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87章 各行其事(1/2)

何昭旭松了一口气,这是韦氏出手的,跟他们何氏一点关系也没有,自己这个新女婿也敢理直气壮地说句话了:“长兄,既是韦氏出手,您就看着办吧。

您说的那批粮食到洛阳了,是从杭州码头始发,通过运河到了洛西码头,已卸到洛阳南海何氏三号货仓了。

您看是安排袁氏陆运去拉,还是让洛阳地方的方氏陆运押送?”

王尚书道:“太好了,兄弟你就交给袁掌柜吧,那是你嫂子的亲表妹,关系非常好,不会出意外的。

你上次提议,这批粮食的钱准备用于在青州和密州修建海运码头,哥跟吴王殿下商量了,他要两成的份子。

而且,你在那边经营,需要给青州密州官府各府一成的分红,以充实府库。

哥对海运这些也不懂,你意下如何?

何昭旭要来纸笔和算筹,计算了一会儿,点点头:“王兄,兄弟还要亲自去考查一番,才敢定下此事。

如果敲定此事,前三年要建设,需要大量投资,所以无法分红。

三年后,要是有利可图,就依吴王殿下的意思。”

王尚书一拍案几:“好,咱们一言为定,你先考查,决定之后写一式三份的文书送来。

到时候,哥亲自去回吴王殿下。

以他的脾性,一准同意。

那批粮食的钱,由袁掌柜代付,这是袁氏安西钱柜的本票,你收好。

她们家的钱柜有很多兑付点,大多数随着袁氏安西商栈并存。

这些年跟青州有贸易,青州也建了一个安西商栈点。

你拿了这本票,到袁氏安西商栈任何一个点都能取钱。

不过,要是一次金额超过五万贯,要铜钱还是兑换金银,都要提前一个月通知袁掌柜,好给你安排。”

何昭旭笑笑:“如此甚好,多谢舅兄,麻烦您告知袁掌柜,那批钱先放在青州吧。

天气很快就要热了,路途遥远,兄弟的意思近日就安排父母回南海,他们更习惯南海的环境。

兄弟携带新妇还有本家几个兄弟一起去青州,准备考查一下青州和密州的海况,画下舆图,尽早把计划建立起来。”

王尚书笑笑:“如此甚好,现在是谷雨时节,往年都有雨水的,何兄弟发现没有,已经近二十天没有下雨了。

估计春旱已经开始了,你们尽快各行其事吧。”

何昭旭说话算数,回去就置办了大量的货物,请了袁氏陆运连人带货送到洛阳,通过运河到杭州,由何氏在杭州的商栈接待,安排父母回南海去。

到时走海运还是陆运,由父母自己决定。

等他考察完青州、密州的情况,把报告和舆图送回何氏宗祠,由宗族决定。

王善惜走前去了一趟青衣君祠,给姐姐上了第一炷香,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对青衣君的神像诉说着自己的心事。

姨娘过世后,她满腹心思都没处说。

她对着青衣君神像念叨:“大姐,小妹现在成亲了,夫婿对小妹很好,要是他一直这么好,小妹就知足了。

人一辈子也就三万多天,小妹出身是一般官宦家的庶女,虽有些奇技淫巧,其实没什么大本事,个性自私虚荣,除了自己,别的也操心不上。

上次父亲给小妹介绍何昭旭的时候,看着他与众不同的相貌,心里其实有点害怕的。

咱们书香门第都不喜有异族血统的人家,不过,一听说他们家很富有,而且远在南海,小妹就答应了,就是想离都城这是非之地远一点。

过几日,小妹就要随夫婿去青州了,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都城呢。”

待一炷香燃尽,又续上一炷香,犹豫了一会,说起自己的秘密:“大姐,小妹有件事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关于韦西洲一家失踪案,确实跟小妹有关,不敢跟大哥说实话,只跟您说说。

小妹会配一些毒药 ,用牵机寒把他全家都毒杀了,委托张思星善后,具体怎么做的,小妹也不知道,心里忐忑非常,韦西洲的事妹妹心虚,可是悔之晚矣。

妹妹有个事求姐姐,韦西洲的妹妹韦七娘要置妹妹于死地,让人在妹妹餐食中下河鲀毒,幸亏白鸽圆圆示警逃过一劫。

妹妹反正马上跟夫婿远走了,韦氏想害小妹也鞭长莫及,就怕她对兄长家或父母那里下毒手。

请您跟兄长合作,除掉韦氏,省得她老是惦记咱们王家。”

她寻思,要是姐姐真成神了,她一定会保佑自己。

要是姐姐没死,她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本事,从兄长和侄子们做的事来分析,她有一股神秘的力量。

虽然从小一起长大,可是嫡庶有别,嫡母又是个糊涂的,姐妹间其实关系一般。

父亲和嫡母胆小自私,疼爱自己的姨娘死了,三位兄长虽然对她还行,不过中间藏了多少算计和利用,实在是人心隔肚皮。

这些心事不跟大姐说,也无处可说了。

等续上每三炷香,王善惜对青衣君解释:“大姐,那个张思星您可能知道,就是以前国师的大弟子灵风道童。

他现在可厉害了,在江南西道一带混得大好,在老家宣州一带掌握着星辉山庄、神医谷的资源。

势力发展到永安、洛阳、太原、益州一带,以贩卖药材为主业,也做一些其他贸易。

小妹知道的这些,有些是他自己说的,估计是让小妹告诉小雪。

不过,小妹从上次的韦西洲失踪案推测,他好像还掌握了神秘的武装力量,具体情况,小妹也不十分清楚。

还有,小妹从女人的直觉分析,张思星可能对小雪有不一样的感情,常常偷偷去小雪的珠宝店看她,还托小妹给小雪送这送那的。

小妹从中得了不少好处,特别是那些秘籍,小妹抄了一份,大有裨益。

至于姓张的这样算不算是有非分之想,小妹就说不好了,长兄和大姐自己定夺。”

王善惜回到家,跟丈夫商量:“前几日回门,长兄说韦氏的亲戚还不死心。

咱们去青州需要悄悄的行事,不要太招眼了给你们带来危险。”

何昭旭很是赞同,安排好都城宅子里的仆婢,夫妻俩没有辞别亲朋好友,选了个日子,带着人悄没声地去了青州。

青衣君跟王尚书就王善惜说的事进行了讨论,两人长吁短叹一番。

王尚书道:“这个小妹,真是个惹祸的东西,一百多口人呢,一旦暴露,父亲母亲和两个庶弟必受牵连。”

王善一道:“行了,现在说这些晚了。

还是说说,要不要除掉韦七娘,怎么除法?

是杀她一个还是杀她一家?”

王尚书有些迟疑:“妹妹,韦七娘想除掉小妹也无可厚非,一百多条人命呢,还有娘家全副家产,谁不恨得慌。

偏偏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又没有证据,她行此下策,估计是黔驴技穷了。

小妹现在没事,跟夫君走了,以后也安全。

要除掉她,哥还有点下不去手。”

王善一也迟疑:“也是啊,要是单看这一件事,不能全怨韦七娘。

可小妹也只想着给她姨娘报仇,这也不能说小妹不对。

谁叫朝廷处事不公,贵妇打死人就不用偿命,凭什么啊?

谁叫身为主君的阿父自私懦弱,自己的女儿顾不住,自己的女人也顾不住。”

王尚书皱眉:“让哥看,再观望观望吧,要是韦七娘收手,咱们防着她点就是了。

要是她针对王家其他人,只能灭了她。”

王善一点头:“行,妹多安排几只鸟雀到韦七娘家盯着,要有异动,就别怪咱们了。”

王尚书点点头:“这件事就这样吧。

妹妹说今年都城会大旱,哥还不信。

只是这几日,似乎有干旱的苗头,已经一个月滴雨未下。

哥最怕有天灾人祸了,天灾比人祸还可怕,人祸尚可制衡。

天灾避无可避,情况严重时犹如地狱。

史书上描写天灾人祸,文字都是极简的,可是细思极恐。

什么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什么时大饥,人相食。

什么瘟疫延数城,生民十室九空。”

王善一忧心道:“要是光都城一处大旱不可怕,毕竟这是政治中心,帝王居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就怕其他地方也有天灾,世人常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是这个意思。

都城有旱灾,说明风水有异,那么西北和东北呢?

会不会也有旱灾?

西南和江南呢,会不会有别的灾害?

比如大水、瘟疫。”

王尚书道:“是啊,哥心里也担忧。

从史书记载分析,风水循环都是有规律的,一个地方出现异常,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