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皇甫皇后的谋算(1/2)
曲氏的外祖家是河东袁氏,袁氏在汉代时累世三公,家族势力庞大。
自汉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袁家在争战中势力大减,降为三流世家,与当年豪族曲家成为一等。
两家门当户对结了亲,袁夫人过门后,与曲大人过得不大和睦。
曲夫人为人爽利,是个直脾气、真性情,看不上丈夫那种虚伪自私,装腔作势又愚孝的行为。
加上婆母丁氏是个泼辣不讲理的,又好搞事,成天想着给儿媳妇立规矩,好显示她的权威,又喜欢给儿子后院塞女人。
夫妻相敬如宾,除了重要场合装装样子,平常多说一句,袁夫人就皱眉头。
曲无涯的后院里,小妾生了五六个孩子了,袁夫人也不着急,也不管,就冷眼旁观。
袁夫人不急,袁家人着急,就逼着袁夫人赶紧生下嫡出子女,将来不能让家产外流。
袁夫人心里憋气,却也没有法子,委委屈屈地从了。
一年半后,生下来女儿曲如眉,生产时大出血,险些要了性命。
袁夫人自知身体亏损严重,恐不长寿,就做了安排,秘密的分批把嫁妆转移走了。
曲如眉五岁时,袁夫人就不行了。
临终前,她让自己的乳母庄妈妈经管自己的女儿,并让自己的心腹陪房,庄妈妈的儿子两口子管理自己的嫁妆。
收入的钱都以女儿的名字存到都城她弟弟开的袁氏柜坊去,等如眉出嫁之后看情况,要是夫家安稳,就把钱折子的事告诉如眉。
如果夫家也是乱七八糟,就继续存钱,什么时候,如眉遇到危难时,再给她。
袁夫人过世后,曲老夫人确实觊觎袁氏的嫁妆,就说如眉年龄小,帮孙女管着。
可是到袁氏库房一查看,傻眼了,除了几十个空箱子,什么都没了。
把跟袁氏的仆婢们拷问了一遍,也没审出什么来。
曲老夫人想把这伙人发卖了,这伙人也挺硬气,说他们都是袁家陪送来的人,曲老夫人手里没有卖身契约,要是无端敢卖人,就是非法买卖人口。
这时候,袁氏的两个哥哥闻讯回来,帮着发送妹妹。
见曲家这么胡闹,自然不高兴,让宗族的老人去寻曲家的宗族说事,不依不饶的。
曲家宗族既不愿意委屈自己家人,也不愿意得罪袁氏,就开始和稀泥。
袁家两位哥哥都是文官,除了打嘴仗,实际上没什么动作。
直到袁氏的弟弟袁阔回来,情况就不同了。
袁阔为人与两个哥哥不同了,他自小健壮勇武,性格直爽,想做少年游侠,在江湖游历时得遇高人,习得一身好功夫。
后来,西北异族不安现状,挑起战事不断,他到西北投军,立下不少战功,后来当了一段时间的伊州府兵大总管。
他不但功夫好,还善于经商,让府兵们在伊州大量种植蜜瓜。
蜜瓜成熟时,就让府兵各营用马车装载了,运到五都售卖。
一般来说,瓜果不适合长途运输,这个时候的官道,都是黄土垫道,遇上雨雪,道路就泥泞难行。
天一晴,好长时间,路面又会凹凸不平,颠簸下来,瓜果就会磕碰坏掉。
袁阔经过实验,制作了一些大车厢,车厢里钉上十几个木箱固定好,中间放些稻草,再放上黄豆,撒上大量清水,让黄豆发芽,豆芽有弹性,随着生长,会填满空隙,减少震动。
在蜜瓜没完全成熟时就摘了,用木箱装沙土,把蜜瓜放到沙土中,防止蜜瓜之间互相磕碰。
一路上设些货站点,每到一城,换马,添加食水而行,减少运输时间。
运输途中,往沙土上喷些清水,保持水分。
五都全都设有伊州府兵名义开办的货栈,一收到瓜果,马上批发到商户手里。
虽然,还是避免不了有坏的,七成的蜜瓜都保存下来,能卖上个好价格。
袁阔舍得花钱,也会花钱,很快就谋得安西都护府总督的职位。
他经管下的安西,兵力强悍,人们生活富足,本人当然受朝廷喜欢。
他对唯一的姐姐还是很有感情的,听说她年轻轻的就没了,心里难受,放下一切事务,向朝廷告了假。
领了一队近卫,星夜飞驰回家乡,给姐姐送葬。
刚回来,就听两个哥哥说了事情的经过,气坏了,杀上门去,狠狠打了姐夫一顿。
又警告袁家女眷们一回,让她们都收起心思,好好地对外甥女,否则就要她们好看。
曲家人一看,小如眉还有这么横一个小舅舅,都偃旗息鼓了。
不过,这个年代是父权社会,男尊女卑,袁阔再厉害,也不能把外甥女从人家亲爹跟前带走。
不过,曲家人也不敢再过问袁氏的嫁妆,袁阔说,他代外甥女管着,不会动一分一毫,等她需要时他会归还。
没两年,曲无涯就娶了续弦,续弦夫人姓楼,也是河东豪门,不过比起曲家、袁家的门第,还要差一等。
楼夫人眼光虽不远大,倒还算聪明,对曲如眉这个嫡小姐不打不骂,采用了捧杀的手段。
曲如眉到了十三岁时,还是小舅舅袁阔发现,外甥女鲁莽糊涂,眼光短浅,不认几个字,不会术算,更不会管家理事。
虽然生气,也是无可奈何,派了一个女师,讲道理如眉是听不进去了,培养性情也来不及了,只能强逼着教她多识字,学简单术算,会用算筹,勉强能看账本。
又给她培养了几个得力的侍女、仆妇,帮助她经管平日的琐事。
曲如眉十五岁那年,曲家开始给女孩寻夫家,找的人都不十分理想。
武将们年关轮流回京述职,袁阔到昔日同袍长孙宇家喝酒,见到了长孙宇的外甥,王守仁家的长子王善先。
他服侍大舅用了茶,两人到演武场,斗了一场枪,看得袁阔眼热,非要对战一场。
论武艺,袁阔略强些,论年龄,还是王善先占优势,两人互相欣赏,点到为止。
十九岁的王善先,身高七尺半,五官立体,科举已过,进士上榜,名次中等。
王善先得外祖和三个舅舅教养,文武双全,往那里一站,儒雅中带着爽朗。
三人谈天说地,把酒对盏,相谈甚欢。
袁阔找人打听一下这个王善先,不管是老师还是同窗,对他的评价都挺好的。
袁阔就给曲无涯写信,说相中了王善先当外甥女婿。
曲无涯无奈,亲自去了一趟王家,王家虽不是世家大族,爷几个都入了仕,王家老爷子是御史大夫,长子在军中当职,次子坐上了礼部尚书的高位,这就算很不错的门户了。
又见王善先长得一表人才,进士上榜,这是能当乘龙快婿的人选啊。
王善先人才很好,长得俊俏,又有出息,不到二十就科举上榜,多少人家想结亲。
陈太夫人想攀高门,还真没看上河东曲氏的姑娘。
曲氏和袁氏都不是小门小户,那是百年世家,门路广,消息来源多,很快就抓住王御史收受贿赂,谎报冤情的事实。
又打探到王尚书干得一些不法勾当,件件都能把王家拖下去。
几件事一压下来,王尚书马上妥协,答应了两家的婚事,还得积极地亲自上门求娶以示诚意。
曲氏过门这么多年,在王侍郎的训教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她知道自己少了教养,很多事弄不明白,大事都听丈夫的。
王侍郎让她出去,她才出面,不让出去应酬,她就不去,省得惹麻烦。
近来都城平静,她也没做什么,皇后娘娘跟她也没有往来,没是没非的见她干什么?
不去吧,人家是皇后,皇后是一国之母,不能明着违逆。
去吧,就怕自己不会说话,得罪了人还不自知,自己倒霉没什么,千万不要连累丈夫孩子才好。
还有,女儿王雪不到十岁,一起叫去什么意思啊?
什么意思?
西市那家烧饼店是皇后的买卖,上次有了冲突,店里的掌柜后来才知道。
掌柜的细一打听,知道礼部王侍郎是个厉害角色,在太后面前得脸,又很有手腕。
想着这种人不易得罪,就想让皇后出面调和一下。
何况,做生意都是以和为贵,把店里的人骂了一顿,让他们以后做事细心些。
都城里不比其他地方,街上扔一个砖头,就可能砸着王公大臣,公主贵女。
外人以为当皇后有花不完的钱吗?
国库和皇帝的私库钱多宝多,可跟皇后没关系,她说了不算。
皇后自己的私库里,除了自己的嫁妆,太后与皇帝的赏赐,就是按宫规发放的份例。
太后与皇帝的赏赐,无论是摆件,还是首饰衣物,都有记录在案,损坏或丢失都要入账。
想私库丰盈起来,就得自己想办法了,派人经营一些店铺庄园。
虽然身为皇后,掌管六宫,想掌控整个皇宫,及时得到有用的消息,就要给出不少额外的好处。
坤宁宫上下几百人,宫外还有娘家亲戚,二皇子府,是人就有私心,过哪个人的手,都可能会沾算一点,所以,看着不少的份例,平常使都不大够。
帝后大婚时,皇帝还是相亲王,皇甫妙上作为相王妃,娘家给了不少陪嫁。
有庄园、土地,还有一些店铺,这间烧饼店也是亲王妃的陪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