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616 文化输出的33舰队(2/3)

养生、风水(占卜)、青楼。

共同组成了隐形的“33舰队”。

茶丝瓷是快速护卫舰,担任先锋。

养风青是战列舰,入场即胜利。

茶丝瓷推广的是物质文化,养风青推广的是非物质文化。前者挣钱,后者攻心。

假如,

你是一个略有资产的小市民,想彰显身份,和穷鬼们区分开来。该怎么做?一套进口瓷器,隔三差五在门口泡点茶。

假如,

你是一位年迈的贵族老爷,你最渴望什么?答案是,延年益寿。和养生对上了。

假如,

你年少成名,事业顺利,你最喜欢什么?当然是声色犬马。和青楼对上了。

假如,

你是个事业遇到瓶颈期的中等人士。你认为事业停滞的原因是自己不够努力?还是命运不济?

答案是显然的,自己才华横溢,只是命运女神没有垂青自己。和风水对上了。

假如,

你是个处境窘迫的纺织工人,生活看不到一点希望。算命,将给你带来一丝曙光。

优秀的文化一定是针对人性的。

不知不觉当中,吴廷向欧洲输出了许多的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

玛丽莲,是住在巴黎贫民区的一位鞋匠的女儿,她意外捡到了一张客人丢弃的过期《埃菲尔报》。

她被上面倡导的“自由”感动的一塌糊涂,从而产生了些许幻想。

于是,她从爱慕自己的隔壁小花匠那借了点钱买了张邮票写了一份读者来信。

信中:

她大篇幅地倾诉了天生丽质的自己生在一个贫困的鞋匠家庭的悲哀,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半个月后,她已经彻底忘了。

巴黎女人就是这样,感情来的快,去的也快。

季节变幻,爱好变换。

当然也包括伴侣。

没想到,

邮差却送来了报社转来的使馆回信。

“亲爱的玛丽莲女士,来信已阅,感同身受。随信附上20法郎,聊表心意。正如古哲所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希望你在自由的道路上勇敢前进”

署名是:吴国驻巴黎使馆。

16岁的玛丽莲反复阅读,潸然泪下。

拿着钱烫了发型,买了新裙子。

当崭新的她重新回到破旧街道时,她的鞋匠父亲愤怒的咒骂:

“20法郎!!”

“你就非得花光吗?”

“你知道巴黎的面包一直在涨价吗?你知道我修多少双鞋子才能挣来20法郎吗?”

玛丽莲摇头:

“父亲,你不懂。这是自由。”

鞋匠愤怒的大吼:

“自由?你也要去做那种女人吗?”

“够了。父亲,你只是一个鞋匠,你除了鞋底,你什么都不懂。”

父女俩的争吵响彻云霄。

街坊四邻纷纷打开窗子围观,听了内容后,许多的家庭因此产生了口角,自由派和保守派的矛盾不可调和。

没办法 巴黎人听到自由就热泪盈眶,好比伦敦人看到茅坑就两眼放光。都属于基因密码悸动。

这件事传到了贾伯爵耳朵里。

他果断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搞一次漂亮的宣传。

次日,

巴黎新晋交际花,包法利小姐坐着漂亮的马车来到玛丽莲家门前。

俩女初次见面。

玛丽莲依旧穿着那件裙子,足足10天没换。

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

包法利小姐优雅的弯腰,对鞋匠说道:

“吴国驻巴黎使馆愿意给您的女儿提供一份文职工作,月薪30法郎,请问,您和您的女儿愿意吗?”

玛丽莲抢着回答:

“我愿意。”

鞋匠叹了一口气,默默点头。

他已经猜到结局了。

玛丽莲去使馆做事,然后成为某个外国人的情妇。但是,总比做那种自由的女人强一百倍。

玛丽莲进入了使馆后,很快掌握了汉语口语,和使馆的男人们谈笑风生。巴黎女人在语言方面总是很有天赋。

家里的日子得到了改善。

她一家子搬出了贫民区,搬进了巴黎一座中等公寓,租金45法郎一个月。

玛丽莲的故事被巴黎人津津乐道。

无数贫困少女整日在“木廊商场”逛游,希望草鸡变凤凰。

只可惜,

没有第二例。

毕竟贾伯爵深谙一个道理——罕见的例子,是拿来激励的,拿来宣传的,而不是拿来普及的。

巴黎不可能出第二个玛丽莲。

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发放“慈善食物”。

巴黎的老爷太太们见不得穷人。

贾伯爵也见不得。

每天黄昏,会有一辆马车离开使馆,随机在巴黎城内某处寒酸街道停下,打开车厢,现场免费发放“慈善食物”。

一根双倍加糖的法棍外加一小撮茶叶梗。

但巴黎人倔强地称其为“洋棍”或者“东棍”,因为是东洋人发的棍。

马车一旦停下,撑起一杆“善”幌。

瞬间,就被人群围住。

发放食物的速度飞快,一杯茶还没喝完,车厢就空了。

无数腿脚稍慢的巴黎市民沮丧的望着那个“善”字,死死的盯着,想把这个汉字刻在脑海里,形成条件反射。

消息反馈回去 精明的贾伯爵立马意识到,陛下所说的欧洲百姓造反很可能先发生在巴黎。

而他的红颜知己,王宫女管家苏菲女伯爵也隐晦的承认了这个事实——治安在恶化,演讲在增加。

于是,善良的贾伯爵把每日供应量从200根逐渐增加到300根、400根,500根。

在这一年冬季,吴廷公派的第一批专家团队来了,有风水先生、算命先生、养生专家、消费专家。

都是真货。

属于出国劳务,三七分成。三成归个人,七成上交帝国 第一站就是巴黎。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