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44章 低调发育(1/2)

太子一一应了,目前他能做的都做了,曲氏死得亏,安排了曲氏子弟的前程做补偿。

罪魁祸首的十四皇子也遭遇天遣,人死不能复生,总是要向前看的。

父皇有一点说得对,十九公主再不好,也是自家妹妹,皇室贵女,总不能因为一个臣女受侮就杀了吧。

王雪再好,不过是个臣女,何况也没怎么样啊,名声稍稍受损。

有太子撑腰,王家还有钱,嫁应该还是可以嫁的,最多找个门第一般的人家就是了。

太子对这些儿女之事并不看重,父皇说什么是什么。

他忧心的是国事,其实东陈今年的情形很不好,几个大旱的州郡都乱了,一直向朝廷要救济。

偏偏鱼米之乡的江南与两湖还涝了,粮食比往年少三分之二。

灾区免了赋税还行,要救济,实在是无粮可拨呀。

都城的粮食也紧张,粮价持续高涨,很多人家的家底都空了。

王元娘的小庄园,今年全种上了山楂树苗,小是小了点,这玩意耐旱还好养活,就是还得等两年才能有收获。

长孙夫人的两处庄园果子没成,不过果树下种的南瓜、冬瓜、葫芦、地瓜之类的长疯了。

边边角角种的萝卜、白菘、大葱长得也很好。

小北山今年是旺收,自从二青来这边安家,连空气都透着灵秀的感觉,再没有原来荒山秃岭的干巴气。

更是风调雨顺,顺应时令,山上的果子比往年更多更好,山下的地瓜、洋芋也长得特别争气。

就连山崖缝隙里的小草,都长得格外精神。

福寿山上种的果树苗子,成活率很高。

王元娘还让王雷负责,从椒笋行收集来大量的香料种子,培植大量的花椒苗、八角苗、小茴香苗,准备明年在山上栽种。

花椒自然没有蜀地的好,八角也比不上桂州的,不过这东西一旦结果,产量大,还是个一劳永逸的树种。

卖不上高价,族人自家用是没有问题的。

明年还得买一些茶树苗,这福寿山自从三青来了,气场都好了,空气也润了,种些闽地的红茶树种,再种些江南的绿茶树种,应该也不错。

还是老法子,能卖就卖,卖不出去就自家喝呗。

王雷在家守孝,由白建平代管青州事务。

青州本是好地方,很少有旱涝,多少年风调雨顺的。

潜秀山今年特别争气,头一批果树开始结果了,第二批因为苗大,有一部分也挂果了。

地瓜、洋芋、黄豆更是大丰收,险些没把人累死。

良玉办的潜秀养殖厂也成功,光猪都有几万头,鸡有两万只,一多半是母鸡,这边的孩子们最喜欢天天去捡蛋,捡一百个就能得两文工钱。

牛有一万多头,驴也有七千多头了,牛和驴最实惠,平常主要吃草,下了小畜好好养着,逐渐增加。

农忙时能干活,加喂些料,老了时逐批宰杀,肉也好吃。

凤凰峪的茶树今年第一次采秋茶,质量还行,能通过安东二部卖出去,换一些煤炭和木料回来。

昌乐山庄里办了牧场,养了许多牛羊和驴,那两千老兵现在主要负责养这些,昌乐山没有草,需要花钱收草料,人工饲养。

活儿也不算累,每天按时按点喂了,早上让牲口打个滚儿,就没什么大事了。

吃完饭去野地里割草,农忙时上潜秀山帮忙。

王霆还拿定了主意,昌乐山庄的牛和驴,在农忙季节,可以租给农人干活儿。

要求得用些好草精料喂养,忙完后给草料作为报酬。

农民们觉得划算,收完庄稼本来就有许多秸秆,家里的孩子们没事也可以去割一些草,拿这些当报酬,比自己家养牲口省多了。

因此都愿意来租,也夸王大人仁义。

那些老兵闲的时候,就筛洗山上挖出来的矿砂,把那些小石头渣子收集起来,一桶一千贯的价格卖给王善惜。

王善惜从姐姐那里知道了宝石的秘密,她隐瞒矿石的来源。

只是让手下人在阳光下一点一点翻找,把宝石的原石找出来。

那些人要问,她都说是从西域买回来的,要是多问几句,就会得到狠狠的训斥。

她目前还没有掌握宝石加工技术,都是送给姐姐想办法,然后给加工费。

成品的宝石漂亮异常,看着让人心醉。

随便用硬金一镶嵌,就美艳不可方物,着实能卖大价格。

要是搭配一些姐姐给的人工金刚石,更是漂亮极了。

不过,王善惜休假了,金玉店的事情先让王霆帮忙管着。

她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坐月子,抱儿子,她二胎生了一个儿子,长相像母亲,是中原人的样貌。

良玉帮管着她的参苗基地,她也放心。

远在南海的何氏得到消息比较晚,岁除日曲氏被杀,正旦日王尚书被捕。

青龙节十四皇子遭受天遣,三月间四皇子入主东宫,七月中王善先去丰州当郡守。

何氏上下除了惊讶,也有遗憾,何氏在都城有生意,收到主家的信,代表主家去王家送过丧仪和慰问金了。

知道这些事后,何氏族中就王家的事一直讨论,王雷王霆兄弟在家守孝,暂时没了实权。

王家这门亲事好像,似乎,大概没什么油水了。

何昭旭焦急万分,恨不能马上飞去青州,他媳妇现在还知怎么样了呢,说不定快生了。

可是何氏家族一直给他安排打捞的活儿,不让他回去。

何大伯说了:“女人生孩子天经地义,哪那么娇气了?

家里仆婢一堆,青州也有手艺好的稳婆和女医,用不着你。

你去了能做什么,还能替她生养不成?”

何氏中也有人认为,现在还不能看出王家以后的走向,四皇子入主东宫当太子,将来就是新皇,王雷的媳妇作为太子的嫡长女,就是嫡出大公主,王雷将来就是大驸马。

王刺史是个能人,以后也有可能被新皇重新启用,现在也不能太僵了。

再说了,南海何氏也是有里有面的人家,落下个落井下石的名声可不大妙。

七月底,从青州传来好消息,七月中旬,王善惜生了一个儿子,母子平安。

何昭旭看了信,什么也顾不上了,什么家族利益、利害关系、长辈意图,先放一放。

自己的老婆孩子比啥都重要,自己得马上赶回青州。

他收拾了一大堆珠宝珊瑚,有整株的,也有碎枝。

还有很多大螺、大贝壳、玳瑁壳、鲨鱼骨,海洋生物化石。

因为来前媳妇说了,她要开珠宝店,需要海洋性原材料。

何氏长辈也拿何昭旭没办法,这个孩子与众不同,有本事,但是心太野,家里约束不了。

有新生命出生,何大伯也有了台阶下,看何氏孙辈脸上,也说得过去。

总拦着不让何昭旭看老婆孩子,族里族外的人看他,就不是个东西了。

不过,何昭旭带下来的四艘新式大船全部扣留,让他带两艘旧船北上吧。

何昭旭趁着初秋还有南风,带着两艘破船北上了。

见了自家的异像女儿,又看了自己大胖儿子,何昭旭心里很满足。

儿子长得像媳妇,是中原人外貌,这太好了,基因改良非常成功。

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媳妇,抱儿子,逗女儿。

自从何昭旭回来,就忙得不可开交,王善惜可会使唤人了。

把自己前些时候画的图纸拿出来,让丈夫在船厂监工,把安安要求的中型船只弄好,还要下水试航几次。

何昭旭一边干活,一边眼气得不得了,干脆多造两只出来,王家知道留后路,当他就不知道呢。

他也隐约觉得,王家在酝酿什么大事,不然造什么逃生船呢?

问媳妇,媳妇说不知道,她出嫁后,跟王家就没太多往来,侄子们不说,她也乐得装糊涂。

她知道了又能怎么样,管吧,没那么大能力,不管吧,显得凉薄自私。

何昭旭对海捕的事依照南海何氏的族规,每年的四月底到八月底,为禁渔期,让新生的鱼虾蟹苗生长,以保证生生不息。

他的意见胶东四州的官员都赞成,虽有当地大户不满,也别不过官府去。

禁渔期只允许捡海和钓鱼,不许大船捕鱼。

敢违反者,轻者罚没收获,再加罚金帛;重者会关禁闭,甚至流放外地。

这期间,渔民要想有收入,制盐是大项,天热水蒸发得快,收益也快。

秋收过后,王家又有了底气,今年只卖果子和花卉,粮食和农副产品不卖。

现在粮食价格太高,那些大商户到处收购粮食,王家今年韬光养晦呢,也没有参与收粮。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