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2/2)
挡不住心中向往,希望有个那样的景观。
皇后坐在那个位置上,她想在坤宁宫内外种桃树,谁也不敢说不行,把原先种的梅花移到别的地方,全都种上桃树。
宫里就有人传言,说皇后市侩,梅花高洁,却不能产生效益,她不喜欢。
桃花轻浮,却能产桃子,有收益。
王皇后知道后笑笑,这个理由也挺好的。
原是凡人,离不了人间烟火。
那些嘴上高洁的人,还不是想吃肉蛋海鲜,穿绫罗绸缎。
桃树用处很多,花、叶、根、果、核皆可入药,果实美味可口,能做很多食品,的确比梅花的用处大。
马良也找了个机会来拜见皇后,感谢她当年的救命之恩。
王皇后狐疑:“可是,你看着面生,本宫记不清楚什么时候救过你呀?”
马良道:“皇后娘娘贵人多忘事,当年奴才冲撞了郑淑妃,她要让人杖毙奴才。
娘娘新婚进宫看望淑妃娘娘,动了恻隐之心,替奴才说情。
事后,奴才的干爹去面谢您,您还赏了他一锭马蹄金。
干爹回来让奴才记着,以后报答娘娘。”
王皇后听了这话,才勉强回忆起当年的事,面色苍白。
原来自己的身份,有这么多人知道。
马太监的干儿子有五位,都跟着姓了马,这五位手下也各自有许多人脉。
大哥之前交待过,可以互惠互利。
可这人心隔肚皮,既不能得罪,又不能全信。
马良赶紧跪下:“皇后娘娘,奴才是知道好歹的,您的大恩奴才一直记得,决不会背叛娘娘。
但有差遣,必当竭尽全力。”
王皇后道:“本宫可以相信你吗?
如果你敢把这事泄露,就别怪本宫心狠。”
马良再三表忠心,王皇后才勉强相信了他,想办法给他提高了职位,让他去上林署当了署令。
官职虽不大,动作好了是个肥差。
马太监跟大哥关系再好,也都是过世的人了。
他的干儿子又远了一层,还知道自己的根底。
不过,人性趋利,你给他们好处,他们也知道好啊。
其实自王皇后入宫以后,对各处还算宽松,只要各处按时请安,其他的也没刻薄要求。
宫里的供应比以前还好一些,宫人们也都慢慢安心下来。
宫里有五马相帮,马忠在御前当总管,马明在坤宁宫当总管,马辉在掖庭宫当总管,马秀在慎刑司当上主管,马良到上林署管事。
内务府重要岗位上,也是五马安排的人。
宫外有王家、袁家、韩家、林家负责供应宫中所需的东西,彼此信得过,谁也插不进手来。
只要货真价实,宫里每月下拨的钱绰绰有余。
王霆把昌乐山的矿石渣收集起来,分批卖给小姑王善惜。
王善惜让人淘洗后,筛选了宝石原料,自己不会加工,还得远远送到都城,由袁掌柜送到皇后那里去。
皇后加工好了,返回一大部分,一些特别高级的宝石自留,用人造金刚石抵账给王善惜。
皇后自留的宝石送到将作监,让那些制作大师给设计制成高档珠宝,画成图册。
图册给袁掌柜,只卖给皇亲国戚和世家大族,价格不用说,自然是贵得要命。
除本钱,收入分作三份,两人各拿一份,一份用来做慈善。
皇后的陪嫁地,不许种果树,只种粮食。
马良懂事得很,领着手下人把皇后的三千亩地和山楂园子经管起来,真是言听计从,兢兢业业。
王相不大懂,明明一亩园十亩田,妹妹又有门路,为什么不种果园?
皇后让人传话,种果、种花是为了卖给富人,图赚钱,无关民生。
现在身份不同了,不能光图赚钱,要做样子给外人看,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还是粮食。
清明后,御花园牡丹盛开,十分壮观。
皇帝让一些亲近的重臣来游玩,吟诗作画,着实得了体面,一个劲赞叹皇后能干。
皇后也爱听好听话,领着后妃来品评众人的诗画,得了好评的作者,奖励两盆上好的牡丹。
端午节来临,王皇后进宫后过第一个大节日。
过节一直有相应的美食,东陈地盘大,以黄河为界,南北饮食不同,北方主产麦子、谷子,南方主产水稻。
永安也不受楚文化影响,并不吃粽子,也不吃青团。
吃什么啊?
吃油炸糕、菜角、麻糖之类的。
制作糖糕要好吃,真有一些窍门。
新麦子下来了,磨成细粉过筛子,用开水烫熟,不要使劲揉,而是把面絮晾凉,往里面再掺少量的干面粉和豆油和匀。
分成小团,湿布盖着醒发到足够时间,再包些糖粉,虎口团着收了口,去掉多余部分,团光滑了。
小火慢炸,色泽金黄,外酥里软,非常好吃。
菜角制法与糖糕类似,只是要包韭菜、粉条、鸡蛋调的馅料,菜角边要捏严实。
不然下油锅后受热鼓胀,容易露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