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放下放不下(1/2)
华美人几个太医商量了一下,制订了一个治疗方案。
每天华美人和张院判负责给公主把脉,掌握公主的病情。
再由那位精通针灸的冯太医给长平公主扎针,每次用针十三枚,行针一刻钟左右。
神医谷的清脑丸每日早晚两次,每次服一粒。
太医院配的安神补脑液效果不错,每天一碗,慢慢养着吧。
事情大发了,长平公主到现在还没脱离危险,总要结个尾吧。
皇帝恶狠狠地盯着皇后,要不是她多事,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现在可怎么办啊?
皇帝又心疼女儿,又怨恨皇后,还有些不知所措。
皇后道:“孩子们,虽然你们不是母后亲生的,在母后心中都是一样的地位。
当人父母的,当然会喜欢那些乖巧听话的孩子,也喜欢讲义气有英雄气概的,或者活泼可爱的。
你们说对不对?”
下面的皇子公主这会儿可乖了,连声应是。
皇后又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们回去看看东陈律法和宫规,不懂的可以问各自的母妃,再不懂可以来找崇文馆的先生和你们的父皇。”
众皇子公主又赶紧答应,他们又不傻,皇后这么厉害,谁敢惹呢?
长平公主顶撞她几次,得了什么下场,现在还生死不知呢,父皇也没招儿,何况他们?!
皇后点头微笑:“明日起,先不必去崇文馆读书了,母后让人改造一下那崇文馆,砌火墙,挖地暖。
等过了年,就差不多了,到时候再去。
你们叫本宫一声母后,母后定不会让你们冻着,更不会让你们再中了炭毒。”
皇子公主们边声道谢,一个个的满脸巴结,小嘴可甜了,皇帝看着都眼气了。
皇后让跟着来的各宫的乳母和宫人,把自家的孩子带走,还分别赏了孩子们一些文房四宝,鼓励多练习识字和书法。
让人把韩志逸送出宫,亲手交给韩五娘,还给一些药片,写了服用方法。
然后,跟皇帝商量,怎么处理这些教师。
最后决定,那位教《易经》的张先生是从国子监抽调过来的,甭管他教得如何,敢顶撞帝后,又这么多牢骚,肯定不能用了,直接开除,让他滚回老家去。
女教席刘自持是教规矩的,她一贯表现不好,自己都不懂规矩,直接辞退。
还有两位教师水平一般,人品也不大好,原路退回。
太子少师杜先生还可留用,为首席教官。
借调弘文馆的林先生来教四书,借调翰林院的孙大人教五经,借调国子监的顾廉来教书画。
再借调军中的一位霍将军来,顺便教些骑射的基本功。
原来教女红和乐器的两位女师据说水平还不错,人也中庸,暂时留用。
另请了大理寺卿元成碧家的冷夫人来教律法,老宗正的夫人公孙氏来教规矩。
皇帝走的时候脸色非常不好,关键他心烦气躁,又不知道该冲谁发火。
女儿生死未卜,可皇后也没有做什么,难道说喊救驾不对?
就算不长平不是冲自己来,冲皇后去也不行啊,人家是嫡母,是一国皇后,于公于私,众臣也不可能站在长平一边。
处理那些暗龙卫?
人家的主要责任就是保护皇帝和皇后的安全,有人冲撞帝后,你让他们无动于衷?
王右相接到妹妹的飞鸽传书,简单把今日的事写了,让他有个心理准备,长平公主受伤,杨家或许会叫嚣。
不用客气,文要敢打嘴仗,武也不必手下留情,在生意上,更是要布局,趁机把杨家在都城的生意挤压一下。
另有一件事,调查原国子监的张秋恒,看什么情况?
他敢说实话,可见是有点个性,胆量也不小。
他今日揭了皇帝的短,肯定没了出路,如果他的学问与人品尚好,可想办法弄去福寿书院任教。
韩志逸小姑娘回到家,就把今天发生的事告诉了韩五娘。
五娘一听女儿中了炭毒,大吃一惊,马上摸她的额头和脖子,觉得温度不高,再搭一下脉搏,心跳还算平稳。
请了大夫给看,觉得没什么大事。
宫里给的药方很对症,认真喝上几天就好了。
至于皇后娘娘赐的小白药片,却不知道是什么?
其实就是英英教皇后和良玉的,用柳树皮和绣线菊手搓的阿司匹林呗。
吃了能软化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对头痛很有效。
韩五娘看女儿没事,心也放下了,开始有些忧心了。
长平公主现在受了重伤,多少跟自己女儿的事有点关系,杨家会不会迁怒自家。
回头又想,怕也没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呗。
盼盼也是皇帝的亲生女儿,虽然不敢明着相认,对孩子的态度也还好。
再说,盼盼一向很乖,今日的事不赖她,孩子是受害人呢。
韩五娘想想又笑了,幸亏跟皇后交好,这女人可挺厉害,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讨厌的长平公主干翻了。
关键杨家怕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你们家外孙女先冲撞帝后的,暗龙卫护主理所当然。
这件事说到大天去,也不能说公主冲撞皇后是对的,那可是一国之母。
做为女儿,这是大不孝,做为臣下,这是犯了天条。
随后,韩五娘和林家都收到了王右相的密信,内容也是说这件事,明着不怕,文武都能干得过他们。
皇后娘娘和王右相的意思是,必要时,几家联手,挤压杨家在都城的商业势力。
五娘不怕明着斗,就怕杨家来阴的,一定要防备着,一来是怕他们进行暗杀,故意制造事端,二是怕他们在商业上攻击韩氏或袁氏的商队。
长平公主一直在掖庭宫原来的住处养伤,华美人和几个太医真是尽力尽力,留住了她的小命,可是留不住她的健康。
原来预计的后遗症全都出现了,她脑子受伤,遗忘了许多事,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下降,整个人的言行举止如八九岁的幼童。
而且她的手脚有些不听使唤了,常常会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连走路、上厕所这些小事也得有人帮扶,否则就不能顺利完成。
杨家人知道时,气坏了,纷纷上书给皇帝要个说法。
皇帝这次也生气,杨家这么咄咄逼人,跟他要说法,他还一肚子火呢。
杨家有什么资格?
自己是君,他们是臣,他们家的姑娘就是个鲁莽骄横的,养的儿女也都不是好东西。
想着长子李蕴因为不想让别的女人当皇后,敢给自己这个父亲下毒,差点要了自己的命。
又想着女儿长平敢顶撞帝后,还不是一次,要是上纲上线,都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他心疼自己的骨肉,没舍得下狠手。
现在,皇后还因为此事怨恨自己,寻常不给好脸色。
皇帝也光棍了一回,把杨家人叫到御书房,请了太子少师杜先生前来,把那日的详情说了一遍。
然后,皇帝下了结论,长平公主自私骄横,在崇文馆欺负姐妹弟兄。
又心思恶毒、目无法纪,多次冲撞帝后,才有此下场,正是咎由自取。
此事不关皇后的事,也不关暗龙卫的事,更不能牵连其他人。
杨家人也是憋屈,暗自叫苦,长平公主也是的,你怨恨皇后,暗自下手嘛。
大庭广众明着冲撞,哪还有道理可言?
现在有这个下场,以后还有什么前途?
国子监那位张秋恒先生,寒门学子出身,考中进士科后,被安排进了国子监。
他家境不行,没钱活动,一直升不上去。
皇帝让国子监派一位博士,借调到崇文馆教皇子皇女,张祭酒知道他有真材实料,就推荐了他过去。
原来想着让他跟皇帝和皇子公主们把关系处好,以后有人提拔,谁知这人太直逼刻板,常被皇子公主们嫌弃,后来也就破罐子破摔了。
王右相一寻思,有真才实学就好安排,知道他在都城没有宅子,是租赁的一个小破院。
家里媳妇天天嫌弃他无能,儿女也对他多有怨言。
用福寿山下碧桃村的一栋五进大宅,外加年薪一百二十贯钱,就把张先生一家给忽悠过去。
本来张先生还有点疑心呢,还想再等等,他媳妇就连哭带骂的,把他逼得赶紧收拾东西,恨不得连夜就去福寿书院。
紧接着,有几拨刺客在王右相上朝的路上刺杀,没想到王右相早有准备。
王右相骑的马是匹神驹,速度极快。
跟着的马车里有长枪、弓弩、马刀、还有土炸弹,车后跟着的四个近卫也是南台刘家给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