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 不如战争扩大化(2/3)
他们和漠西蒙古诸部携带大批新式火枪再次回到了伏尔加河畔,以奥伦堡为据点夺取了起义的指挥权。
数年前,
土尔扈特汗策凌那木扎勒,至苏州府拜见吴皇时,当面得到了一项承诺:
打赢战争后,于伏尔加河畔择肥沃土地赐予土尔扈特,策凌那木扎勒将成为效忠于帝国的总督。
漠西蒙古各部也会获得伏尔加河畔的土地。
原先臣服于罗刹的当地部落将成为所有人的牧奴。
部落汗王们很积极,表面是忠诚,实际上是他们很清楚未来若是继续在强盛的吴帝国境内生存,处境微妙,不如现在就杀出去。
波将金公爵为人很谨慎,但他的担忧是对的。
如果现在不加强莫斯科和库尔斯克的防御,让机动能力爆棚的“鞑靼马匪”跨越数千里和“奥斯曼头巾匪”合流,那乐子就大了。
圣彼得堡很可能会彻底失去乌拉尔山以东区域。
300年奋斗,一场空。
他在信中写道:
“罗刹帝国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一切的矛盾要暂时消弭,所有的贵族和所有的农奴要联合起来,对抗吴国和奥斯曼。我们输不起,如果输了,时间将回到1500,回到那个小公国。”
“在军事之外,外交很重要。圣彼得堡需想尽办法将更多王国拖进战争。”
“我认为战争无法结束。既然无法结束,不如索性将其扩大化,撒克逊、法兰克、普鲁士、哈布斯堡君主国,都不能置身事外。”
伏尔加河以东,乌拉尔山以西。
奥伦堡北部百里之外。
一次小规模战斗结束后,
奥涅金望着缴获的吴军制式燧发枪,咒骂道:
“这帮该死的东方人。”
“首领,这些俘虏怎么办?”
“杀”
草地上多了一群鞑靼人的无头尸体。
没啥好说的。
草原的战争素来残酷,没什么宽宥的必要。双方都不留俘虏,不分男女老幼一概杀之。
远处,
一骑快速跑来。
“首领,圣彼得堡的军令,限期3个月,必须剿杀部落联盟,诛杀联盟头目,尤其是土尔扈特汗。”
奥涅金冷笑:
“土尔扈特汗带着上万骑兵高速机动,到处杀人放火,一触就跑。他们是骑兵,我们也是骑兵,怎么围歼?”
众人黯然。
当晚,宿营时。
一名心腹悄悄溜过来,低声道:
“首领,吴廷那边的招揽?”
“闭嘴。”奥涅金盯着这个被吴军放归的家伙,一字一顿,“沙皇不可背叛,顿河哥萨克承受不起背叛的代价。”
心腹点头。
顿河哥萨克和沙皇的合作持续了几百年,如果不是山穷水尽,真的不宜换主子。
欧洲诸国在发展,吴国也在发展。
东西方一致发力殖民地,土著被日的嗷嗷叫,石头都被榨出油星子。
撒克逊东印度公司灭亡了马拉塔王国,占据了南亚次大陆腹心。
法兰克人获得了南亚次大陆最南端区域,将东海岸的加里加尔殖民据点和西海岸的马埃据点连成一片。
弗朗机人依托果阿据点,向四周扩张了五千平方公里。
吴国依据《苏州条约》,在南亚次大陆贴着加里加尔和果阿各取得了一块殖民地,忙着搞建设。
另外,在撒克逊人和伊比利亚人的帮助下,吴国船队跨越太平洋登陆北美西海岸在加利福利亚地区的旧金山,和俄勒冈西雅图修筑永久据点。
规模虽小,但意义深远。
谁也想不到,吴国居然向花旗国伸出了援手。
一队归化籍海军军官越过西部危险地带,抵达华盛顿找上了穷的尿血的大统领。
特使见到了一个拎着斧子干木工活的大统领。
面面相觑。
花旗,贫穷如斯?
双方坐在樱桃树下,展开谈判。
“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
华盛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望着坐在旁边秃顶的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接过话茬:
“我不明白。贵国与鄙国前敌后友,这是为什么?”
特使回答:
“花旗国能够在两大帝国的重压下淬火诞生,说明强大。”
“花旗积极吸纳全世界的移民,说明文明。”
“这样的花旗符合吴国的价值观。所以,吴皇希望和贵国互驻使节,开展自由贸易。”
教堂的钟声响起。
华盛顿的皱纹舒展,富兰克林热泪盈眶。
上帝保佑 终于熬到黎明了。
如今的花旗特别需要朋友,特别需要贸易,特别需要主流社会的认可。
当天,
华盛顿在自己亲造的樱桃木桌上,和吴使签署了《华盛顿条约》,双方约定在商业、移民、旅居、航海等领域互相开放。
花旗人可往吴国,吴人亦可往花旗。
代表吴国的特使骑马检阅了士气高昂的花旗民兵,又和十三州闻讯赶来的茶叶进口商、种植园主、贸易商单独会谈。
达成多项口头协议。
当月内,15艘满载棉花、蔗糖的花旗海船驶向吴国。
特使在东海岸滞留了2个月。
临走时,又以雇工名义带走了500名黑森人和500名黑奴。
旧金山和西雅图的城市建设需要大批人手。
远水解不了近渴,就近雇人是最好的。
吴皇说过:
北美先行者要在最快时间内建出高标准的殖民城市,城堡、码头、道路、矿区、基础工业、农牧业,医院、仓库、住宅区,一个都不能少。
为后来者打下基础。
不要怕花钱,能用钱解决的麻烦都不算麻烦。
不要搞奴隶制,与文明帝国不符。
5年之后,组织者回国,朝廷将不吝封赏,爵位、宅子、金子,统统都有。
三大条约后,吴国迎来了一次超高速发展。
正如吴皇所说:
茶丝瓷,都是地里长出来的。
一年一茬,毫不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