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558 曲阜论战,狂妄的衍圣公袒露心声~(2/3)

“署长,不太对劲。”

“有什么不对劲?清军要反攻了?”

“属下判断,北方似要失控。”

刘千一咕噜起身,示意出去讲。

俩人站在空旷的小河边,确保无第三人听到。

“署长,属下觉得北方很可能失控。”

“失控?什么意思?”

“秋收被打断,普遍断粮,造反,秩序彻底崩溃。”

刘千眼里凶光毕露。

反手一巴掌就打在苗仁凤脸颊,愤怒问道:

“陛下再三嘱咐,不能重现明末乱相,你踏马的怎么玩脱了?”

苗仁凤捂着发红的脸颊,低头道:

“署长,不是我们的错。”

“西北暴雨成灾,中原暴虐征粮,两者叠加,本就是干柴烈火。我们又泼了一瓢油。”

刘千沉思了许久。

问道:

“讲讲你的判断?”

“首先是数量,豫、鲁、陕、甘、晋、直隶各州县探子汇报上来当地义军的数目,已从18股陡增到了57股。”

“也可能义军在流动,被重复统计了。”

“是。但一样可以说明问题,能够快速流动的义军本来就意味着战斗力的暴增。”

刘千点头,示意继续讲。

“北方的重点城镇,例如开封、济南、太原、西安周边都有交战。根据邸报,清军已基本放弃乡村,收缩兵力防御重点城池。”

“那些士绅和他们的坞堡呢?”

“以山东兖州府为例,全府已有9处坞堡被攻破,饥民破堡后,杀尽士绅家小。”

“这条情报是于时和提供的吗?”

“对。”

“其他各省的情报,你又是怎么收拢的?”

“通过驿站传递,我们提前策反了几路关键点的驿丞。”

“哼,烂透了。”

“署长说的极是。”

春江水暖鸭先知,情报署就是那只鸭子。情报以密语书写,堂而皇之的通过驿站传递,消费清廷资源。

刘千想了想,还是追问道:

“北方真的缺粮到了如此地步?”

“是。存粮被征尽,秋粮又被祸害的严重。搞不好是清廷故意的,砸个烂摊子给我们。”

刘千痛苦的直拍脑门:

“坏了,这下麻烦大了。”

苗仁凤试探性问道:

“署长,尽快请示陛下吧?兹事体大,需要陛下乾纲独断。”

“嗯。你先把本署长的命令传下去,即日起所有人不得再向义军支援一条枪,一袋粮食。否则将来我们背不动这个黑锅。”

“明白。”

苗仁凤是读书人,他懂署长话里话外是什么意思。

自古以来,特务机关最容易被集火、被背锅。北方生灵涂炭,若再拱火,将来有朝一日,情报署或许要被人清算的。

文官集团天然厌恶“锦衣卫”。

陛下的恩宠也未必能够长久。

开封城外,黑烟滚滚。

河南巡抚刘墉望着外面黑压压的义军,脸色铁青,他怎么也没想到反贼们崛起的如此之快。

“抚台,向朝廷求援吧。”

“不必。派个人持本官书信出城招安。告诉匪首,他若肯幡然醒悟报效朝廷,日后未必不能出将入相。”

“嗻。”

惠济河畔,义军营盘连绵十里。

旗号是“白莲“、“郑”。

郑春寿率领的白莲义军从安徽六安州插旗,一路辗转杀入河南,经光州、汝宁、陈州,不断吞并小股同行,扩张速度好似滚雪球。

和其他义军不同。

郑春寿部纪律更为森严,目标更为明确。

“戕害百姓者,杀。”

“不听号令者,杀。”

就这两条军令,保持住了底线。

河南不富裕,但不代表士绅不富裕。

恰恰相反,他们很富裕。

这一路,郑春寿全靠攻破士绅坞堡获得物资、兵器,并且注意收集马、骡、驴。

只要是四条腿的,一概编入核心队伍充当坐骑。

他已拥有一支装备超长矛的2000多人的龙骑兵,或者按照安徽的习俗,叫捻军 总兵力高达3万。

不过,其中有武器的仅8000人,其余人手持木棍呐喊助威。

看似简陋,却也颇具实力。

例如坞堡,郑春寿的战术就是盾车加蚁附。

只要决心够大,用人命堆,一直堆到坞堡跟前再坚持片刻,坞堡必破。

“将军,开封来个说客。”

“带过来。”

来人是开封府衙的一小吏,手持书信,战战兢兢。

“巡抚大人托我给您带句话,放下武器,投”

话音未落,一颗大好头颅飞起。

郑春寿厉声喝道:

“如此昏聩之官府,投你何用?”

在一众士兵的欢呼下,他走近惠济河舀水清洗刀身污血,待风吹干之后才收刀入鞘。

攻打开封,是他的野望。

若能攻陷省城,实力即刻暴涨。

数千年来,城池都是财富的聚集地,是周边上百里的精华所在,何况省城。

封不好啃。

清军倚仗着高大坚固的城墙和充沛的火器给攻城的义军造成了恐怖的杀伤。

城墙之下,尸横遍野。

短短1天,义军就损失了3000余人。

次日,再次进攻,又损失2000余人。

义军开始动摇,开始涣散。

当晚,清军出城夜袭,500精锐马队一路纵火掩杀,火焰映红了惠济河。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