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多行不义必自毙(1/2)
王侍郎关心地道:“马总管是难得的好人,听说您九岁入宫,到现在,在宫里四十年了,该为自己打算了。
区区妆品,要是效果好,就全是马大人的功劳,要是没效果,就不必提了,您看好不好?”
马太监听了这话有些感动,点头道:“王大人,您是咱家的知己啊!
放心,咱家一准把这事办好,有了好处大家都好嘛。
要是没什么效果,咱家就不提这事,省得太后不痛快。”
胡僧想好后就开始在各大庙宇发出豪言,说自己在天竺四眼天神庙修行时,寺里的师傅看他诚心皈依,赐给他一种神药,人吃了可以返老还童,延年益寿。
大家都说他在吹牛,他在都城里混了十来年了,要有这种神药,还用到处混吃骗喝吗?
胡僧就到陈留侯的府邸求见,陈留侯早就听到传言,心里半信半疑,现在既然到了自家门口,就见上一见,见识一下所谓的神药。
两人见了面,陈留侯看毕士钱有一副佛相,心里先认可几分。
又听胡僧一通白话,并拿出一丸神药,让陈留侯找人试药。
陈留侯就让府里的老仆人上来试药,看看效果如何。
老仆人不敢违逆主人的意思,就把心一横眼一闭,吞下药丸。
过了一会儿,觉得神清气爽,精神比平常好多了,就坦言自己的感受。
陈留侯大喜,花三千贯钱买下十粒药丸。
胡僧自到中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摆在眼前,激动地心都跳到嗓子眼,好容易才压下来。
太后用了马太监献上来的乌发粉和面膜,又吃了陈留侯送来的益寿药丸,效果极明显,心情大好,就赏赐给马太监不少财物。
马太监要分给王侍郎,王侍郎如何肯要,不但不要,还送给马太监一些财物,劝他找个地方买个宅子,将来出了宫也有个地方去,马太监十分感动,这是遇到贵人了。
太后对比了服用国师丹药和胡僧丸药的效果,觉得胡僧的药丸更好,吃了药,精神抖擞,心胸敞亮。
不似吃了国师丹药后,腹中隐隐作痛,心烦气躁,夜不成寐。
就把国师进献的丹药停了,只吃胡僧进献的丸药,一天强过一天。
加上马太监源源不断提供的妆品,白头发慢慢变黑,发质变粗,还有了光泽。
面部变得细白,一些细纹也平了,两道法令纹也变浅许多,整个人状态极好,仿佛年轻了二十岁。
后宫众人见了,无不赞叹。
不久太后就召见了胡僧毕士钱,见这人一副佛相,顿时心生好感。
又听他讲经变故事,还讲早年游历时的经历与见闻,十分感兴趣。
王侍郎多方查探,掌握了国师违法乱纪的证据。
还发现一件有趣的事,跟国师的大弟子灵风有关。
灵风俗家姓张,小名张全,父亲是白云山脚下一家大户的佃农,长年劳累,勉强顾住温饱,家里挺穷的。
张全四岁时父亲先去了,六岁时母亲也病故了。
有一个妹妹张星,那年才四岁。
兄妹俩养不活自己,灵风求了本家一个叔叔,让他收养妹妹张星。
那叔叔自私小气,家境一般,怕给自家增加负担,不肯收留。
张全把自己卖给白云山上的道观做杂活,得了二十贯钱,把钱给了本家叔叔,他才勉强收下张星。
后来,白云山天师洞的智仙师傅去玄真观办事,见了张全道童十分喜欢,就收他为徒,道号清明,带到天师洞侍候他。
智仙师傅悬崖失足过世后,清明到千阳山全真观拜到全真子门下,因长相帅,识字,会讲道经,当了入室大弟子,改号为灵风。
没多久,灵风就发现国师不是什么好人,想离开却没找到更好的地方去。
国师虽不是好人,却能带着弟子们一起发财,灵风就想着多攒点钱,将来把妹妹接出来,过好日子。
张星在堂叔家将就度日,家人对她不大好,吃不饱穿不暖,瘦弱得可怜,有干不完的活儿。
她九岁那年,因为一件小事,挨了堂婶的一顿打,还关在柴屋,不给饭吃。
张星万念俱灰,打听着哥哥的下落,一路要饭寻到千阳山全真观。
全真子正要给太后炼丹药,需要九个童男童女入药,见了来寻的张星,就哄了她,把她秘密杀害,入了药。
这件事说隐秘也隐秘,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每年到处找童男童女,动静不小,参与的人也杂。
全真观内光道士就有三百多人,山下佃农几百户。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多了什么样的人都有。
只要肯花钱,肯下功夫,就有肯说隐秘的人。
王侍郎花大钱买了消息,找个借口,把知情人秘密关押起来,并把这件事告诉了灵风道童。
灵风听了心神俱裂,恨自私不贤的堂叔堂婶,恨缺德狠毒的国师。
最后他想报仇,就投靠了王侍郎,答应在关键的时候助他一臂之力,杀灭国师那个坏东西。
这日,太后召见了胡僧,听他讲了一件报恩的异事,心情极好。
胡僧刚走不一会儿,太后正要喝茶用点心,就有王侍郎求见。
太后心情极好,就同意了。
王侍郎不是空手来的,送上一对黄金镶粉紫色珍珠指环,太后大喜:“王侍郎,你有心了。
上次哀家过寿辰,你就进献了一颗极品白珠,哀家还说你可真舍得,将来哀家成仙时,要带走的。
这次,又送来这种罕见的彩色珍珠,哀家喜欢极了,让哀家怎么赏你呢?”
王侍郎跪下恳求:“太后娘娘,上次您说过,要给为臣做主,为臣日盼夜盼,总也不见下文,心里十分着急。”
太后沉下脸来:“哼,你也是礼部正四品的官员,就那么盼望我处置你的亲祖母?
我朝以孝为尊,你这是大不孝啊!”
王侍郎把头磕到地上,一言不发,态度坚决。
太后叹口气,问道:“王侍郎,哀家交给你的差事办得怎么样了?”
王侍郎抬起头来,回禀:“回太后,人选都有了,就怕太后舍不得。”
太后听了皱眉,问道:“别卖关子,是谁呀?”
王侍郎道:“您先处置了那要害下官儿女的恶妇,臣才敢说。”
太后都气笑了,半晌才道:“小马,传哀家懿旨,前王御史之妻,礼部尚书王守仁之母陈氏,自私狠毒,为求利益慌报前重孙子孙女的生辰八字,耽误修陵大事,赐六十大板,生死由命。”
王侍郎听了,向太后叩头,直呼太后赏罚分明。
一边跟马太监互递眼色,马太监知道王侍郎的心思,决定给兄弟除了这块心病。
官家打板子,讲究很多,有的打下去,不见外伤,内里骨折筋断,轻则伤残,重则一命呜呼。
有的打下去,血淋呼啦,瞧着严重,都是外伤,用上好药,月余也就结痂转好了。
王尚书听了懿旨大惊失色,这是怎么说的,娘什么时候惹到老太后了?
马太监也不客气,直接跟王尚书道:“虎毒尚且不食子,您家老夫人比虎狼都恶毒。
王侍郎虽过继了,到底也是叫了她几十年祖母啊。
她倒好,私自跟国师说,王侍郎的长子和幼女生辰八字与国师所说正好符合,可拿去生祭皇陵。
太后命咱家去户部和吏部查询,才知道,王侍郎的长子和幼女生辰八字与国师所算的不符,两个孩子勉强逃过一劫。
太后生气,想了许久,才下了这道懿旨,您就领旨谢恩吧。”
王尚书听了暗暗叫苦:娘啊,至亲血脉,您何必要做这样事,王雷和王雪是我的亲孙子孙女啊,怎么就让他们去生祭皇陵。
我是不喜欢长孙氏和她生的两个孩子。
可我也没想过,要灭了他们啊。
如今,嫡女王善一没了,获封青衣君,几个哥们弟兄也借了光。
我与嫡子王善先断了父子关系,宗族把他过继给王子安了,长孙氏一双儿女都不在家,她也老实许多。
再三求马太监,马太监似笑非笑,只说让他赶紧去求太后开恩,看能不能免了这顿打。
王尚书前脚出门,马太监后脚就让人动手,这一顿打,就是奔着要老夫人命的,她如何能躲得过?
六七十岁老太太,一板子下去,屁股开花,痛呼声传出二里地。
打到第十板,腰就断了,人也半昏迷状态。
刚打到二十时,就进气少出气多,便是寻来神医华佗也未必救得了。
六十大板打完,七窍出血,早死得透透的。
王尚书求见太后,太后知道为了什么,自然不肯见他。
王尚书跪在皇宫大门外不走,直到马太监领人回宫,见了王尚书似笑非笑道:“王大人,别跪在这里了,打都打完了。
您要是真有孝心,赶紧回家去,多花点钱,给老夫人请个神医瞧瞧吧。
太后有话,生死由命,咱家也是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