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吴王妃的更替(2/2)
再看前朝的反应,宗室成员与臣子们也没太在意。
众人心说,这也不是封皇后,史贤妃又没有孩子,难成气候,不影响朝政大事,反对的意见说了,算是劝谏,皇帝不愿意听,也就这么着了。
太极殿的书房里,皇帝看了跪在案几前的四儿子,都有些气急败坏了。
这才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吴王妃诅咒完,碰死在祥陵享堂祖宗里,这算什么事啊?
这吴氏也太胆大包天了,朕不过因为她为人不堪,配不上朕的老四,想让老四夫妻和离,她这样一撞,死在祥陵,宗室老人和臣子们又要说三道四,御史们又该挑毛病了。
皇帝揉揉太阳穴,觉得有些头痛。
贤妃赶紧过来,用手指帮皇帝轻轻摁揉头部,轻声细语地劝着:“陛下别生气呀,同为女人,臣妾能理解吴王妃的心思。
这世道对女子远比对男子要求严苛,大多数女子都是依靠家庭生存,所以才说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吴王妃看陛下有让她和离的心思,肯定是思前想后,到了亲王妃的位置,富贵荣耀已极,谁愿意和离?
和离之后怎么办?
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受影响?
怎么面对娘家人?
怎么出门见人?
要是有法子,谁愿意去死呢?”
皇帝叹口气,指着吴王训道:“老四,你连个后院都弄不明白,朕还能指望你干什么?”
吴王低下头,心里道,父皇还好意思训我,自己的后宫不也是糊里糊涂。
要不然,皇甫氏这些年作恶,怎么不早早发现,处理了她。
现在弄个二婚的中年女人到身边,天天如珠似宝的,也不怕外人笑话。
贤妃笑道:“陛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何况枕边人呢,哪有那么容易看清楚的?
您还好意思教训吴王殿下,皇甫氏作恶多端,她跟您四十年,您不也没及时发现?
这说明什么,说明您有仁慈宽容之心,给她改正的机会。
只有罪大恶极,屡教不改的,才会狠心处置。
吴王殿下是您的亲儿子,性格心思当然像您了。
都知道吴王妃脾气不好,出身一般,可这件事不能全怪她,她也是局中人,被皇甫氏和皇贵妃姐姐给耽误了。
这么多年的夫妻,便是千日不好,还有一日的好呢,又有广平郡主在,您让吴王殿下怎么办?”
皇帝咳嗽一声:“行了,老四起来吧。
你自己说,事到如今,想怎么办?”
吴王殿下想了想:“回父皇,林氏自戕,儿子也觉脸上无光,恨得要死。
不过,确如贤妃娘娘所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广平也订了亲,还是要给女儿留些体面。
儿臣想按皇子妃的待遇,把林氏葬到儿臣的封地青州去。”
皇帝想了想,才点头应允。
吴王殿下又道:“父皇,儿臣还想立杨侧妃为吴王妃,儿年近四十,后宅只两个侧妃有子,杨氏的儿子居长,健康又聪明。
杨氏出身弘农杨氏,长相俊俏,知书识理。”
皇帝想了想,又点头了:“行吧,你的妻妾之中,只有杨氏是朕指给你的。
当日,朕看你母妃给你选的人都是歪瓜裂枣,实在看不过眼,才把英王家的十五娘指给你当侧妃。”
吴王殿下道:“还是父皇有眼光,知道心疼儿子。”
通过这两件事,吴王殿下更是高看史贤妃一眼,真是个聪明人。
她知道以自己的条件,不可能顺利当皇后。
为了表示对自己的忍让,她不做德妃,做了四妃之末的贤妃。
做上四妃之一,虽位置不大招眼,却是正一品。
加上父皇的独宠,她实际上成了无冕的后宫之主。
凭良心说,史清雅的能力确实不错,后宫让她管理的一片和谐宁静。
她重新组建了管理团队,把宫里的老人清查一遍,六局二十四司的主要位置,都换上听她话的人。
她野心也有,想坐上最高位。
她比皇甫皇后强的一点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她现在就是一个人,生死不惧,谁要惹了她,她可不会忍气吞声。
史清雅把前夫李二公子留下来的财产都卖掉,手握巨资,成立了雅菊柜坊。
又跟江南李家谈判,允许李家为宫廷供奉,只是要给贤妃两成的份额为回扣。
史贤妃撺掇着皇帝,狠狠收拾蜀王一家,清查了蜀王家的财产,只要来路略有些问题的,都收归国有,气得蜀王生了一场大病。
皇帝把蜀王长子李汾贬往安西都护府治下的交州当郡守,无诏不得入都城。
还给交州、爱州指派了一个刺史,上管军下管民,处处掣肘李汾。
把蜀王其他孩子都安排到陇右道那些条件比较差的州县当小官,反正有贤妃在宫里,蜀王一族谁也别想出头。
承袭好几代的蜀王府,竟要毁于一个妇人之手,不过,蜀王家的所作所为也是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