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89章 未雨绸缪(2/2)

曲夫人在世时,是个糊涂虫,一向看不起小姑子,小姑子当梁王妃时太窝囊,她没得到好处。

后来,又怕小姑子诈死的事会连累自己家,对她很厌恶。

小儿子王震出生后,更是不让看。

她是个蠢的,你不喜欢别人,难道别人就喜欢你了?

所以,皇后不喜欢曲氏,也从来没正眼瞧过曲氏的小儿子王震。

倒是对后进门的袁夫人十分友善,对她生的儿子也爱屋及乌。

袁夫人是真正的大家闺秀,聪明通透,与曲氏那种丧母长女不是一个赛道的。

她知道互帮互助的道理,也知道看人眼色,当然能与小姑子关系处好。

所以,皇后对她母子也极好,有好事就想得起她,三天两头赏下来宫里的好东西。

看这会,七岁的成康依偎在皇后姑母的怀里,幸福地吃糕点呢。

袁夫人看姑侄俩个关系好,心中也欣慰。

趁机说起,想让成康来宫里读书的事,皇后也爽快地点头同意了。

皇帝的孩子少,那帮先生挺清闲的,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也没有问题。

袁夫人试探着问:“娘娘,闹闹也想上宫里来读书,不知您的意思?”

皇后考虑一下,也点头了:“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成康都来了,不让闹闹来,大哥与两个大侄儿心里该不痛快了。”

几个人吃过午食,孩子们都睡午觉了。

皇后也觉得有些困乏,眯着眼睛养神。

袁夫人让几个侍女先回避,几个近侍有些犹豫,皇后却听见了,挥挥手让宫人先避开了,看这样子,估计嫂子有事要说。

皇后这位嫂子武艺高强,近侍们有些不放心,通过眼神表达出来。

不过,皇后却没有感觉袁氏有什么异常,摆手让众人退下。

彼此又没有什么过节,王家暂时还用得上自己,怎么可能对自己有什么加害行为。

嫂子面露为难,说话吞吞吐吐,肯定也是觉得有哪里不妥。

袁夫人为难地道:“娘娘,进宫前,大人让臣妇传几句话。

臣妇是后进门的,王家的很多事都不清楚,也不知道传这话,恰当不恰当?”

皇后一听,就知道他哥要闹幺蛾子了,她睁开眼:“既然来了,肯定想说,那就说来听听吧。

嫂子不知道的,大哥心里清楚,他要是有非分之想,本宫是不会理睬的。”

袁夫人道:“大人说了,眼看王院长和长孙夫人三周年快到了,想给他们要个追封。

王院长追封为礼部尚书,长孙夫人追封为顺国夫人,可使得?”

皇后听了,半天没说话,后来皇后半眯起眼来:“是大哥的意思?

还是宗族的意思?”

袁夫人也有些忐忑不安。

她是半路嫁进来的,王家的事不是太清楚。

她只回答问题:“宗族的意思,你大哥也是赞成的。

汝南王氏的历史还是有些浅薄,目前能说得上任过高职的,就是王院长夫妇和你大哥父子。

王院长过世了,死后追封一下,也能提高王氏的声望。”

皇后沉着脸道:“所以,汝南王氏想以一己之私,让陛下追封两个无德无行的人?

大嫂回去告诉你夫君,大哥过继了,跟那两位没什么关系,不要替他们出头,本宫听着不高兴,影响兄妹情分。

善恶到头终有报,有本宫在一天,王院长夫妻别想得到任何死后哀荣。”

袁夫人听了大惊,她当然不知道,青衣君就是王元娘,也不知道青衣君当姑娘时跟王守仁夫妇的关系。

听说王院长夫妇干的事,彼此没处好,哪是什么父母与女儿,比仇人还不如。

却没明白,丈夫为什么认王元娘为义妹,对她却比亲妹妹还好,大事上几乎言听计从。

但是袁夫人不是蠢人,她知道王善先跟王院长夫妇的关系。

虽然从表面上断亲了,毕竟是有血缘关系的亲生父母,想给父母要死后哀荣也很正常。

不正常的是,他为什么不自己写信给皇后说啊?

非要自己先来探探口风。

袁夫人以前听丈夫说,皇后娘娘是汝南王氏的孤女,说是在汝南老家的远支。

因为瘟疫家里人死绝了,嫁人后又过得不好,被丈夫打骂,关在后院想害死,和离之后才上都城来投奔本家宗族。

丈夫看元娘长得像青衣君,身世又让人同情,才认她为义妹,记入自己现在的这一支去。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