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婚姻的本质(1/2)
吴王示意跟他的那些护卫在楼下守着,王侍郎在前带路,引着吴王上了青衣楼的观景阁。
吴王绕着回廊转了一圈,极目远眺,景色真好。
远处的青衣山,一片烟灰中透出嫩绿,似有柳芽初发,又有粉白一簇簇的,是山杏初绽。
扑面而来的春风,还略有凉气,却芬芳清新。
二人进了阁内,坐在窗前的胡床上,就有人送上来炭炉,热水,茶叶,有一位三十多岁仆妇来沏茶,给两位大人冲茶汤。
又有人送来几样果子,有干果,有鲜果,放在小案上。
吴王四处打量笑道:“王大人神通广大呀,这窗户真别致,用得可是杨家特产的玻璃?
弘农杨氏一向奇货自居,一般人不给面子,就是卖,那价格可是不便宜。”
王侍郎尴尬一笑,弘农杨氏在琼州有玻璃生产的厂子,技术保密,加上路途遥远,价格很高。
而且,杨氏玻璃主要用来生产水银镜、玻璃器皿,大块的平板玻璃一般不卖。
这是妹妹不知从哪里弄来的,他心里也好奇,却不敢问来处。
吴王拈起一枚鲜红的果子问他:“王大人,这是什么果子,本王竟没有见过。”
旁边的侍女道:“回大人,这叫草莓,口感酸甜多汁。
以前多是野生的,是青衣君祠大棚里移栽过来,经过人工培养,变得又大又甜,果期也提前很多。”
吴王微微一笑,吃进嘴里,眯起眼睛,果然美味。
都说杏花落,桃花开,梨花开时叫奶奶,这草莓现在就结果,竟把时令提前了,这大棚技术,真让人赞叹。
两人喝了茶汤,吃了果子。
王侍郎使了眼色,仆妇们都退了下去。
吴王懂王侍郎的意思,这是要说正事了。
吴王单刀直入:“王大人,听说你家两个公子去年双双上了榜,一门双进士,加上你,算得一门三进士。
往远了说,子安大人也是进士及第。
本王最敬慕书香门第,想把大姑娘许给你家大公子,不知王大人意下如何?”
王侍郎惊得不知说什么好了,过了半盏茶的功夫,他脑子才转过圈来。
吴王殿下想跟自己结亲家,殿下今年三十有六,膝下只有一个嫡女,两个庶子。
人家是皇子,母妃位份也不低,他的嫡长女,九成会获封郡主,往小里说,将来也得是县主级别。
要是相中哪家的公子,让陛下指婚就是了,能跟你商量,就是给你脸了。
因此上,他能说啥,他敢说啥?
王侍郎揉揉脸,尬笑道:“不是下官自谦,犬子人才一般,家境也不大显。
何德何能,得吴王殿下的青眼,会不会委屈了殿下的千金贵女?”
吴王道:“王大人也知道,本王的子嗣艰难,到如今成婚十多年,也只有三个孩子,有些娇生惯养。
不过,本王的霞儿是个好姑娘,心地善良,从小请了名师认真培养的。
前年就及笄了,王妃冷眼里寻了两年,竟没有合适的。
皇亲国戚中,同姓不通婚,辈分不般的也不能议亲。
其他官宦世家中,年龄合适的,或人品不行,或学术不行。
还有都合适的,人家还不愿意跟本王结亲,估计是不愿站队,怕卷入夺嫡之争。”
王侍郎见吴王说得真诚,他叹口气:“殿下是至诚君子,您自己经营,不欺官民,在吏部协理这些年,官场平稳。
您既然如此坦诚,臣也愿意听从安排,不负殿下的美意。”
吴王道:“好啊!
本王听说,前些年,母后有意把您的女儿许给二皇兄,您还跪求太后,拒绝了亲事。
到了儿子这里,就答应得如此爽快。”
王侍郎也不隐瞒:“臣与殿下一样,只有一个嫡女,当父亲的,有几个不心痛女儿?
要是条件合适,诚心结亲,臣有什么不愿意的?
当时的情况殿下也知道,臣女不到十岁,尚未成人,可是二皇子殿下,都三十有三,比臣小不了几岁,这如何合适?
楚王后院妻妾成群,名分已定,皇后娘娘乱点鸳鸯谱,让臣女及笄之后,进楚王殿下的后院。
进去做什么?
当最末等的小妾?
臣自小是外祖景阳侯教养,长孙家有祖训,男子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女子不与人做妾。
所以,臣自然不愿意小女做妾。
幸得太后与陛下通情达理,皇后娘娘看他们的脸面,并没有在这件事上难为臣。”
吴王道:“本王也是这么想的,结亲是结两家之好,不能强求。
二皇兄身体不好,其实是个好人,他事前不知道,要是他知道,也不会同意的。
本王现在想知道,令公子是不是也信奉长孙家的祖训,四十无子方纳妾?”
王侍郎道:“本来是的,不过要是能娶到殿下的金枝玉叶,那是三生有幸。
无论有何情况,一生都不纳妾,即使无子,过继兄弟和妹子家的就行。”
吴王朗声大笑:“好,咱们一言为定。
本王是个急性子,回去王大人就找人来下聘啊。”
王侍郎点点头,看吴王今天一本正经的,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原来真是一件好事。
他不是迂腐之人,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道理。
能给亲王当女婿,王雷算是交了好运,儿子的前途就不用操心了。
至于站队,他也很欣赏吴王殿下,正好希望跟着他的战车。
吴王又道:“去年秋天,父皇给本王定了封地,是鲁地的青州和相邻的密州,本王正准备先安插上自己人去主政。
本王现在协理吏部,回头本王就嘱咐一声,破格录用,让本王女婿王雷去青州做刺史,他弟弟王霆去密州做郡守。”
王侍郎大喜,又有些犹豫:“殿下呀,您的美意下官心领了。
可是,本朝一直以来沿用前朝创建的科举制度,上百年了,早就有了定规。
两榜进士前十来名,一般能进翰林院,从六品的翰林学士做起,少数的破格进入中书。
其他的按规定,都是外放到各县当县令,运气好的,做从六品的上县县令,条件一般的,做正七品的下县县令,特别没门路的,还有做从七品的县丞呢。
一下子就坐到刺史或郡守,没有资历,怕众人不服,御史也得参奏呢。”
吴王大笑:“任官无非是天理人情,那是本王的女婿,去帮本王管理封地,谁说也不好使。
你放心,本王会亲自跟父皇禀告,这件事过了明路,就没人说什么了。
说不得,父皇一听霞儿要嫁人,还得给个郡主或县主封号,给一大笔嫁妆呢。”
两人说着,抚掌大笑,两人都觉得对方甚合心意。
王侍郎回家,就让人去小北山把两位公子接回来。
两位公子不知内情,还以为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快马加鞭连夜返家。
等回家了,王侍郎吩咐摆家宴,有重要的事要说。
等王侍郎把事情一说,曲夫人先是一愣,后来就忍不住咧嘴笑了。
这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口渴有人送蜜瓜呀。
夫妻两人都高兴,两个儿子的前途稳了,一任官,就是州官级别,到老了,怎么也能混到正四品。
曲夫人更乐地是,王雷竟能给吴王殿下当女婿。
连她这个没什么见识的后宅妇人都知道,吴王是一字亲王,协理吏部,有实权的。
生母还是德妃的份位,出身高贵,有可能夺嫡的。
他的嫡出大姑娘肯定要有封号的,很大可能是郡主,儿子这郡马爷当定了。
往远处想,要是吴王夺嫡成功,到时候,自己的长子也借点光,妻贵夫荣,弄个驸马爷当当。
吴王亲自去面见他父皇,说了这事。
皇帝静静听了,想了一下,点点头:“行吧,你们两家愿意,朕还能说什么。
这日子过得真快,一转眼,连霞儿那个小丫头都要定亲了。
朕的这些皇孙辈中,霞儿最懂事,比她那个不着四六的娘强多了。”
皇帝下旨,加封六孙女李仙霞为广平郡主,指婚给礼部侍郎王善先的长子王雷为妻。
皇帝旨意一下,吴王府里一派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