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战前安排(1/2)
宣王拍着案几笑:“崔先生说得好,崔先生不是皇亲国戚,也不是武将出身,还思量为国效力。
本王是天朝贵胄,皇家血亲,又是长子,从小习武。
朝廷给本王高贵身份,荣华富贵,子孙承荫,还有什么不知足?
本王虽不能继承帝位,也要守住李家的边疆。”
崔先生道:“宣王殿下真是通情达理,胸怀广阔。
王妃娘娘,长孙大人委托下官来说媒,下官也不会说什么花言巧语。
就把长孙家原话传过来,您听了再做决断。
第一条,长孙家有祖训,四十无子方能纳妾,如果求得宣王殿下的掌上明珠,六公子终生不纳妾室,如果无子,从兄弟家过继即可。
第二条,长孙家是开国功臣,历代君王赏赐,战场上所获甚丰,富有财帛。
儿子又多,不用天天在公婆面前立规矩,婚后分家单住,去住娘家附近也无不可。
第三条,杜武库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此杜家先主家训,杜氏子孙都不能忘记。
六公子既是武将,也崇敬杜公的为人,将来必追随宣王和世子,守护陇右安宁,保卫东陈太平。”
听了这话,宣王再次感动:“好,此事就这么定了,如此好男儿,正是本王想要的女婿。
文人有文人的好,武将也有武将的好,六公子人长得好,还不花心,王妃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关键是咱们家姑娘一颗心都系到那小子身上了,当父母的不成全还等什么?!”
王妃心里千回百转,都知道她喜欢文人,偏嫁给了一个武将,还是大将军王,她不在乎女婿能不能建功立业,只希望女儿幸福安康。
这几句话最能打动她的就是不纳妾,她不在乎宣王的侧妃、庶妃、侍妾,因为她不怎么爱那人,不过合作伙伴罢了。
可是仙宜对长孙六公子一见钟情,喜欢得不行,大人只要心疼孩子,又怎么能拗得过女儿呢?
不纳妾挺好啊,还可以在女方家附近建宅子,这个也蛮好的。
宣王妃想想也是,长孙宇家两妻生了八个儿子,还有二十多个孙子,不怎么稀罕男丁,成家一个分出去一个。
女儿是宣王的嫡幼女,肯定要封县主的,就在自家旁边建个县主府,让小夫妇住上,天天都能见着女儿。
还有一条,她不想承认,可又不得不在心里盘算,自己只有一个儿子,势单力薄的,需要有人帮扶。
那些庶子庶女怎么信得过?
毕竟有王位要争,就怕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要是有长孙宇这样的亲家帮扶,还有长孙池这样的猛将妹夫守护,放心不少。
王妃想到这里,叹口气:“崔先生,咱们一言为定。
希望长孙家说话算话,要是说了不算,本妃可是不依。
王爷,您说是不是?”
宣王殿下笑:“好,好,王妃能答应,咱们皆大欢喜。
别的人本王不清楚,长孙宇和长孙池的为人,本王敢打包票,绝对是一言九鼎。”
长孙洋笑道:“崔先生厉害,一次就说成了。
这事最好趁热打铁,正好几个兄弟都回来了,明日,本将就领着兄弟,带上聘礼,烦请崔先生再跟着走一遭。”
崔先生也大笑:“没问题,这事老夫最乐意。
这次,老夫的谢媒宴吃定了,还得坐上三桌。
吃完女方家的,回头还得吃男方家的。”
方氏道:“光给粮食和物资吗?
不需要准备点金银珠宝,丝绸毛皮之类的?”
长孙宇眼睛一瞪:“不用,这么多粮食和物资,还不够啊?
咱家倒不缺金银珠宝,等分家时直接给儿子就行了。
给太多聘礼,到女方家转一圈就成了人家的,人家陪再多嫁妆,也是女子的私人产业。
儿子想花钱了,还得看媳妇脸色,不划算。”
王善一暗想,大舅真是的,当武将也不能口无遮拦呀。
幸亏席上没有儿媳妇在,不然听了这话,还不得心里难受。
想到这里,从身边搬过来一个大木头盒子,放到案几上打开,里面垫着丝绵,有一大堆单珠十二分大小的玛瑙珠手串。
全是昌乐矿山的原石切割打磨而成,空间的珠宝作坊全是电器化的机器,那些机器人效率极高,成品又规整又漂亮。
王善一让方舅母先挑,方氏瞪大眼睛,明珠这家底太厚了,这些五颜六色的玛瑙手串看得人眼花缭乱,挑了一串红底金纹的手串,直接带到手上,跟外甥女道了谢。
王善一笑笑,又拿了一条红底黑缠丝带天眼的手串给她,好事成双嘛。
王善一随手拿了两串递给崔先生:“崔先生,这手串是青州产的北方玛瑙所制,与南红不同,色彩特别丰富,带着玩吧。
您也可以转赠给夫人或女儿,女人没几个不喜欢这样东西的。”
崔先生笑笑,他是识货之人,接过来道了谢。
王善一这种东西多得很,也不大在乎,其他的表哥表弟随机给,每人一对,是自己佩戴还是送给媳妇,自己看着办。
第二日下聘礼特别顺当,宣王自从得知亲家要以粮食和急需物资下聘礼,早就望眼欲穿了。
见了庞大的车队,总算是放了心,让世子亲自点查,这可是能救命的。
摆下酒席,款待媒人和送聘礼的人。
长孙池趁众人不备,悄悄溜出去会小未婚妻呢,两个人在小姐闺房卿卿我我的,侍女都看不下去了。
长孙池摸着仙宜的小手,把两个玛瑙手串戴到她手腕上,小未婚妻爱不释手。
定完小六的亲事,三表哥、四表哥、五表弟押了粮草回任上了,府里一片宁静。
西北的冬天实在是冷,王善一窝在大舅给她准备的暖房大炕上,不爱出门。
两只海东青闲不住,也不怕冷,天天都要外出飞一圈。
大雪一场又一场,地面上的积雪有两尺多厚了,早上出门都得清雪,不然推不开门。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怕旱灾,也怕雪灾,人要吃粮,牲畜也要吃草料,雪太大了,就怕库存的粮草不够,没得吃啊。
他们本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一般在宰杀季才杀牛羊,雪灾之时也顾不得什么,又杀了一批,把肉挂在屋檐下,冻干或风干都行,更好保存。
今年先旱后雪,真是雪上加霜,还让不让人过了?
就有土谷浑余孽涉归部落的内线得到消息,宣王与长孙总督两家联姻,聘礼是数万担粮食和食盐,分析下来,长孙家肯定不会把所有粮食当聘礼,营里和家里肯定有更多的。
涉归部就盯上了,准备突袭,杀人夺粮。
幸亏王善一能与鸟兽沟通,这天又是大雪,有一群乌鸦飞到院里,直啄门窗。
王善一披了白狐大披风,戴上帽兜推开门,有一只大乌鸦飞过来落在她肩膀上,讨吃的。
王善一笑笑,大雪天的确实难过,从空间拿了一大盆高粱和谷子,放在地上,任乌鸦们取食。
吃饱之后,乌鸦带给她一个消息,吐谷浑余孽涉归部落正要与突厥的容源部落联手,大约能集结两万余众,准备突袭甘凉大营,杀人抢粮。
长孙宇听完外甥女消息,没想太多,还以为她有高明的细作。
无论如何,敢欺负到老子家门口,不收拾他们才怪。
长孙宇坐镇陇右总督府,甘凉驻军约有两个军,每个军由四个步兵团,八千骑兵组成。
时下编制:步兵二十队为一团,骑兵十队为一团,每队一百人,队长就是百夫长。
长孙洋是副都督,总领陇右道驻军事务,他身高力壮,善使公孙家祖传的长枪,短兵为银锏,统领步兵。
长孙池外表英俊,内心如烈火,虽会祖传枪法,更喜欢马槊,那种兵器对付骑兵有奇效,专门练了一支千余人的马槊骑兵团。
长孙宇父子好像一点也没防着明珠,想问什么都告诉她。
王善一了解了陇右道的兵力配置之后,真心佩服大舅和二哥,这么多人马,人吃马喂的得多操心呀。
得找个机会再给大舅一批粮食,不过要军方出钱来购了。
以大舅一家之力养兵是不可能的,她手里有一件法宝,此时可能会用上了。
什么法宝呢,说起来得感谢曾秀云了。
曾秀云要害王善一时,她恰有了空间,又能与鸟兽沟通,事先得知,躲过大劫,打伤了梁王与曾侍妾。
关键是她把曾侍妾的财物一窝端了,扔在空间很久了,也没注意是什么。
豆豆死了,她很伤心,在空间里下意识的翻查之前在梁王府时得的东西。
发现了几份矿产示意图和机械制造图,还有一个手册,记录了很多知识,火药配方,配比不同时各自的用途。
不过她暂时用不着,王博士的小楼里有个大书架,上面大多数是知识类型的书。
不过,曾侍妾用的也是与王博士差不多的简体汉字,还夹杂着一些英文单词,数字用的也是阿拉伯数字,这些东西她虽认不全,却心中隐约有了猜测,实在是大吃一惊。
让英英看过那几份图,证实了她的判断,曾秀云来历不凡,从图上的简体汉字和英文单词还有化学符号来推断,此人应该算是跟王博士同乡,只是时代更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