣。

献上良策,让秦国提前部署抢占先机。

同时利用行商,挤兑赵国本就不多的粮食,间接让灾情变得更严重。

最后又离间赵国君臣,让赵国军队军心涣散。

不费吹灰之力,攻破邯郸!

就是公孙劫想低调都不行。

他还如此年轻。

早晚将昌平君挤走!

这些他们也就忍了。

毕竟公孙劫是秦王的大红人。

可他都教了扶苏什么?

这是要和楚系划清界限?!

“纯,见过昌文君。”

“你还没资格与本君说话!”

昌文君冷然拔剑。

遥指面前的纯。

“让公孙劫出来!”

“本君今日找他乃是公事!”

“就想知道他这太傅是如何当的?!”

纯看着剑锋丝毫不惧,冷静抬手作揖道:“还请昌文君见谅,丞相这段时间闭门谢客。

若是想见丞相,可先送谒交由丞相。”

“本君今日就要见他!”

“对,叫他出来!”

“他有胆子做,没胆子承认吗?”

“身为太傅,怎么教的公子?”

楚系士人皆是无比愤然。

更有甚者也抽出利剑。

纯皱了皱眉。

他在咸阳地位并不算高,却也是蓝田良家子。

因为做事稳重,就被派去赵国为间。

灭赵后已爵至八级公乘,并且成了公孙劫的家将。

“昌文君,下吏斗胆提醒你句。

丞相位列三公爵至伦侯,统领百官,更是你的上吏。

你如此做,难道就不怕大王怪罪吗?”

“呵!”

昌文君面露冷意,继续呵斥道:“本君说了,今日找他乃是公事。

他身为太傅,却教坏了公子。

本君今日就是要找他去见廷尉,问问他该如何判!”

他们在门口站着。

很快也引来诸多百姓驻足。

不过全都是隔着老远。

终于,大门缓缓打开。

公孙劫淡定走出,哑奴还为他打着竹伞。

他居高临下的看着昌文君,淡漠道:“昌文君,你方才说的话可要想清楚了。

如若是诬告,后果你要知道。”

昌文君只是个莽夫,不足为虑。

真正的老狐狸是他背后的昌平君,乃至整个楚系势力。

只是目前秦国还需要维稳,因为没到对付楚国的时候。

这些年来,秦王已经在不断提拔郎官,不动声色的将些楚系势力更换。

但时机依旧没有成熟,毕竟昌平君现在还是右丞相,朝堂和他们有共同利益的官吏极多。

如果现在动手,很可能会影响秦国大计。

所以让昌文君害怕离开就是。

“哈哈哈,好!”

“好一个刚正不阿的公孙丞相,今日老夫就斗胆请教君侯几个问题!”

“请。”

“敢问君侯,秦国不孝判何罪?”

“轻则黥为城旦舂,重则流放弃市。”

公孙劫是对答如流。

他没来秦国时,就曾研究过秦律,当时想着能否在赵国推行。

入秦后他是系统性的学习过,像是《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工律》。

昌文君这问题不算什么。

重视孝道并非是儒家的特权。

相反,法家也很重孝。

对于不孝子的惩罚相当恐怖。

曾经有老妪状告她的儿子甲不孝,还殴打她,希望能将甲斩断左脚,流放至蜀郡,永生不得回到咸阳。

经审理后,县令批准了!

社会风气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秦法将很多后世的道德问题也写进律法。

比如见死不救犯法,不孝犯法,通奸犯法……这些都是如此。

“好!”

昌文君将利剑收回,冷然道:“敢问君侯,长公子扶苏可是你的亲传弟子?”

“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