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228章 公主出事(2/2)

离得不远的安南都护府也大力扶持兰盛,那里的总督长孙渊大人,是皇后的表兄,八皇子的表舅。

都说是一亲,挂一心,怎么也比外人强。

离得远些的滇地,驻南诏大使白大人也挺识时务的,副使长孙大人也是皇后的表兄。

这两位知道广州成了八皇子的封地,又听说兰盛是皇后母子的人,都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

支持打通从昆明至广州一路的商路,进一步繁荣经济,活跃南方商业活动。

清明节来临,这是个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的节日。

东陈有清明祭祖的习俗,上至朝廷,下到地方,都有几天假。

当然,清明时节的景色也很不错,春色正好,可以骑马游春、散步踏青。

孩子子们也愿意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

永平公主的丈夫何驸马在二月底派去陇右道的龙州,查看铜矿运行的情况,要在那里待上一年。

永平公主李仙娥想念驸马,领着自己的三个孩子去灞河边折柳赏春,时人有灞桥折柳可表达思念的说法。

灞水折柳表思念,说法挺好,其实不大吉利。

安平公主这一去,就再没回来,跟去的佣人、护卫好几个不见了。

只余马夫二人,守着马车都懵了,一个乳母和三个孩子在灞桥边吓得瑟瑟发抖。

皇帝震怒,何家惊惧,派人四处寻找。

两日后,水手们在灞河下游打捞上来公主的遗体。

生理特征都对得上,首饰衣物完好,脚上缠着水草,水泡太久人都开始变形了。

刑部的张大人来问案,问两个幸存的马夫,他们都很茫然,什么也不知道,当时离主人远,照顾马匹吃草喝水呢。

那乳母也很懵圈,她主要任务是照顾小公子,小公子睡着了,她也靠着一棵柳树打了一会儿盹。

公主有三个孩子,最大的才七岁,都快吓傻了,支支吾吾说不明白。

安抚了几日,那孩子才回想着,说了当时的见闻。

母亲带三个孩子到灞河边折柳条、放纸鸢,灞河边都是芦苇丛,有许多鸟雀飞进飞出,很是好玩。

玩累了,吃了一些果子和点心,母亲说要钓鱼,在灞桥边下的鱼竿。

孩子们坐不住,四散着玩耍。

公主便把佣人侍卫们分作两批,有两位近侍陪公主钓鱼,六个护卫陪两个大点的孩子玩,一个乳母负责照顾才两岁的小儿子,马夫在远处照顾马匹。

两个孩子说捉迷藏,他们藏在芦苇丛中,等六个护卫来捉他们。

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他们不明白怎么回事,出来时已经看不到六个侍卫的身影。

他们哭着去找母亲,到了灞桥边,也没有人了。

他们左右寻找,看到乳母抱着小弟在柳树下睡着了,赶紧叫醒一起找人。

乳母跟马夫一商量,一个人骑马去报信,一个人弄好马车,把几个孩子安置好。

大公子的话还算有条理,这样就印证了马夫和乳母没有撒谎,他们确实不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形。

张大人又看了一遍现场,公主坐的地方有一条拖痕,好像被什么东西拖着往河里去了。

又过两日,永平公主身边两个近侍和六个护卫的遗体也找到了,头发里有泥沙,肚子里全是河水,身体上没有打斗伤痕,只有些轻微的擦伤,一看就是溺水淹死的。

又过了几日,有位钓鱼客捡到一根鱼竿,特制的鱼钩上还咬着一条大鲤鱼。

钓鱼客这些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鲤鱼呢,取了鱼,看鱼竿的把手上面有永平公主府的标志,不敢私留,就交到当地官府。

张显臣看着那条奄奄一息的大鲤鱼,只剩叹气了,这案子好像是有些可解释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