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8章 陈太后之死(1/2)

越王妃听了越王的话,冷笑道:“妾就知道,你一直不信任我,防着妾。

把妾给李承康指派的奶娘和侍女都遣走,从小就把李承康带在身边亲自照顾,好像妾能害他似的。”

越王道:“康儿过继的事是父皇的意思,下了口谕,也把圣旨补发给宗正寺,族谱上都记了,万无更改。

中秋宴时,四皇兄有事找本王商量,刚去一会儿。

你身边的陈姑姑就把四岁的康儿带到宫中的太液池边,想干什么呀?

幸亏父皇多喝了几杯,心中烦闷,跟赵总管到池边望月,看见了,问陈姑姑几句话,她心虚所以才没敢动手,对吗?”

越王妃脸色发白,喃喃道:“父皇知道了,跟王爷说了,所以王爷一回来,就让人把陈姑姑打死了,说她冲撞了父皇。”

越王又叹口气,半晌才道:“父皇事后跟本王提起,让本王注意王妃的言行,实在不行了,就换一个王妃。

本王看在四个儿子的脸上,不想跟你撕破脸,你也好自为之吧。”

越王妃跪地哀求道:“王爷,妾是个女人呢,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宠爱别的女人。

同时妾又是个母亲,当然不希望别的女人的孩子来争夺妾孩子们的资源,更不想看到别的孩子骑到他们的头上。

妾错了,以后再不敢了,求王爷不要记恨妾,在父皇面前多说好话。”

越王道:“行了,你知错就好。

这人的命,天注定。

本王的生母只是一个五品的才人,且是南羌族战败后进献的羌族美女,原是拿来谄媚胜方的工具,本王将来还能当上太子是咋的?

其实父皇对本王还算不错的,好歹封了一字王,就知足吧。

本王这辈子就这样了,谁也别惹。

什么时候父皇给了封地,咱们一家子就得离开都城,过诸侯王的日子去。”

越王妃道:“王爷宽心,这样也挺好的。

您的出身注定不能登上储君之位,那些皇家的兄弟们都不会有意地害王爷。

以后到了封地,山高皇帝远的,落得逍遥自在。”

这件事过后,越王妃心里有鬼,觉得头上始终悬着皇帝的一把剑,收敛很多。

越王的后院平静下来,两个侧妃前后也怀上身孕,越王心里痛快多了。

太子妃对李承康非常好,衣食住行十分精心,这是她的依靠,甚至可以说是她的保命符。

她是个头脑清醒的,死了太子的太子妃,很容易沦为炮灰。

如果可以,她很希望楚王痛快地死去,不要进封或追封太子。

可是,她说了不算,当皇家儿媳,比普通人家的更难当啊。

现在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儿子,已经是大幸了,总比让自己陪葬,或者收回楚王府,让自己去给太子守陵好得多。

安安稳稳地养大儿子,等真正的太子确定下来,向父皇给儿子求一块富饶的封地,跟儿子到封地上当个老王妃,过点自在日子,也是挺好的。

因为太子过世,都城里这个年也没过好。

过了年,该上朝的上朝,该当值的当值,各司其职。

等太子大葬过后,一切回归平静。

不过,皇宫里一直没肃静,皇后三天两头在坤宁宫哭泣,想儿子时就骂几句太后,希望她早点归天。

寿康宫里,太后也开始闹腾,越来动静越大。

胡僧毕士钱一去不回,三十个侍卫也没有回音,省着用,胡僧留下的秘药终于用完了。

这种秘药里面含有罂粟和让人兴奋的药,太后早就有了依赖性,所以才不愿意给楚王秘药。

太后药瘾一上来,浑身难受,这痛那痒,呼吸困难。

毕竟是上了年龄的老人,哪里忍得住,常在寿康宫里干嚎,凄厉的惨叫声听得瘆人。

皇宫真正的主人只有三人,皇帝、皇后、太后,皇后与太后都不消停,皇帝自然也心烦气躁的,皇宫嫔妃更是小心翼翼,生怕冲撞到这三个人,往小说挨几句训,往大里说,打伤打残都没处说理。

要是犯了大忌,说不得没个好死,甚至连累家人。

太后的情况越来越不好,太医们想尽办法,也没有太大的效果。

皇后心里十分痛快,就盼着这老东西赶紧升天。

皇后吩咐一个太医,给太后进食些五石散镇痛,兴许有救。

太后用了五石散,情况竟然好转些。

之后,太后服食五石散的量越来越大。

马太监把这件事告诉王侍郎,两人长吁短叹,皇后这是恨太后死得慢吗?

没多久,寿康宫便传出来太后的死讯,死相凄惨。

皇帝不敢详查,便是有什么内幕,人死不能复生,左右太后也是七十多的人,在这个年代算是长寿了。

王侍郎其实心里也犯嘀咕,妹妹配这样害人的药给太后,是为了什么?

要是心有怨恨,也该是恨梁王才对,怎么绕个圈子,对着太后来了呢?

王善一要是知道她哥心里怎么想,一定会告诉他,她恨的人多了。

当初,王家也没打算攀龙附凤,因为知道自家姑娘的水平不行。

王善一从小不得家里喜欢,祖母嫌弃,父亲冷漠,还让她娘拾掇的有点胆小懦弱,担不起事。

皇家儿媳妇哪有那么好当的?

一个不好,轻则伤及自身,重则连累娘家。

不如给她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男人不求多优秀,诚实厚道的最好。

在当梁王妃这件事上,王善一算是被皇家推进了火坑。

王善一恨的人有好几个,头一个就是皇帝。

本来王家人在王善一婚事打算的还挺合理的,偏偏皇帝那个老东西,兴致一来,就跟王尚书说要结儿女亲家,把他家嫡女配给梁王。

王善一恨的第二个人,是亲爹王守仁。

这个当爹的,又自私又虚伪,没有一点担当,从小对她就没个好脸色。

皇帝开口,王尚书那种胆小谨慎的性格,能不答应吗?

敢不答应吗?

王善一恨的第三个人,是母亲长孙氏。

这个当娘的,个性强势,却厉害不到点子上。

在王家被所有人嫌弃,她无计应对,对自己的女儿,却是分外的严苛。

王善一也恨梁王、郑淑妃,这娘俩对她一向不友好,要不是她有了空间,要不是她死遁,早晚死到他们手里。

王善一对太后倒恨得不深,这么设计她,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这老妖婆子佛口蛇心,没少害人。

吃了那么多童男童女还好说被国师蒙骗,上次要什么壮男孕妇,童男童女祭陵,差点害到她的侄儿侄女。

虽然没成功,心里还是记恨的。

这种安全隐患在,防不胜防的,不如除之而后快。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让皇帝难过。

你不把别人家的孩子当人,生前随便赐婚,死后逼迫和离。

天理报应,就让你尝尝家里不宁的苦处。

一味毒药,就让婆媳反目,祖孙争锋。

这个药不是什么好东西,不管是皇子,还是太后,谁吃谁死,到时候皇帝肯定难受。

启辉十八年二月初六,太后过世,算是大国丧。

依照太后生前的愿望与祖制,追封她为福顺和辉皇后,陪葬在先帝福陵左侧的继后陵,福南陵早就留好位置,修缮的富丽堂皇。

太后没了,皇后最高兴。

这个时代,婆母就是媳妇头顶上的一座大山,一百个里面有九十九个不对付,要是这座大山倒了,那儿媳妇就是翻身奴隶把歌唱。

再来,皇后当初为了给儿子求药,都给那老东西跪下了,她都没舍得给,还是皇帝出面,才求来几粒。

要是早点给药,说不定儿子还能治好呢。

马太监这会儿有点坐卧不安了,他是太后身边得力的人,太后没了,他也没用了。

一般他这样的,别的宫妃也不敢用,很可能让他去给先皇和太后守陵。

他孤家寡人的,守陵也不怕,就怕皇后害他,宫中多年,知道得太多,容不下他。

马太监想出宫养老,王侍郎给了他一笔钱,让他想法子在内侍省找找人,弄个病退什么的。

马太监真是感激涕零,他也是一时心急,没想到这件事,在太后身边一辈子了,手里还是有不少积蓄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