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50章 安北桃花开(1/2)

许是缘分到了,许是两情相悦,李怀恩和王元娘两个人很快好上了。

两个人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走遍了安北的山山水水。

两人最喜欢的,就是元娘让人栽种的那片桃园。

李怀恩住在原先王总督的院子里,王总督人品虽不好,品味却不差,宅子修得舒适又不显奢华,总体上感觉雅致。

自从王元娘入住,宅子里多了几只宠物,厨房多了烟火气。

可李怀恩总是忐忑不安,爱人近在咫尺,又仿似远在天涯。

夜里睡在他身边的时候,她是热情的,娇俏可人的。

有事要离开时,她是神秘的,找不到踪迹的。

如果她如期回来,他就觉得心里春暖花开,如果她不回来了,他都没有地方去寻。

众人又不是傻子,尤其是二人身边关心他们的人,早察觉二人的事。

王刺史首先表态:“妹妹,李怀恩挺好的,虽然年龄上有些不般配,只要你们一心一意,哥是支持的。”

王元娘叹口气:“现在这个世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怀恩本就是孤儿,要是再没有自己的孩子,不是要绝户了吗?

他是武将,拿命拼搏来的荣华富贵,得有人继承。

他的容貌,他的精神,都需要孩子继承,妹妹没有把握。”

王刺史试探道:“要不,你同意他纳个妾?

咱不要那些漂亮妖娆的,要壮实能生的。”

王元娘摇头:“一想到要给他纳妾,妹妹这心里又不得劲。

哥莫忘了,之前在梁王府,就是被曾侧妃给害了。

而且妾生子,跟妹妹又没有血缘关系,妹妹这么大产业,要是白给了外人,有太多的不甘心。”

王刺史问:“妹呀,你说有什么打算吧?

要是哥能帮忙,一定成全你。”

王元娘叹息:“妹想着三年为期,如果我们有缘,妹一旦怀上身孕,就会嫁给他。

如果没有,就分手各自安好吧,也别耽误人家的婚姻和后代。”

慕容忠老将军对这件事是不大赞成的,他心里有些秘密,一直没有告诉李怀恩。

李怀恩也应该姓慕容,真名叫慕容远。

慕容远的父亲慕容槐是慕容一族的天才,本来要复国的,也没逃过家族注定的命运。

慕容家族到如今也有数百年的传承了,家族仿佛遭了天遣,他们家能人辈出,主支却没有一个长寿的,年过四十随时可能挂掉。

他们五次建立了国家,每次只能延续一两代,最多十几二十年罢了。

主支的当家人个个子嗣艰难,已经数代单传了。

这一代的家主慕容槐也知道自家寿命不长,且子嗣艰难,早早成亲,娶了一妻四妾。

年过三十,却没有孩子,还是一位西域舞姬无意中怀了他的孩子,生下了慕容远。

慕容槐三十八岁的时候知道了,想把孩子跟母亲接到家里。

他的妻子白氏是个心胸狭窄的人,悄悄派人把那位西域舞姬杀了,还命人追杀那个孩子。

慕容槐没办法,妻子娘家的势力对他复国有大用,暂时还不能得罪。

他也不能时时刻刻跟在孩子身边,只能让本族的远房堂兄慕容忠收养了只有四岁的孩子,带远一些,好好培养,给慕容家留个后人。

慕容忠思来想去,给孩子另起个名字,一是为了白夫人不会注意到这个孩子;二是慕容家主支的人都普遍不长寿,不如改个东陈的国姓,看能不能逆天改命。

慕容槐在东北营州附近盘踞,想先统一靺鞨六部,再干掉安东二部的长孙宙,在营州建都,光复北燕国。

前期还算顺利,在靺鞨六部里埋葬了大量的钉子,使得东北暗地里一直控制在他手里。

可惜还没干掉长孙宙,拿下安东二部,四十五岁的他就突然重病一命呜呼了。

慕容忠也有点不知所措,他既希望李怀恩平平安安过这一生,不要再跟慕容家族这奇葩的命运连在一起。

又希望这个一身好武艺,又热情又单纯的少年,带领慕容家族走向辉煌。

不管如何,首要的是繁育下一代,多生几个孩子,打破慕容家的魔咒。

王元娘年龄大,人又神秘,不是个能安稳过日子的人,不适合怀恩这孩子。

当他知道二人在一起时,他是观望的态度,要是王元娘生下孩子,说明他们有缘,他也就认可了。

要是不行,还是要劝怀恩重打鼓另筛锣。

春天来时,前两年种下的杨树变得嫩绿,王元娘领着侄女王雪和侄儿闹闹去游春,在果园看人们忙碌着种果树,人人脸上有愉悦的笑意。

王雪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这是她觉得最惬意的一段时光。

父亲天天早起练功,与大家吃过朝食就去州衙办公。

继母在丰州城的东南角建了袁氏安西商栈的分部,请了六个大掌柜,这些人平常看着不干活,脑子管用,目光锐利,把伙计们使得团团转。

商栈天天人来客往的热闹,把茶叶、瓷器、丝绸、食盐、黄糖之类的批发给小商户,再由他们零售。

王元娘看王雪每天无所事事,一时半时也没有回都城的意思,姑娘跟父亲在一起总比跟哥嫂在一起强。

就在丰州最繁华的地段建了惜雪金玉店的安北分店,交给王雪全权管理,请了一批回纥的金银匠人,又买下几十个战争孤儿,跟着王雪和匠人们学习手艺。

元娘有便利条件,负责帮小雪找原料。

获州城建设好以后,由王刺史暂管,家人也跟着王刺史去城里逛一大圈,只能赞叹洛家人的奇思妙想。

选址在大白山的南边,总体形制是仿永安城,不过规模肯定小很多,九门也改成五门,南城墙开了一座大城门,东西城墙开了两座小型城门,北城墙直接与大白山相连,九个府兵营直接建在大白山的半山腰,危难时有暗门可直入获州城,平日有明门从大白山出来。

外城墙的根基是大白山上采下来的巨石筑成,外城墙主体是粘土加了白灰、糯米汁、毛发、麦草等东西,夯筑而成,有五尺厚了,城墙外侧还做了瓮城和箭楼。

内城墙用条石和青砖修建,四角用铁条和铁栓板加固,上面还做了阙楼。

这么费功夫,就是怕回纥和突厥眼红,突袭获州城。

也怕到处流浪的党项人,他们在寒冷的冬季缺粮,也会时不时骚扰。

州城外围是护城河,水源是大白山上的泉水流入,加上城中的污水排放,出水口在城东南角的暗河,汇入二十多里外的哈浑河。

城中用水多是地下水,打深水井,污水排放使用明沟,从城市的东南角的排出,进入护城河。

城内的北部是学区,建了获州州学、获州贡院、获州藏书楼。

搭配各种文具店,文玩字画店,字画装裱店。

要真正收服一个各族杂居的地方,没有文化和教育的影响,恐怕都是浮云。

学区周边还建筑一些用于住宿的小型四合房,一排排非常规整,便于远路求学人员住宿。

城市的东南角和西南角是商业区,东南为南市场,里面按小北山中心商业区的形制,建了几条商业街,有几家大户开的柜坊,可以兑换货币,兑换金银,也可以存款或贷款。

有几家大型牙行,人口买卖,大宗生意的中人保人都有。

东市内货物齐全,大到金银器皿,首饰加工,小到日用百货,服装鞋帽、毡毯丝绸、茶叶干花、各种香料都应有尽有的。

西南市场为西市场,大门外设置获州平准局,里面都是一个区域一个区域,主要贸易牲口、毛皮、羊毛、车架、草料、木料、煤炭、矿石等大宗产品。

城市正中是地标建筑,三层楼的了望台,一楼是官粮交易所,二楼是官媒办公处,三楼是监管城内外异状的岗楼,有士兵轮换值班。

以了望台为中点,有南北和东西交叉的十字大街为主干道。

其他地方全是居民区,设了二十八个坊。

这里是边城,也没有什么大户人家,按人丁给付地皮,大约一亩,按州衙规定的形制盖房子。

城市外面全是草原和林场,允许牧民放牧,只是春日必须种树用来改善环境,涵养水源。

不允许私自砍树开荒,可以到林场植树浇水换工钱,也可以用牛羊、粪肥、毛皮之类的来获州城交易粮草和日用品。

王刺史一人兼管两州,有些不符合规制,也可能怕他忙不过来,也可能制约一个人的权力过大,朝廷在原青州的军中提了副将丁武为获州同知,实际上负责管理获州城。

慕容老将军吃着烤羊腿,喝着西凤醉,美滋滋地哼着跟胡人学的长调。

吃完后觉得有些咸燥,吃了一根软糯香甜的香蕉,喝了手下给他泡的江南绿茶,日子美得不要不要的。

要不说,人心如深壑,永远不知足呢。

老头这个年龄了,过着这样有吃有喝,物质丰富的日子,还有啥可说的呢?

他不,他早就怀疑王元娘的身份和她的本事了,那女人以为自己掩饰得挺好,把别人当傻子呢?

几次战役,她去外地借箭支、借粮草,冰天雪地的,道路积雪冻冰非常难走,平时就是千军万马,也得费劲开路啊。

她一个女子,又没带多少人手,怎么运送过来的呢?

虽然她说有许多人手帮忙,又说几个舅父如何帮扶,鬼才相信。

那么多人手,得多少钱养活呢?

几个舅舅就算再喜欢外甥女,也不可能这么大方啊,毕然她有什么过人之处,让这些人精相信她有能力偿还,有本事运送。

王元娘一个有这等本事的女人,肯定有异能和秘密,他不知底细,却能猜出几分来。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