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桂军的缔造者(1/3)
见阵型已经成型,
岑溪县团总白健仁拔出佩刀,破音嘶吼:
“前进。”
两列火绳枪手走在最前面,之后是4个超长枪方阵一字排开。
最后是刀盾方阵。
阵型中规中矩,没大毛病。
郁林州团练的打法不太一样。
他们以大盾在前,长矛在后,正面迎战。
没一会,
两方的阵型都不那么齐整了,有的人领先,有的落人后。
阵列线明显扭曲。
冷兵器时代,
一支军队要在前进当中保持齐整阵型太难了。
步兵若能如墙推进,一定是精锐骑兵若能如墙推进,一定是特别富裕的精锐 白健仁扭头看了一眼,好似演唱会的指挥家挥舞佩刀试图重新把握节奏:
“大家放慢脚步,看着排头兵,拉直拉直。”
效果明显,阵型有所恢复。
双方的距离逐渐拉近,直到进入30丈。
走在最前面的200名火绳枪手立住脚步,小心吹旺火绳。
“放”
一排白烟腾起。
坐镇后方的陆廷武眉头紧锁。
这1轮齐射的杀伤效果很不好,难道是新枪有问题吗?
实际上,
白健仁也发现了。
甚至不如用以前的非制式鸟枪打的漂亮 一样发懵的火绳枪手们也搞不懂怎么回事,但不敢犹豫,立即从方阵间隙退到阵后。
“长枪放平。”
数百杆13尺长枪放平,枪尖朝前,颇具威慑力。
两边枪兵对刺。
梧州团练手里的13尺超长枪优势明显。
郁林团练很吃亏,他们用的是10尺长枪,典型的格斗长矛,相当于士兵的双倍身高。
兵器,一寸长一寸强。
除了进屋厮杀,否则几乎在所有的战斗场景里,长枪都占优势。
此刻,
指挥失去了效应。
双方举着长枪,奋力前刺。
从空中俯瞰,泾渭分明。
中间是几百杆长矛相互对戳,不时有人倒下。
1刻钟后,
郁林团练不支。
眼见对面敌人向后溃败。
白健仁心中狂喜,疾呼进攻。
阵后督战的陆廷武更是欢喜,大手一挥,援兵跟上。
不过,
想一招鲜吃遍天也很难。
郁林团练援兵也赶到,用火绳枪、抬枪、三眼铳一阵乱轰。
刚刚取得优势的梧州团练又退了回来 小胜,变成了平局。
双方各伤亡三四百人。
次日,双方又打了一场,结果还是差不多。
隔了几日,
不死心的双方拉上了仅有的大炮对轰,想一锤定音。
结果很尴尬,
拉锯战表明,双方的技战术水平惊人的相似。
无法破阵怎么办?
增兵。
以乡土为纽带,各自募集本府青壮。
团练也不讲究,发根长矛就是兵。
在容县以南修筑简易营寨,挖沟,挖陷坑,竖竹钉,转入了阵地战。
双方各自组织了几次,拿不下对方营寨之后。
终于接受了一个现实:
在两军的技战术、火器装备水平接近的情况下,谁进攻,谁吃亏。谁防守,谁占优。
势均力敌的战争最残酷。
打的血肉模糊,但是战线没一点推进。
白健仁头一次意识到,打仗除了拼谁猛,更要拼谁更有钱。
为了筹集衣物、粮食、燃料他的“预备岳丈”急的满嘴泡,左右为难。
因为,
广西本就不富裕。
梧州又属于相对不富裕的。
聚兵5000人结寨对抗了半个月,容县和藤县百姓不堪重负。
陆廷武一脸憔悴:
“小白,我们怕是要撤兵了。”
“把容县丢给郁林人?”
“没办法啊,后方的粮食再也筹不上来了。”陆廷武愁眉苦脸,开始掰手指,“一天1个人最少要吃2斤粮,5000人就要吃掉一万斤,一个月就要吃掉30万斤。”
“团练大臣拨了1万两银子,勉强够应付这个月的饷银和草药,抚恤银就别想了。”
“布匹、铁料、火药、铅子、草药,这些我甚至还没算。”
“小白,你知道吗?为了当这个破官,我踏马的已经掏空家产了。”
白健仁目瞪口呆 听起来,打仗是真烧钱啊。
就打了这么一场毫无进展的烂仗,岑溪县有名的陆员外就成穷鬼了?那以后的嫁妆怕是也打水漂了吧?
实际上,
对面的郁林团练也一样尴尬。
只不过他们有巡抚大人在背后戳着,狠心支援了5万两银子。
所以,
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
白健仁垂头丧气的回到营区,情绪低落。
当初一起砍甘蔗的铁杆兄弟之一,矮个子黄潢川扛着一杆火绳枪跑了过来,
指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