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53章 人生段落(1/2)

他做李怀恩就很好,当个代理封疆大吏,只要认真地履职,几年之后,他年龄成熟些,业绩稳定些,就能转正。

这个职务也适合他,领着两万大军,日日操练人马,保护边疆安生。

每年得朝廷的军费,不够用的,让大军们囤田、做工、植树造林、饲养牲畜。

李怀恩想着,一切都很好,唯一可惜的就是再也见不着元娘,是他们要先害别人的,如今他心里痛苦得像裂了一样。

他不想追究义父的下落,看在元娘的脸上,也不想牵连到王刺史,所以撒了谎。

如今只能等待,只有时间能治愈一切,所有的伤痛都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变轻,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的。

过了中秋,王雪领着弟弟,带着车队回都城了。

二十七个月的孝期说短不短,说长也不算长,孝期过完,他们兄妹要去母亲坟前进行祭拜,然后去孝,恢复正常的生活。

父亲这边不能直接离开,要向朝廷申请假期或以进都城述职的名义,才能回都城为母亲上坟。

谁都有家务事,何况近期北疆平稳,朝廷也没有太难为王刺史,准他在十月份进都城述职。

王刺史一回来先给曲夫人办祭典,太子殿下也派人前来参加了亲家母的祭拜仪式。

去孝没几天,太子恩准王雷做了太子詹事,统管东宫机构,理由是太子殿下舍不得长女去外地,想让她陪在身边。

各路官员也不敢吱声,太子的其他儿女年龄还小,唯一成年的就是广平郡主了。

让这两口子在身边帮忙,有什么可说的,关键是你说也白说,还把未来的长公主和大驸马一并得罪了。

王霆在孝期时,一直在青州驻守,稳商安民,鼓励农商,把昌乐山庄的的牛和驴租借给农户使用,官声很好,出孝后升任青州做刺史。

广平郡主的四表兄林志强在任期间,任劳任怨,成绩卓着,升任密州郡守。

官员中自然有不服的,御史也纷纷上奏,觉得这二人升职的理由牵强附会,言过其实。

也有人认为太子不公正,简直任人唯亲,太让人不服气了。

可惜二人形势比人强,皇帝越发病重顾不上管事了,别看上朝时太子不敢坐龙椅,在旁边设了临时位置,实际上龙椅是空的,朝中大事都是太子说了算。

太子妃也是忧心忡忡,太子一直拉拔跟广平有关的人,难道还想立为皇太女啊?

英王家气鼓气胀的,跟太子交涉几次,太子只能安抚:“不会的,孤有儿子,不可能推女儿上去的。

只是朕的儿女中,只有广平成年了,先给她安排妥当。

广平虽不是太子妃亲生的,可也是几个儿子的亲姐姐啊,有她帮扶,难道不比外人强吗?”

杨家又盯上了王霆,非要把家里那个庶女十六娘嫁给他。

王刺史讽刺一笑:“不好意思了,您家说迟了。

本公的次子王霆,早和林家的姑娘订了亲,媒人是礼部的淳于大人。

要不是在内人的孝期里,早成亲了。

本官这次来都城述职,顺便给亡妻除孝,也要给次子成亲。”

杨家气坏了,一打听还是真事,王家早都给林家过了聘礼,据说丰厚异常。

袁掌柜这个继母很会办事,为了跟继子们打好关系,自己贴补了不少东西。

婚期也择了,正月初九的正日子,王霆会在腊月底回都城,给母亲办完三周年,然后迎娶林家姑娘,婚后夫妻同去青州任上。

听到消息的渤海高氏,心里如吃了一只苍蝇,合着王家前脚跟高家退婚,无缝对接就跟林家定了亲呗。

这是拿高家没当回事啊,不就是要点赔门财和一点股份吧,这汝南王氏也太不通情理了。

高大人听得老家人来信说这事,他简直是无话可说,你提的条件人家不答应,后来王家出了事,高家也不干了。

两家退亲后,就没什么关系了,现在来信扯这些岂不是自寻烦恼吗?

婚期如约而至,林三小姐令华心里十分忐忑,林家为了提高自家的门第,结亲只看利益。

大姐荣华嫁了宗室的一个鳏夫,大姐才十九岁,风华正茂,淮西郡王都三十四了,孩子有三个,想着就闹心。

还好大姐的手段高,智商情商都在线,把那父子几个哄得服服帖帖。

二姐繁华嫁得是兵部尚书左家的嫡三子左思斌,那人武艺虽高,长得实在是其貌不扬,脾气还有些暴躁。

也难为二姐心态好,对外只说年龄相当,人品踏实,家境还好,男人无所谓外貌。

她母亲道:“令华别想太多了,咱们女人婚姻如何,全都是命啊。

改变不了命运,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

王家下了巨额聘礼,肯定有家底,而且对你非常满意。

听别人说王二公子长得很好,年纪轻轻,就做到刺史,肯定是青年才俊。

虽然有后娘,他在外地任职,想来也没什么大影响。”

成婚当日,众人一见新郎婿,长相真是不错。

身高七尺半,肤色晒得偏黑,但五官俊俏,身条笔挺,都羡慕林三小姐运气挺好。

新郎还很有才,让背诗背诗,让射箭射箭,文武都过得去。

想着他父兄得力,家境殷实,本身也是进士及第,年纪轻轻就是大州刺史,前途甚好,一片夸奖之声。

林令华也放了心,不说别的,就冲郎君这副长相,日子就能过下去。

婚后,夫妻都是聪明灵慧的,彼此满意,相处融洽。

小日子过得和谐,双方家长也高兴了。

启辉三十年的上元节,王郡公一家人在一起过得很幸福。

家里有两个王刺史,总不能称为大王小王吧,好在大王刺史现在有了爵位,因此外人见了大王大人称一声郡公大人,小王大人称刺史大人吧。

王雷的长子王英两岁多了,长得白净可爱,小脸圆乎乎的,很乖很听话的样子。

人都说隔代亲,主要是东陈的男人讲究抱孙不抱子,王刺史见了孙子,比自己的三个儿子都亲热。

没几日,祖孙俩就好得跟什么似的,什么好的美的都想留给孙子。

两个儿子的亲事完结,下面就该女儿的婚事了,儿子们好办,往家娶人,只要门当户对,女子外貌品行中等就行。

嫁女儿可得谨慎,嫁到别人家,就是别家的媳妇。

虽说娘家有势力的,婆家会好一点,可要是有什么矛盾也不好越俎代庖去管。

女子最怕进了外光里空的家,要是再碰见面甜心苦的家长,那才是有苦说不出呢。

家里支持王雷和王霆使劲发展,不全是重男轻女。

家里一直不肯给小雪办大产业,也是怕人太过觊觎小雪的财产算计她,对她好不是看中她的人,而是盯上她的身家。

小雪参与开办的金玉店目前有三家,都城的一号店,袁夫人和小雪各有一半股份;青州的二号店,王善惜占八成股份,小雪有两成股份;丰州的店,王元娘有两成股份,袁夫人有三成股份,小雪有五成股份。

不过,三家店具体能分多少钱,外人不知道,从店里的生意来看,盲猜收益或许还不错。

王家人放出话来,因为青衣君的前尘往事,王家引以为鉴。

姑娘找夫家,不入宗室,不攀高门。

只求男子德才兼备,长相过得去就行,家产多少也不紧要。

可是,因为几年前十四皇子作的孽,讲究的人家都对王家姑娘嗤之以鼻,丢人现眼的东西,娶过来怎么出门见人。

也有通情达理的人家,觉得王雪这孩子可怜,不是她的过错。

可是同情是一回事,要是成亲,又想到十四皇子遭遇天遣,心有忌讳。

再联想到之前韦西洲全家失踪案更是心惊。

过日子哪有舌头不磕牙齿的?

万一什么事做得不好,老天降下天罚,日子还过不过了?

姑娘没有着落,王家也无可奈何。

新的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有国法管着,都得去各自的任地就职。

王郡公领着袁夫人和小儿子最先出发,丰州比较远,此时路上的雪还未化,走得慢。

随后,王霆领着新妇出回青州任上了,今年可是要开始偿还太子殿下的钱了,潜秀山和凤凰峪都得认真经管。

王善一这会儿干什么呢?

她在安南明珠岛上搞建设呢。

长孙侯爷什么都依着外孙女,领着两千老兵在明珠岛上建了别墅群,外观都是模仿着空间里王博士的别墅建造,英英帮忙打印的内部结构图。

这里人迹罕至,王善一在里就没了什么忌讳,水泥、瓷砖、钢筋、钢管、铝合金窗框、钢化玻璃,只要空间能提供的,她都敢用,简直就是奔着在这里终老的架势。

长孙侯爷问她:“乖宝啊,你弄这么大阵仗,真打算来这里过日子了?”

王善一点头又摇头:“现在还不知道,不过未雨绸缪嘛,皇帝快完蛋了,怕到时候有腥风血雨呢。

太子殿下这个人心机深沉,眼下看着还好,谁知道会不会卸磨杀驴啊?”

长孙侯爷道:“不至于吧?

皇帝升天跟咱们有啥关系呀?

争位也是那几位皇子,王家和长孙家对太子又没有二心,用谁不是用?”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