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良玉要出嫁了(1/2)
原来,韩五娘怕女儿全给乳母带,将来孩子与她这个当娘的不亲。
所以每天午后都要抱一抱女儿,逗她玩一会儿,美其名曰培养母女感情。
她笑笑,伸手接过女儿,在女孩小脸上亲一下,女儿也亲她一下。
七个多月大的小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一逗就笑。
杨星云睁大了眼睛,吃惊地看着这一幕,五娘什么时候有女儿了?
韩五娘笑道:“我闺女,去年十一月初在广州生的,现在七个月了,还挺乖的。”
杨星云半天说不出话来,只盯着小女孩看,真漂亮。
她想了想,然后笑道:“哦,我知道了,你躲到外地,原来是生孩子去了。
这孩子是谁的呀?
怎么弄得神神秘秘的。”
韩五娘意味深长地看她一眼:“明知故问,以你那聪明绝顶的脑子,真猜不出来?”
杨星云结结巴巴:“你,你胆子也太大了,敢瞒着那位生下来,也不怕人家怪罪?”
韩五娘也发愁:“姐的情况你也清楚,老天爷跟我开这样的玩笑,四十多岁,有后人了,我豁出命去,也得生下来。
要不然,我奋斗半辈子,攒下这些家业,全便宜了外人去。
一想到这些,我天天晚上睡不着。
现在,我做梦都要笑醒了,还怕别人怪罪?”
杨星云叹口气:“也是,妹妹比姐姐小五岁而已,很能体会你的心境。
我和姚大人没有孩子,也是发愁啊。
你现在跟了殿下,孩子就生下来了,说明姐姐没有问题。
当初,你不生,我不生,他那三个侍妾也不生,是不是姚大人身体有毛病啊?”
韩五娘看一眼杨星云:“我也不确定,妹妹不放心,请个好大夫给你俩都瞧瞧吧。”
杨星云再度叹气,自从婚后,她就一直备孕,迟迟怀不上,能不找大夫瞧吗?
弘农杨氏的人脉极广,家族也比较团结,本族就开有最好的医馆,给她夫妻找了不少有名的大夫。
瞧多少回了,自己是没查出什么毛病,姚大人身体也还行,大夫只能认为是缘分未到。
如今看来,也不必查了,九成是姚方崇有问题,只是以现在的医学手段,找不出具体原因罢了。
只要不是自己的问题,日子还是能继续过的,要不从姚家大哥那边过继一个孩子。
光顾着说韩五娘的喜事了,其实相同的时间段里还有别的事要说。
这几年东陈国如有神助,大部分国土上都风调雨顺,也没有战事发生。
百姓安居乐业,商业空前繁荣。
年前袁惜时忙得不可开交,各样生意都很好,着实发了一笔财。
新年是跟王侍郎家人一起过的,这个年人少,两个表外甥都在任地上没回来,家里的主人只有表姐夫妇和小雪。
王侍郎这两年发大财,家里又新添置了十来个仆婢。
王侍郎做事过于谨慎,买下人一般不在都城的牙行,非要到营州跟他二舅父要。
袁掌柜好奇,问表姐夫什么原因。
王侍郎道:“就近买人,虽然方便,却容易有根底。
毕竟谁生来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难免有七姑八姨六舅父的,牵扯越多,越容易出纰漏,家里就跟筛子似的,什么事也瞒不住。
皇家都算计过咱家两回了,又怎知以后就会偃旗息鼓呢?
姐夫也得防患于未然呢。”
袁惜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谁叫表姐夫手握实权,人又能干,有政治势力相中您家也正常。
怪不得您家招的男仆,多是军中没有家累的轻微伤残军士,这些人身手不错,又没有根底,好掌控。
婢女也多是没有家人的,原来是怕她们被人收买,算计主家。”
曲夫人笑:“是啊,大人也是这么跟我说的,姐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
俗话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嘛。
就这,也难保有人不会被别人收买呢,经常要查一查。”
三人会意的笑笑,曲夫人又道:“前些日子,给舅父舅母送了一些年礼过去,捎回舅母的信了。
满篇全是不放心表妹的话,还嘱咐,都城大得很,能人倍出,要是有合适的人,让表妹考虑一下自个的婚姻大事。”
袁掌柜黯然神伤,现阶段她是不想找男人的,自己一个人多自在啊。
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再没有人能管束她。
她有的是钱帛,去年就在醴泉坊置办了一个大宅子,修得跟园林似的。
父母还不放心,给她送来五十个刘家弟子当护院,全是武艺高强,精明能干的。
还有二十几个袁氏部曲家的女孩,每天把自己伺候得明明白白。
找男人也不是不好,就是有了男人,就会有公公婆婆,大小姑子,七姑八姨三伯六舅,甚至还会有宗族耆老之类的,都要打交道,甚至都想管着你。
就好比买个萝卜,还得搭上很多棵烂葱。
你说好好的日子不过,扯什么闲篇。
除非是像表姐夫这样的男人,哪儿哪儿都好,还能给妻女挡风遮雨。
不过,这种好男人除非运气好碰上了,不然还真是难找。
过年后,算是青黄不接之时,生意开始清淡,袁掌柜不忙了。
她一留心就发现,惜雪金玉店周围好似有人偷窥,也不知是歹人踩点,还是同行窃密。
本来从青州不断运来的水晶原石、玛瑙原石、蓝宝石之类的,是独家买卖,她有些心病不想让人知晓。
有人关注,更是不放心呢。
她告诉了王侍郎,两人一商量,准备把那些人秘密抓捕,问一下情况。
王侍郎和袁掌柜都是极厉害的,很快就抓住了那几个偷窥的人。
王侍郎把他们秘密押往青衣山的一处山洞,严刑拷问之下,那些人都交待了,原来是梁王侧妃曾秀云派来的人。
他们也不知道曾侧妃有什么目的,说只要发现惜雪金玉店进货出货,就记录下来。
要是有什么奇怪的人或事,更要及时向曾家人汇报。
王侍郎十分谨慎,这些人他没杀,总杀人不好。
不过,他也不肯轻易放了他们,免得他们再使坏。
正好有一批兵士要送到大西南的田州换防,把这些人面上刺字,给田州边防营当奴隶,全送到大西南去。
在那艰苦的地方为军奴,几年下来,百不余一。
袁惜时知道了这些人是曾侧妃派来的,有些吃惊,就想不明白。
梁王虽然跟表姐的小姑子王善一当过夫妻,两人早已和离,王善一也烧成了灰,断了缘分。
梁王现在西北的龙州,与表姐一家,与自己都没有利益冲突,曾侧妃没事盯着自己和小雪开的金玉店是为了什么?
袁掌柜脑子灵光一闪,让人把店里近两年的账簿拿来。
它们店里卖出的产品有保修期,还有回收和改款的业务,对购买客人的信息都进行了登记。
细细查看,发现去年年初,有姓曾的男客买过店里的产品。
让人再去详细查这个姓曾的客人,果然是曾侧妃的二哥,这就有意思了。
难道,卖给曾二公子的东西有什么出奇的地方?
不就是几串珍珠项链,几样硬金首饰,还能有什么出奇?
袁掌柜让伙计取了库存的几串珍珠来看,翻来覆去看,就是黄豆粒大小的白珍珠,光滑圆润,品相不错,并没发现什么奇特之处。
拆了线看,一粒一粒检查,终于发现了端倪,其中有一串珍珠打的孔与众不同,不像用弓钻或线钻打的。
那孔上下粗细一致,这么匀称必是用什么高速运转的机械钻针打的。
可是,袁惜时知道自己家作坊里并没有这样的机械。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珍珠的孔洞是谁打的?
是江南李家,还是谁家?
曾秀云这是发现了,说明曾侧妃也是内行的,她一个官宦人家的小姐,怎么懂这些的?
就算是懂,也没必要千里迢迢地来都城调查,她意欲何为?
袁惜时百思不得其解,问小雪,王雪只是笑笑,推说她也不清楚。
袁掌柜没办法,也只能把心头的疑问暂时放下,加强了安保工作,防患于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