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617 三大条约落地——新世界,新秩序(3/3)

第一,

保护国参战仆从军5000余,幸存下来的2000人每人赏赐金币50枚,银币50枚,军服武器一套。

从其中挑选400人,送至士官学校昆明分校就读,学制1年半,学汉语、学军事。

毕业时赐予佩剑配枪,授予帝国陆军准尉军衔,外务部使节护送归国,当面向各国君主推荐,要求重用。

掺沙子。

埋种子。

李郁要求外务部,密切关注这批种子的发展情况,保持联络 第二,

在保护国驻军,一应开支必须由所在国支付。

历史“被保护”的欠账必须定期偿还,拿不出现钱?没关系。可以拿矿产、特产、牲畜、女子抵账。

总之,

穷没关系,但必须有个态度。

如果态度不端正,王位立马不保。虽然儿皇帝不好听,但想做的人数不清 这个方案不错,

高丽王国每年偿还2000名少女和500匹马。

扶桑王国每年偿还2000名少女和500名流浪武士。

安南是煤、铁、木材。

暹罗是锡、铅。

缅邦是铜、玉石宝石、木材。

其余各国是大米和海产品。

第三,

要求各个保护国派出不低于20名本国贵族少年到吴国深造。这批人会在文官学校、士官学校轮转。

打造一批可以施加影响力的殖民地精英阶层。

和以上2条一样,都属于阳谋。

天子当行阳谋,堂堂正正的下棋。无论你如何支应,都是螳臂当车。

第四,

在部分边境省份,如云南、广西、西域成立陆军少年军校。

吸纳79岁贫寒农家子弟入学,包食宿、学费、服装。

入学即授予士官军衔,享受相应等级的军饷,学制6年,4年在校,2年军营轮转,主修军事,辅修文化。

东山士官学校是帝国的黄埔军校,但李郁并不满意。

入校时都是成年学员,他们在社会浸润的时间太久了,沾染了许多洗不掉的时代烙印。

少年军校则不同。

边境农家子弟,思维纯粹。

79岁,是个很好的年龄,开始懂事,但未曾定型。入校前的窘迫生活和入校后的尊严生活对比,将产生最纯粹的忠诚。

毕业后,给帝国陆军陆军注入新鲜血液。

第五,

陆海军扩编。

陆军增加50个独立步兵团(每团2500人),从北方各省募兵。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