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8章 与外祖小聚(1/2)

等王善一回到白府,都日上三竿了,王善一把乔老先生赠给她的背篓拿给下人,让他们送到厨房,给她做了,她要尝尝自己亲手抓的海鲜。

白老先生笑着看身上全是沙子的王善一,没记错的话,王姑娘是三十岁人了吧,还是这么有赤子之心。

待说起乔老先生,白先生笑道:“那是我的老友了,年轻时做海盐和干海货生意的,发了横财。

安南城有四个大市场,长孙老侯爷命名为海东市、海西市、海南市、海北市,乔家五个儿子都是做生意的材料,四个儿子每个市场各开一家海货店,干货鲜货都有。

原来我说要找人,就是找他们家,你们倒是有缘的很,也不用老夫再给你们介绍了。”

王善一问:“白先生不是说乔家有五个儿子,只有四个市场,最后一个儿子怎么办?

干看着,还是跟着哥哥们打下手?”

白老先生笑:“是乔家老二到老五四人在市场开店,乔老大管码头交易,在码头建有乔氏仓库。

凡是出海打渔的船靠了码头,就要先知会乔老大,验货估价,送到乔氏水库里。

乔家有异人,会制冰,能存渔获。

还有异术,能处理大螺、大贝壳,珊瑚。

刚打捞上来的大螺大贝壳,外表全是藤壶和藻类,珊瑚还有海水中的灰质附着,很难看的。

经过乔氏的妙手,去除附着物,防腐去臭,再刷上一种透明的清漆,就成工艺品了。

拉到内陆去,身价百倍。”

王善一换了身干净衣服,前去拜见白老夫人。

给老夫人送上礼物,之前让王侍郎从小雪那里拿来的两对昌乐彩色玛瑙手串,和一串紫色水晶圆珠的项链,吊坠是一只双色紫黄晶的狐狸。

还有在余杭买的几匹上好绸缎,十斤余杭绿茶,两柄玉竹折扇。

老夫人乐氏玉灵是本地骆越部族长的长女,算是骆越族的一位公主,比白先生小九岁。

白老夫人个子不高,身材很瘦,面目是典型的安南妇人形象,有些高颧骨深眼窝,鼻子也不高,肤色还微黑。

乐夫人喜欢中原文化,跟她父亲说,想学习东陈国语言文字。

乐族长是个豁达之人,安南有长孙大人坐镇多年,各民族和谐相处,也愿意孩子学习东陈国的文化。

这件差事就交到白先生这边,他会教人啊,一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

不料一来二去,两个还看对眼了,越人崇尚婚姻自由,乐氏亲自跟白先生说了心意。

长孙侯爷觉得是个好事,更有利于团结骆越族的大小部落,让西南局面更安稳。

乐氏老夫人嫁过来几十年了,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就是没有孩子,看了多少名医,也没个结论。

甚至还有巫师说,两人民族不同,因此血脉不和,才没有孩子。

乐夫人想过分手,白老先生说啥也不同意,两人最后和解了,没有孩子就没有吧,两人感情好就行。

乐夫人是骆越族大公主,有极大的封地。

骆越族有十九个部落,多是乐氏族长的兄弟或族兄弟,乐夫人自己也有兄弟十人,妹妹三人,都是有财有势的部落头领或夫人,下面更是有一大堆的侄子和外甥,到时候还不能帮她夫妻送个终吗?

白家在老家也是当地大族了,想过继孩子十分容易。

当小白先生来投奔时,白骥先生和妻子非常乐意,尤其是白老先生,正好把侄子当儿子养活,享受养儿子的快乐。

白建平非常聪明,也很能耐,很得老两口的喜欢。

白老先生昨夜已把王善一的身份和来历告诉了妻子,乐夫人是越族人,虽然喜欢中原文化,对三从四德之类的糟粕并不认同。

相反,她很欣赏有能力,恣意潇洒的女子,对青衣君充满了好奇。

今日一见,果然不错,看这明艳大方的外表,自信果决的态度,独身远游的勇气,真不愧是长孙老侯爷的外孙女,眉宇间有一股威风,说不出来,但能感觉得到。

三人吃了朝食,王善一让准备一个泥烤炉,她要做几样点心。

做点心挺费事的,好在王善一空间里的东西齐全,她在昨夜就把面和好醒发呢,各样配料和工具准备应当。

就这,还忙了半日,新出炉的点心香甜可口,白先生夫妇吃了都夸好吃。

稍后,乐老夫人穿上骆越族的传统服饰,还给王善一也准备了一套,然后领着王姑娘去她的领地参观。

白老先生自去见长孙明老侯爷,报备一声,顺便送上从青州带来的礼物。

安南总督府的中院,元英堂上,长孙明老侯爷眯着有点花的眼睛,正在看一份文书。

他七十出头了,精神非常矍铄,只是外貌明显渐老。

须发皆白,满脸皱纹,因为在安南多年,早被充足的阳光晒黑了,跟当地人的肤色很像。

长孙侯爷跟白先生不像普通的上下级,相反,处得有点像老朋友。

听说白先生回来了,老爷子乐得哈哈大笑,把案几上的文书收了,让把人请进来。

两人近一年没见着了,长孙老侯爷非常开怀,笑道:“老白,你可回来了,今天在府里用晚饭,别急着回去。

老夫还想着听你讲讲这一趟发生的趣事呢,青州好玩吗?

小白娶的那个媳妇漂亮不?

听说是我乖宝以前的侍女,也没见过。

你去都城,善先夫妇怎么样啊?

老夫那几个重外孙可还好?

小雪是不是长得更漂亮了?

想来是大姑娘了,说不得过两年,也要嫁人了呢。”

白先生微笑着看这位老上级,等他絮叨完,才道:“好啊,正好属下带来了不少东西,里面有些好吃的,还有好酒好茶,咱们好吃好喝,边吃边聊天。”

有下人送来了上好甘泉水,在走廊用小炭炉烧水。

这边,白先生让人把王霆给的白瓷茶具清洗一下拿上来,把在余杭买的绿茶找出来,亲自泡了茶,浓郁的茶香在空气中弥漫。

白先生道:“侯爷,这套白瓷茶具有一壶、四杯、一承、一漏、一公道盏,是您的两个外孙让带来的,共有五套,给您两套,给长孙总督两套,老夫自留一套。

这茶叶呀,是路过余杭时买的明前绿茶,特级品啊,味道可不一般。”

长孙侯爷笑笑:“这个好,甚合老夫心意。

老夫刚才仿佛看见,还有两车黑石头蛋子从侧门拉院里了,你大老远的整些破石头做甚?”

白先生拧眉叹气:“我的老大人呢,您真是不识货呀,什么破石头,那都是宝贝。

是水晶和玛瑙的原石,可能还有蓝宝石,您两个外孙子托属下不远万里捎来的,这可是他们的一番心意。

外面看着难看,一锯开了,里面的东西才能看明白。

公子说了,可以当摆件,也可以加工首饰,让您和长孙总督家的李夫人分了。”

长孙侯爷笑笑:“老夫就说嘛,谁闲着没事也不能大老远的整两车黑石头,原来是实韧和中直孝敬咱的宝贝。

长辉呀,你叫上几个人,把东西直接拉到西市那边,找最好的珠宝店,最能干的匠人,给咱都锯开了看看。

全编上号,写个条,哪些适合做摆件,哪些适合做首饰,回头老夫再决定。”

堂外有人应了一声是,就有十几个人来拉车子从侧门出去了。

忽然白先生想起来,上午的时候,王善一亲手做了几样点心,说孝敬她外祖父的。

这会儿还在另外的车上呢,他喊了一声:“长和,去老夫坐的车上,把那个大食盒拿过来,里面有新鲜的点心,正好搭配好茶。”

堂外的有人应了一声是,一会儿,有人拎了一个多层食盒进来,放在食案上打开,用竹夹子取点心放在碟子里,有四样。

老侯爷看了眼前熟悉的糕点,眼睛有些湿润,拿了筷子一尝,眼睛睁大,看向白先生:“老白,快说,还有谁来了?”

白先生道:“老侯爷,这您还猜不出来?

某人可是说了,您一吃她亲手做的点心,就心里有数了。”

长孙侯爷叹口气:“这四样点心是老夫老家流行的点心,这是核桃酥饼,这是蜜三刀,这是开口笑,这是糖月牙。

自先祖跟着高祖起事,后来国都建到永安城,老夫家几代人都落户在都城了。

从那时再没回过家乡,吃的次数就很少了。

家乡也有些穷亲戚来都城投靠,拿不出什么贵重礼物,都是做这几样点心。

说来奇怪,长孙家封侯拜相,有权有势,好吃的不知凡几,偏对这几样寻常的点心情有独钟呢。”

白先生微微一笑:“这不奇怪,家乡味道终是烙在血脉中,代代相传的。

他乡的风物再好,终不如记忆中家乡至味好。”

长孙侯爷又道:“长孙家这几代人都是阳盛阴衰,一代人中女孩比例少,有时男孩十几个,女孩两三个。

到了家父时,生有九个儿子,没有女儿。

征辽西时,家父与八个哥哥都战死,只能让老夫继承了爵位,那年老夫十二岁。

到老夫了,膝下三个儿子,只有一个女孩。

红儿让老夫惯坏了,读书不行,习武不成,手笨得很,啥也不会干。

不过,红儿嫁到王家之后生的小外孙女,却是个心灵手巧的。

她十五岁那年成人礼,老夫刚好上都城述职,就去参加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