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464 敌距300里,乾隆失了分寸(1/3)

战争,是残酷的。

一定会伴随着误伤和粗暴。

足有7000人的卧龙镇,到处是哭喊哀嚎。

枪声,

零星响起。

死亡阴影之下,百姓们扶老携幼,黯然离开家园。

自愿留下来的仅有300人。

其中,

绝大部分人穷的荡气回肠、丧心病狂,上天无门、下地无缝。

他们无所畏惧,

苍穹之下,还有比绝对赤贫更可怕的事吗?

卧龙镇,

街道一片狼藉。

军法官站在磨盘上,

高声劝慰:

“老乡们,我吴军乃文明之师,答应你们的工钱待遇绝不会克扣。你们现在,先将镇子里的尸体搬出去。”

300余人面容枯槁,佝偻呆滞。

仔细看,

会发现这里面竟然没有一个胖子,甚至有小部分人瘦的像行走的骷髅。

李二狗皱起眉头,不客气的打断军法官:

“都听我的。”

“大米饭管够,酱油猪油管够,再到牛老爷家厨房去拿些咸肉,生火开饭。”

“傻站着干什么?还不动手?”

300人瞬间从静态变成动态,飞速跑开。

瘦小的身躯爆发出罕见的力量,扛来大米、铁锅、木头、猪油罐子、酱油坛子。

5口大锅一字排开,青烟缭绕。

劈了牛宅的家具做柴禾 咸肉条斩成方块,放入锅内和大米一起煮。

香味扑鼻!

李二狗慈眉善目,背着手在镇子周边巡视地形。

心中嘀咕:

书生就是不晓事,罗里吧嗦的。

这一点,

就不如义父英明。

当初,初次见义父,

义父直接在得月楼开了一桌酒席,有酒有肉,自己左右开弓,连吃带拿。

从那一刻起,

命就属于义父了。

3刻钟后,

他重新回到镇子中心空地。

“诸位乡亲,吃饱了吗?”

“饱了,饱了。”

众人嘴上这么说,眼睛还是恋恋不舍的瞟着锅里。

咸肉焖饭 拌上猪油、酱油。

简直好吃的停不下来,根本不知道烫。

“现在,都放下碗筷去镇外修工事。天黑之后,还在这开饭。”

效果不错。

干活的积极性空前膨胀,根本不需要监督。

军法官有些尴尬,走到李二狗身边,

低声提醒:

“天热,镇子里这些尸体不清理,会腐烂发臭的。”

“先顾着活人吧,死了的半夜再拉出去埋。”

见军法官担忧,

李二狗又低声说道:

“我要是襄阳守将,这会就点齐城中兵马,一口气推平卧龙镇,把人推下汉水。”

“但愿别遇上夜袭。”

其实,

李二狗没好意思说:

自己若是襄阳守将,摸黑杀来,一把火烧了卧龙镇,再沿着汉水把10里之内的村镇全烧了。

坚壁清野 舰队远道而来,能在水里漂一个夏天?

二狗没有高深的军事理论,

多年的丐帮生活,让他无时无刻不敢忘记“小乞丐长寿3宝”——今晚住哪儿?下顿吃什么?不能生病。

舰队一旦无法在岸上立足,长期在水里飘着,

以上3点必定无法满足!

饿死、病死、晒死 和被人杀死有什么区别呢?

卧龙镇有现成的房子,有柴米油盐,有码头,还有牲畜家禽。

镇子里外,

火把照耀,篝火星星点点。

这一夜,巡逻队出镇2里警戒,所有人都没敢睡觉。

忙碌!

构筑野战工事,卸下火炮,预防明日清晨清军大举来袭。

子时,

再次加餐。

这一次,民夫们明显吃的慢了、吃的少了。

咸肉大米饭,再浇上一勺自制黄豆酱油,慢慢的感受着食物的香味 二狗走来时,

很自然的收获了所有人的敬畏。

“老乡们,好好吃,好好干。”

“打跑了清廷,你们的好日子就来了。”

“要是够胆量,打仗的时候出分力,以后不会少了你们的好。”

众人点头如捣蒜。

虽然一夜没睡,可精气神提起来了。

肚里有了食,眼里就有了光!

运输舰带来的水泥一次用尽。

卧龙镇外,

多了几处砖头水泥碉楼。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