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491 世界的本质,是一个字骗~(3/4)

大喝一声,刀锋所到,惨叫连连。

5名饥民,全部倒地。

其中1个骨瘦如柴的饥民受伤不严重,被他一把拎起,

喝问道:

“额们还有2匹马呢?”

“跑,跑了,没抓住。”

怒气冲天的亲兵队长揪着骨瘦如柴的饥民,

拖到铁锅旁 “你这饿死鬼托生的碎怂,多喝热水,管饱。”

说罢,

将饥民脑袋摁入沸水 惨叫声持续了好几秒,挣扎的手臂软塌塌垂下。

“大人,怎么办?”

“找马!”

3人怀揣短刀在芦苇荡里吆喝,寻找自己的战马。

半个时辰后,

突然听到隐约嘶鸣。

战马和主人是有默契的。

三人兴冲冲拨开芦苇荡,见到了一匹被鞭打吃痛而嘶鸣扬蹄的战马,那缰绳握在一名年轻的军官手里。

旁边,

一群身穿红黑军服的年轻士兵听到动静,诧异的扭过头。

“抓住他们。”

“快跑啊。”

撞面瞬间,

双方猛然醒悟,意外接敌了。

枪声零星响起。

三名斥候,两人中弹,还有一人在逃跑途中被刺刀捅伤。

亲兵队长肩部和手臂中弹,都不是致命伤。

他见到了一张稚气未消脸庞,

蹲下,

将佩剑贴着自己脖颈,

问道:

“你是哪一部的斥候?你的任务是什么?主力在何处?主将是何人?”

亲兵队长沉默,眼神里充满嘲讽。

仅仅2秒钟后,被剑锋割破脖颈,鲜血呲呲喷涌。

这名年轻的军官走到战马旁,吩咐士兵:

“拉住缰绳。”

然后,抄起鞭子狠狠抽。

连续10鞭,鞭鞭狠辣!

雪白鬃毛被染红。

战马终于不再扬蹄,哀鸣着四蹄跪地,接受了新主人。

“前进!”

青年近卫营的军旗在风中飘扬。

军旗上的图案是日出东方,幼虎出山!

陆军大臣林淮生已经进驻潜江县。

按照他的布置,

多路吴军正在默默张开一张大网,会猎荆州北。

江汉平原,面积辽阔。

水网密布,河湖众多。

只要各部配合得当,依托河流逐步压缩包围圈。

最终,

可以将失去纵深、无法机动的蒙古马队一网打尽。

林淮生是早年跑过马帮,知道骑兵的优势和劣势 战马的食量大。

骑兵需要机动,一旦被限制范围,战斗力打折严重。

所以,

要包围,放大劣势!

“林总,荆州城南侧是荆江,西侧是沮漳河(和荆江相连),东北侧是长湖。我军水师已抵达荆江。”

“参谋处集体判断,清军可能突围的方向是东南、西北。”

“其中,东南方向被第2军团扼守。”

“西北方向,预由第4军团布防。”

“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清军从东南方向突围的可能性不大。西北方向突围的概率很大。”

林淮生望着沙盘,

冷不丁问道:

“如果蒙古马队分散成小股,各自突围,拦得住吗?”

参谋摇头。

战线太过漫长,除非再增10万大军。

林淮生从随身的小口袋里摸出几颗花生放在沙盘上,代表己方军团 又搓掉花生皮,用白色的花生仁代表清军布防。

盯了一会,

低声说道:

“发起决战之前,包围圈越小,把握越大。”

参谋恭敬回答:

“是。”

这里的前提是要让清军尽量晚点意识到大祸临头。

这一仗,

很关键。

吴军第一次探索以步兵包围骑兵。

陛下给这次作战取个了形象的名字:

竭泽而渔!

第4军团接到了林总指令。

沿途若遇骑兵,可自由交战,往荆州方向压缩。

之后,

在沮漳河(荆州西侧)和长湖之间,依托各种天然小河沟布防。

不要急于进攻,

尽量设置障碍,逐步压缩骑兵活动范围。

何时总攻,需等待军令。

从江南抽调来的援兵已在路上!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