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58章 诸报皆从业起(1/2)

太子妃被野蜂追赶叮咬,不顾脸面当众脱衣。

多少宗室子弟,护卫园丁都瞧见了,太子多要面子谁不知道,这下子要闹心死了。

还有,这次马蜂蛰伤非常严重,不知道会不会留下后遗症?

万一嘴歪眼斜,皮肤粗糙,多恶心啊。

太子妃本来年过四十,容貌和身体在走下坡路,太子以后当上皇帝,自然要选美入宫,半老徐娘本就比不上青春美艳,要再顶着一张有后遗症的脸面,会有什么结果,就不用说了。

太子妃够倒霉了,偏还跳出来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替王家姑娘打抱不平来了。

这位爷一般人可不敢惹,是老皇叔宋王老殿下,正是七彩鸳鸯冠的买家。

他听说了太子妃干的事,真是气得跳脚,一个劲骂娘。

老皇叔爷是太子的爷爷辈,皇帝还得叫一声老叔。

少年时遇到永安之乱,先帝带着太子和宫妃们出逃。

宋王殿下领着十六卫中留守的兵,奋力杀敌,抵抗了两个多月,后来与前来都城解围的几位节度使联手,平定了永安之乱,立下大功。

可惜,年仅二十六岁的宋王殿下在那场大乱中受了伤,没了一只眼睛,失了一只左臂。

家里人也在那次大乱中全死了,宋王当时恨不得跟着家人去了。

先帝回到都城,对这个小弟十分怜惜,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去黔中道当了大总管。

因为宋王妃祖籍在黔地的充州,如今家人全过世了,他也伤残了,就想在那那边过些安稳日子,怀念怀念生前相处甚好的媳妇。

没几年,老皇帝过世,相王即位,对这位比他年龄还小的老皇叔也很优待。

没想到在宋王殿下四十六岁那年,红鸾星动了,他碰到了喜欢的人。

是当地土族的一个小孤女,十七岁的香橼,觉得她长得像王妃的模样,非要强娶。

因为这事,差点引起土族的叛乱,双方僵持不下。

最后皇帝派人去土人部落谈判,允许土族在栖息地溪州自治,允湘西土族的族长由土人自己推举。

有族长发话,那小孤女不得已只能嫁给年龄可当她爷爷的宋王,成为他最宠爱的小妾。

香橼嫁过来之后,后院只有她一个人,专房专宠,却常常闷闷不乐。

香橼伺候宋王的十三年间,还算循规蹈矩,给宋王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她今年过三十岁生辰。

已经五十九岁的老殿下自觉身体大不如前,亲自来了一趟永安,想上奏皇帝,给香橼请封宋王妃,给长子请封世子。

老殿下到了都城,在东市、西市逛了一遍,给老婆孩子买了不少东西。

来前听说都城的东市西市和延寿坊有许多金玉首饰店,就想顺便给王妃订制几件与众不同的首饰,当成生辰礼物,也表达自己的心意。

去延寿坊逛各家的珠宝店,给王妃和女儿买了许多首饰,等他逛到惜雪金玉店时,一看店家推荐的图片,就相中一顶七彩鸳鸯冠。

店家有些迟疑,问了他的身份地位,这种头冠不是一般人家可以佩戴的。

老殿下把自己的身份一说,店家一听是给未来的宋王妃制作,满口答应,暗自把价格提高了五成。

这种有权有势还有钱的老人家,不坑还待何时?

宋王老殿下这次来都城办事十分顺利,皇帝一听老皇叔的要求,寻思着老皇叔这把年龄,要立世子也应该。

看到要把妾室提为王妃,虽然心里有点不得劲,不过这种事也不影响朝政大局,而且为了提高世子的出身,也算常规操作,就同意了。

过了几天,头冠做好了,宋王老殿下看到成品的七彩鸳鸯冠挺满意的。

用中等宽度的硬金丝编织成一个花冠,上面通过焊接、镶嵌、粘合等技术,用了九十九颗各色宝石。

花冠四角各出一根粗金丝高挑,每根挑梁垂挂着七只彩金制的空心小鸳鸯,个个形态不同,眼睛用黑玛瑙镶嵌,羽毛用七彩的水晶宝石切片粘接,十分漂亮。

老殿下想让商家在头冠上加一朵彩金编制的牡丹花,就暂时没取走。

就那么几天,这七彩鸳鸯冠就让贵妇们传扬出去,太子妃生了占为己有的心思。

为啥说太子妃不要脸呢,你相中了就跟人家谈谈,再订制一个比这更贵重好看的也没问题。

她才不呢,一来因为她霸道,二来因为她贪婪不想给钱。

要订制东西,先要给五成的订金,成品后付尾款。

她觉得以自己的地位,王家应该主动来巴结她,她要什么必须双手奉上才是。

宋王老殿下听了近侍学回来的传闻,给他制作七彩鸳鸯冠的小娘子因为给客户保密,差点被太子妃杖毙。

虽然人没死,却被当众削发代首,如今不知下落。

老殿下是性情中人,一听就气坏了,这叫什么事啊?

老人家活了几十岁,从来没听说过白要东西不给钱,不给钱就算了,最多算不要脸。

要不到东西就要打死人,这还有天理吗?

这还讲国法吗?

这样的人当太子妃,以后母仪天下,东陈国还有好吗?

大朝会的时候,宋王老殿下直接上殿,当众指着太子的鼻子就骂了一顿。

说他有眼无珠,选了杨氏这样的败家娘们,要是她以后当了皇后,皇家的脸都让她丢尽了。

又说太子妃不要脸,于国于民没有一点贡献,倒是会仗势欺人,讹人东西。

众人面面相觑不敢吱声,老人家在永安之乱中起了大用,把家当和家人全部押上。

家产尽数用完,家人全没,自己也伤残了。

历经两任皇帝,对他都是恭敬得很。

如今老头儿急眼了,太子也没法子,面红耳赤,恨不得掐死太子妃。

一天天,净给老子丢人现眼的。

父皇骂了,皇叔爷骂,下面的文武众臣当面不敢说,背后都是讥笑和小瞧。

宋王殿下随后收到一封从天而降的信,里面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

这封信自然是青衣君写的,内容与给皇贵妃的大同小异,加了一句,说此事皇贵妃可能知道些什么,却瞒着皇帝。

宋王殿下是皇室的老人,哪能容忍后宫女子戕害皇子,皇子侧妃混淆皇家血脉,私铸钱币这些乱七八糟的事。

他寻思一下,在回封地之前要去面见一下皇帝,让他心里有数,这个皇侄太无能了,自己的后院和几个儿子都管不明白。

宋王殿下是皇帝的老叔父,他要探望皇侄,谁还能说什么?

宋王殿下一看皇帝的样子,吃了一惊,怎么面黄肌瘦,脸上现出猴相了。

传闻人是猴子演化而来,在快死的时候,面上会现出原形。

宋王心里忐忑,这封信的事不知该不该说?

叔侄两个勉强说了几句,皇帝的口水都止不住了,松年赶紧给他擦。

皇帝含糊不清问道:“皇叔,您咋想着现在把侍妾提成王妃?

给个侧妃就够意思了。”

宋王叹气:“那边的土人太多,仿佛一个小朝廷,香橼是土人,一开始当上宋王妃,怕她的部落又要增加条件。

当时本王只是相中了她的外貌,还摸不清她的为人,自然不能捧太高。

如今,十三年过去了,她是个单纯善良的女子,跟了年龄能当她祖父的老男人,还生养了三个好孩子。

本王年事已高,总要给她个合适的名分,在本王过世后,让她能安享尊荣。”

皇帝叹口气,其实他也想到了。

两人又说了些家长里短,皇帝自然知道日子不多了,心里话无处可说,只能对老叔说了。

第一,他过世后,太子继位,希望老叔大力配合。

第二,郑淑妃为人十分恶毒,极不安分,提位皇贵妃,让她殉葬。

第三,想封史清雅为慈孝皇后,寿终正寝后葬于皇陵的后陵。

宋王看皇帝清醒,冷哼一声,把太子妃的事说了,那意思,太子没问题,太子妃德不配位。

皇帝叹口气,他也觉得杨氏为人不堪,没想到越来越过分了。

对松年吩咐:“稍后重新写遗嘱,太子妃杨氏德不配位,不能做皇后,看在她子女脸上,给婕妤名号。”

宋王脑子一热,把那信拿出来,恨道:“陛下干脆让秦贵妃也给你殉葬吧,这种阴暗缺德,残害皇嗣的女人,留着做甚啊?”

皇帝让松年扶起来,眯着老花眼,把信使劲往后拉,才勉强看见字。

他越看越生气,这真是咬人的狗不叫啊。

怪不得老二、老四、老六都子嗣艰难,原来是她害的。

皇帝心里大致明白原因,当年老三出了事,是他吩咐郑淑妃下的手。

秦家呀,开国元勋,世代出武将,家主统领左骁卫,秦家子弟领数处外府兵马。

他们的外甥怎么能当储君?

万一外戚干政,老三肯定抵挡不住,关键是怕秦家害了其他的皇子。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