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534 三级教育体系和新文官制度(3/3)

最终,

通过纺织商会协调窜货,将各个工厂的衣服互相代售,确保款式多样性。

但是,

青楼女子和良人撞衫问题依旧很难解决。

青楼的姐儿们坚决捍卫穿衣自由 消息传到宫里,旨意传出:

勾栏瓦肆照穿不误,但出门时必须斜挂大红绶带,以示区分。

此外,

门口迎宾,还可穿自制旗装。

穿旗装迎宾,很吸睛。

反正改朝换代了,百无禁忌,黑心商人们干脆找裁缝照着大清格格的服饰打板。

门口迎宾姑娘踩着花盆底,小手帕往上一扬,微微下蹲,来一声“爷,您吉祥”,瞬间体验感拉满。

客人笑的嘴角咧到耳朵根。

连呼:

“赏,赏。”

很快,竞争日渐激烈,效仿者众。

周树人说过:

家家都穿旗装,就等于家家都不穿旗装。

大胡子老马说过:

为了100的利润,这帮人能践踏一切。

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竞赛 为了挣银子,商家忙着魔改。

改到大家都不敢认。

坎肩不要了,套裤不要了,花盆底加高,四面开小叉改成八面开大叉。

一再突破下限。

叉开的都到胳膊肘了。

总之,

乌烟瘴气。

不过,却在吴国民间塑造了一个惯性记忆——旗装≈

始作俑者陛下,无暇管这种小事,只不过当作未来文化输出的小试牛刀罢了。

皇宫内,

工业大臣杜仁和外务大臣贾笑真分坐左右。

杜仁尴尬但不失礼貌:

“陛下。臣是讼师出身,性格古板,为人处世不够灵活,怕做不好这驻欧公使,辜负了陛下的信赖。”

贾笑真犹豫了一下,笑道:

“臣倒是没有职业桎梏,若陛下不嫌,臣,愿意试试。”

李郁靠着椅背,点头:

“既然如此,就加封贾爱卿为交西伯,随撒克逊舰队一起去伦敦。”

贾笑真惶恐。

李郁摆摆手:

“穷家富路,给你封爵,给你大笔经费,是为了增加你在欧洲行事的筹码。去了,你就明白了。”

想了想,又补充道:

“顺便,加封铜仁王生烈为忠诚伯。姑苏潘氏兄弟,潘文为西湖侯,潘武为阳澄侯。杭州刘甄氏为一品诰命夫人。”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