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509 京旗啃树皮,抽象了~(1/3)

尹塔最为冷静 类似的亡命奔跑他经历过2次,一次在漠北,一次在高原。

前面,

已无路可走。

他脱下衣裳裹住脑袋毫不犹豫的顺着山坡滚下,一路疼痛加摩擦,血痕累累。

迅速起身从怀里摸出一个竹管,往周围泼洒无名液体。

1刻钟后,大批猎犬赶到。

一件特别诡异的事发生了。

气势汹汹的猎犬们被吓的连连后退,夹着尾巴哀嚎,有些甚至被吓尿了,任凭愤怒的训犬员怎么喝骂都无效。

老虎尿 激发了隐藏在狗子基因深处的恐惧。

而尹塔此时沿着河流往下游飘了1里才敢上岸,如此一番折腾,终于甩掉了所有追兵。

世界恢复了安静。

接下来,

活命的关键就是寻找物资补给点。

他在苏州府周围埋了十余处类似的补给点,油纸布里包裹少许碎银、匕首、衣裳,观音土。

很幸运,找到了其中一处,

先换掉衣裳,再将观音土吞下肚子。

观音土既能扛腹饥暂时续命,又避免了排泄物被猎犬追踪。

他趁着夜色一路跑到运河边,躲入一艘大货船舱内。

虽然不确定白天的刺杀结果如何,但想来很可能有所收获。

不然,

追兵怎会如此疯狂。

全军覆没,尹塔只身逃脱,回去后皇上随便怎么处置,都无所谓 忠诚!

下雪了!

大雪纷飞,仅仅一天世界就变成了白茫茫一片。

范京忙碌了2天,眼睛像兔子一样红,终于将刺杀的来龙去脉基本弄清并呈交陛下。

皇宫内气氛压抑。

湖北会战胜利带来的轻松气氛,一扫空。

陛下的心志终究不同常人,仅仅数天后就从悲痛中恢复过来,一如既往的冷静,只是时常抽空去杨妃宫里看看她留下的一儿一女。

不过,

熟悉陛下的人都知道,绝不会如此善罢甘休。

清统区,粮价居高不下。

持续2年的上涨行情,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当下粮食最金贵。

所有大户都化身貔貅 饿死人已经不是新鲜事,到处都在发生。

但并不影响各州县催粮 士绅们可以随便对欠户拷打,打死勿论。

朝廷的态度很明确:

上交钱粮足额之州县官,吏部考核一定是卓异。

收不上来的州县,不问缘由,一概摘顶子。

正面反面例子都有:

直隶保定府,因催缴历年欠粮得力,知府被吏部公开表彰作为典型,升任三品按察使。

四川绥定府达县包税人、袍哥首领兼本县团总文三爷因为交纳积极,赏国子监监生 山东泰安府,因催缴钱粮不利,知府以下6名官员被抄家流放。

如此一来,自然会引起民变。

各地的小股抗粮事件屡见不鲜,起义也时常发生。

不过,

清廷多次明确告知地方官员,因催缴钱粮而引起的刁民作乱不算污点,可联合士绅任意剿杀。

以前,为了所谓的康乾盛世。

乾隆还喜欢粉饰一下天下太平,民心所向。

现在,明显粉饰不了了。

干脆撕掉儒家那层皮,彻底的拿起法家的武器。

不交!杀!

不服!杀!

不满!杀!

杀杀杀杀杀。

张献忠算个球,爱新觉罗才是古往今来第一擅杀。

朕不装了,摊牌了。

为了避免出现明末乱局,乾隆还贴心的昭告地方士绅——对付刁民,重在预防。

在刚刚出现苗头时就应果断的加以扑杀。

尤其是牵头之匪首,

务必当众挫骨扬灰,株连全族。震慑其余心怀不轨之小民,使其不敢生出那狂悖之心。

事后,

报本地县衙,县衙逐层上报,最终在兵部存档。

“积极预防”的士绅家族可推荐二三子弟参与明年的恩科,有格外隆恩。

拿功名诱惑士绅,谁吃的消?

用时髦的话讲:

乾隆以功名为抓手,积极赋能北方士绅。

首善之区,天子脚下。

四九城内明显萧条。

骡马胡同一处没招牌的小铺,掌柜的在外头忙活着。

灶头在门口。

座位在里头。

没有菜单,没有高档的菜式,这就是一间京城典型的饮食店——二荤铺。

关于“二荤”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

总之,大概理解为可提供的荤菜种类很少就对了。

二荤铺,就是京城普通百姓的饮食天花板。

待业举人张开怀将手揣在袖管里,一摇一晃地走到门口。

掌柜的不假思索:

“张爷,给您老来碗烂肉面,再来碗炒饼?”

“得嘞。”

北漂久了,张开怀也学了点京味。

二荤铺多是熟客。

熟客们谁爱吃什么,谁有多大家底,掌柜烂熟于心。

客人兹要走到门口,不需要开口,掌柜的立马就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就叫“地道”。

也叫“面儿”。

在京城混,这一点很重要。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