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45章 人性本恶(2/2)

对王善先,袁总督和刘夫人还是很满意的,除了年龄比女儿大十岁,其他真没什么可挑的。

刘夫人忧心一点,曲氏的孩子们会不会对自家姑娘排斥?

平常以亲戚关系往来,他们当然无所谓,现在要当他们继母,心里肯定别扭。

袁大人却满不在乎:“没事,如眉又不是惜时害死的,彼此之间没有恩怨。

惜时平常对王家几个孩子都不错,就是他们心里别扭,也得尊重事实。

王善先还没到五十,总不能当一辈子鳏夫吧?

要是他们不通情理,就让王善先瞧着办吧。”

腊月十三那日,王元娘到了丰州城,没想到城门戒严,严查身份凭证。

她有点傻眼,她有王元娘的身份凭证,却没有办路凭。

你不是本地人身份,又没有路凭,肯定不让进城啊。

只能趁夜,让杰哥把芥子珠带进城里了。

第二日,王元娘出了芥子珠,到街上一打听,原来突厥的一个部落叛乱,与突厥王庭对峙,落败后流窜到丰州一带。

不管是回纥的部落,还是南陈的村庄,都是他们烧杀抢掠的目标。

王善先哪里受得了这个,就领着州郡兵去追杀,又怕其他部族趁虚而入,所以城门戒严。

只留一门,严查进出之人。

等了四天,王善先领兵回来了,重创了突厥多罗部落,自己这边也伤亡了三十多人。

见到妹妹,王刺史分外高兴,问了家里的事,知道一切顺利,也放心了。

接下来,就是王刺史出面,跟回纥一些部落交易,用胶东海盐、凤凰峪秋茶、还有空间里的黄冰糖,换了大量的羊毛毯、羊毛毡、羊皮、牛皮,还有一些风干牛肉、一批羊。

兄妹俩就丰州明年的发展,商谈了很久。

王元娘建议,应该疏通咸应渠和永清渠,再修一条更大的水渠,加大春小麦耕种。

顺便在荒边角地种些洋芋和地瓜,补充粮食。

丰州的腊月,一场雪接一场雪,傍晚下雪,天亮就能封门。

今年有王刺史的安排,丰州百姓的日子比往年略好一点。

牛粪火渐渐被当地汉人接受,取暖的压力小一些。

洋芋与地瓜又能顶一部分粮食,肚子里有东西就比较抗造。

当王元娘告诉他哥,丰州五原县有铜矿的时候,王刺史先是不信,眯起着看他妹妹。

等王元娘把一张图纸拿给他的时候,并给他讲解铜矿的分布,还说这边的蓝铜矿多为大块型,含铜量达三成以上,他才开始有真实感。

准备明年冰雪融化时,亲自去年看看。

王元娘又把英英准备的精铜提炼生产的小册子拿给他哥,叫他试着弄,不成功也不用着急,慢慢来。

这个时代没有提纯的铜,提纯技术不难,就是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

不但需要大量的煤炭,生产过程中还会有毒烟,要是实在困难就算了。

王善先瞪他妹一眼:“总要试试,你一说,哥就想到以后的发展了,这可是底气。”

王元娘道:“哥,这个五原县矿区分布图,是以前在梁王府里得的,是那个曾侧妃的手笔,她可能有什么奇遇,或者是后世的能人。

虽然这个矿铜的蕴藏量大,含量也高,可是不好提炼,弄不好成本不比银矿低,收益却没银矿高。

反正妹也不懂,你看着办吧。”

有句俗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王元娘只知道心疼她哥,给丰州带来那么大量的水果和粮食、海产品,却没想到过,这些东西会引起外族的觊觎。

回纥汗国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形制是农奴制社会,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因为与东陈交好,互相通商,也使用东陈文,很多人会说东陈官话。

本来跟东陈的关系还好,东陈内乱时还帮过手。

可是不管多友好的邻居,你日子过得太好,他们就忍不住羡慕嫉妒恨。

回纥汗国的丁零部落离丰州很近,时常有人来丰州城和下属县城贸易,很多人有东陈边境通关文牒。

丁零部落的统帅有四个成年的儿子,这四个儿子,内部知情人评价:老大憨,老二奸,又蠢又坏是老三,老四标准小混蛋。

统帅丁零那人也是个势利的,他心里看不上老大,一来老大的娘是个女奴,二来胡人也没有嫡长子继承权的说法,而是采用养蛊的方法,胜者为王。

老二吃着属下从丰州城买回来的大樱桃、水梨、香蕉、木瓜,心里一个劲地泛酸。

这东陈人也太会享受了,这么漂亮又好吃的水果,怎么回纥人就得花大价钱购买呢。

又听说丰州的王刺史用海盐、黄冰糖、茶叶,换去了他们部落的两千匹骏马,心里更是来气。

老三进来时,看他二哥正吃喝呢,也不客气,上来就撕了一条烤羊腿,拿了一壶酒,连吃带喝。

最后再吃两颗水梨清清口,喝一杯甜茶润润喉咙。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