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09章 人性恶毒(1/2)

金氏这样的女子是人间富贵花,只能享福,一点罪也受不了。

都不必动大刑,几鞭子下去,就哭爹喊娘地招供了。

问啥说啥,对知道的事供认不讳,还交待了一个重要的情况,她住处有个隐秘的地下暗室,正养着买来准备炼油的几个孩子。

大理寺马上让把几个孩子救出来。

三男两女,大概有四五岁。

救他们的时候,他们正被锁在一个个木箱里,每天由专人强行喂食,养得白白胖胖。

这几个孩子一年多前就被养在金氏的地下室里,同来的孩子大约有十一人,如今只剩下这五个。

他们常年不跟人交流,说话都口齿不清,也交待不出什么有用的内容。

没办法,只能把他们暂时送到官府办的育幼堂看管。

那些专门负责喂食孩子和炼制人油的妖人全被抓了,他们个个都说,是被柴大人逼着干的,实在没有办法,一直求饶。

刑部、御史台、大理寺的几位主审气坏了,这还是人干的事吗?

找到了没用完的灯油,还有小孩子这些活凭证,加上高夫人和金氏的供词,还有制油人的交待,基本上可以定案了。

三司商量,谯国公柴宜用活人炼制续命灯油,阴狠缺德,依法重处,可判腰斩。

高夫人有心断绝丈夫子嗣,有违人伦,念其事出有因,从轻发落。

虽未参与制油事件,但对制灯油一事知情不报,判发配剑南道松藩县终生。

柴宜的几个孩子都不知道这些事,免于追究,但是因为柴宜犯法被处死,其身上谯国公的爵位被朝廷收回,不能再传爵位。

大家心中有数,柴家基本上是完了,大厦将倾,再没有以前的辉煌。

皇帝看了审讯记录,心情非常不好,柴家的先祖平阳昭公主是他们东陈皇家的骄傲。

柴顺华与华顺容都是他后宫的妃嫔,柴顺华还是七皇子的生母,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净给他脸上抹黑,显得他管理无方,显得他不具慧眼,不识人心。

处理谯国公是必须的,三司会审明白,这么大事,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皇帝看在平阳昭公主的面子上,把腰斩改为斩首示众,褫夺爵位。

罚没一半家产,给官府办的育幼堂算赎罪款项,其实家产由几个儿子去分。

妖女金氏凌迟,同谋的道士祝尘子凌迟,参与炼灯油的帮凶统统处以腰斩。

柴宾夫妇也要严惩,要不是他们先起了贪心,未必就有柴顺华谋杀王守仁夫妇的事,也不一定有华顺容要谋害柴顺华的事。

维持刑部的判决,流放丰州两千里,终生不得回朝。

七皇子没有那么多钱赔给王家,象征性地给付五千贯。

王院长家两个庶子喜出望外,长孙夫人又不是他们生母,生前对他们也咋的,现在死了,还能让他们白捡了一笔钱。

王右相心中不服,却也无可奈何,他过继了,明面上与王院长只是本族关系,连原告也当不上。

皇后心中不服,觉得对柴顺华处置过轻,不能因为她难产死了,就什么也不说了。

要废黜她九嫔之位,降为庶人,否则就要上宗正寺讨个说法。

皇帝被逼无奈,只能依了皇后,心中对她却不满意极了。

皇后也不在乎天子之怒,人犯了错就别让人发现,否则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开国十八国公之一的柴家从此基本覆灭,只留开国平阳昭公主的余威,还有一些枝节末梢的族人,西京无人不惊。

七皇子本来要替养母辩白,没想到皇后根本不惯着他,让人把案宗拿给他过目,并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了一遍。

皇后还讥讽地看他:“李蒙,你现在知道了真相,要如何自处啊?

你的外祖夫妇为了争夺青衣君祠的利益,撺掇着你的生母害人。

你的养母被逼着制了毒药,害了无辜的王院长夫妇。

你的养母后来为了报复你的生母,也为了争夺你的抚养权,杀了柴氏,一还一报,有意思吗?”

七皇子脸色苍白,毕竟还是十多岁的小孩子,面对这么复杂的事情,他有些茫然无措了。

他一出生,生母就没了,一面未见,哪来什么感情?

养母一直对他不错,不过,总有大宫女和柴家人反复对他提起生母柴顺华,让他知道华顺仪不是他的亲生母亲。

所以,他心里与养母也亲近不起来。

只是到底与养母相处十来年,知道了这样的真相,还是万分难受。

皇后道:“有些事怎么想也想不明白,是因为一开始就错了。

柴氏是个自私恶毒的女人,她见利忘义,害死了王院长夫妇。

她瞒上欺下,逼迫华氏制毒。

所以华氏反扑了,不然,为什么华氏不害别人,只害她呢?

一切皆应在因果之上,告诉你知道真相,是不想你胡思乱想,把一切过错推到假想的敌人身上。”

七皇子心中怨恨王皇后,少说这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谁不知道,她是汝南王氏的姑娘,王右相的干妹妹。

而受害人王院长夫妇恰是王右相的亲生父母,爱屋及乌的道理,七皇子还是懂的。

从深处想,恐怕王皇后还有别的心思,八弟是嫡出皇子,可是排行靠后,年龄还小,她要慢慢地为儿子清除障碍。

大哥、自己都是她想清除的目标,大哥与长孙家有仇,差点毒死长孙老侯爷。

大哥的生母杨氏与王家也有大仇,差点害了王皇后的侄女。

而自己,生母柴氏出身名门,是开国十八家国公之后,也是平阳昭公主的后人。

父皇又宠爱自己,对八弟有隐藏的威胁。

皇帝把崔贤妃的罪行告知崔氏家主,逼崔家拿出态度。

崔家上次因为崔驸马害十九公主的事情,受了牵连,如今混得不如意。

现在崔贤妃干的事发了,更怕连累自家,竭力撇清关系,随便帝后处置。

皇帝便把崔贤妃贬为庶人,赐她自尽以保全崔氏家族和儿子。

皇后见崔氏服毒自尽,死前留书,把一切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也有些兔死狐悲了。

亲自在皇帝面前给她说情,人死灯灭,她做的事隐密,也没有什么证据。

建议以婕妤的身份葬入妃寝园,给四皇子留些脸面,别影响这个儿子的前途和婚姻。

皇帝一想到儿子,顿时心软了,就照皇后的意思办吧。

王右相想借这个机会,给父母追封个头衔,照样让皇后否决了。

气得王右相病了一场,很多天不搭理皇后。

皇后也不在乎大哥的怨怼,抓紧时间写了一纸建议书,给了皇帝和宗正寺,让他们以此为重点写出《宗室外戚内规》。

重点在于约束宗室子女、媳妇和下人,不许无故戕害百姓,不许仗势欺人。

具体列出一百三十六条来,要是犯了条款,就会得到相应处罚。

老宗正过世之后,皇室的老人相继过世,没有合适的人选。

这一辈中,宣王是皇帝的长兄,从年龄和身份上都很适合当宗正。

皇帝只好让宣王夫妇从陇右来都城,住了宣王府,让宣王在宗正寺当了宗正,甘凉二州的事务全交给了儿子和女婿管理。

宣王夫妇对皇后的建议深以为然,越是天皇贵胄,越要注意言行,便是不能为国杀敌,不能为国争光,也要循规蹈矩,不能随意害人。

想着先皇在时,没有怎么严管,那些皇家子女和宗室子弟干了不少缺德事,在百姓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到现在,去青衣君祠上香,还有人谈论起当年梁王殿下宠妾灭妻的事。

十四皇弟高平王害曲夫人后遭了天遣,到现在还有人把那事当成因果报应的案例,讲给家中小辈听,劝小辈谨慎行事。

还有十九公主的遭遇,也是典型恶毒女人该有的下场,无人同情只有讥笑。

四皇弟的后宫也是乱糟糟的,之前的杨婕妤因为恶毒行事,被先帝厌弃,堂堂太子妃当不上皇后,简直混成了笑话。

现在又出了柴顺华害人致死,死后还被贬为庶人,一件件都是笑话。

崔贤妃不贤,私藏毒药,华顺容居心叵测,算计皇帝和后妃,这二人下场也很凄惨了。

新律实行没两个月,就有庆王的幼弟李长源家一个贵妾的娘家,兰氏黑夫人来告官。

说李九的继夫人十分恶毒,容不下妾室。

正妻容不下妾室不算什么,发卖或遣回娘家都可以。

万不该害人致死,还用了最恶毒的手段。

两年前老庆王过世,现在袭了爵位的是庆王世子李长德,这人是个聪明人,在宗正寺任职。

他一母同胞的幼弟名叫李长源,在庆王一脉中排行第九,人称李九公子。

这人从小就是纨绔子弟的典型,头一任妻子就被他生生气病了,病了两三年就没了,留下一儿一女在后院自生自灭。

李九因海东青跟青衣君祠发生冲突之后半年,家族做主给他续娶了渤海高氏的小姐。

说媒的是吏部郎中高蚑大人,说的是渤海高氏长房长支的高十九娘,也就是与王霆订过亲的那位。

那位与汝南王氏退亲之后,又定过几次亲,因高氏提的条件过高,最后都黄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